大众网记者 刘宇龙 滨州报道
近年来,邹平市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产业振兴,引导探索农村共富农场,推动富余劳力转为富裕动力,为强村富民注入新动能,让村民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新路子。
“我们那里简直是世外桃源,有空一定要去看看。”西董街道上回村党支部书记王淑涛自豪地说。据了解,西董街道上回村坐落在滨州市最高峰摩诃山脚下,路平灯明处处有庭院小景,再配以满山青翠连绵起伏的山峦,空气清新,和风惠畅,村民围坐聊谈,一幅安详美丽的乡村画卷。而景美产业兴更是高光亮点,近年来,上回村探索了“招商引资、村集体参股、农户跟种”的共富农场模式,注册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全村呈现出一派户户有丰收,人人享丰收的喜悦情景。
“在邹平市农业农村局的帮助指导下,我们因地制宜,种了不同的瓜果蔬菜,可以说从每年的5月开始,每个月都有不同的农产品丰收。”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上回村的丰收亮点也是邹平聚焦共富农场的一个缩影。连日来,天气持续转暖,行走在孙镇蔡家村的田间地头,极目远眺,万物生长,麦浪葱郁,一株株小麦长势喜人,青绿的麦穗渐渐充盈变“胖”,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之景。
“进入5月份,小麦陆续进入灌浆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我们正积极对接镇农业联合社,做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和专业农业技术指导,为今年的小麦丰产增收打好基础。”蔡家村党支部书记蔡向东说道。采访中他告诉记者,蔡家村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托管村内土地2235.4亩,涉及村民980人,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主要用于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在确保村民获得每亩800至1000元收益及额外分红的基础上,可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0多万元。
“我们村去年每亩地多分红了400元,下一步将发展粮食深加工,建设一个面粉厂和仓储设备,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实现人才回引,让村里的老人老有所养,没有后顾之忧。”
政策助力加实干精神,开辟了蔡家村“实体强村”新路径,通过资金共担、资产公营、资源共享的共富理念,推出了集体收入的5221的合理分配机制,即50%的运营成本、20%的集体收入、20%的村民分红、10%的公益支出,营造出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益、群众得实惠的良好氛围。下一步,孙镇将以蔡家村为样板,结合各村实际,发展新型特色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形成联合社增效的“跨村联营工程”,打造集体增收“双引擎”。
“我镇将继续抓好抓实党建引领主线,推进共富农场模式和跨村联营工程深度融合,做优做精土地经营文章,同时,建立镇级特色种植奖励资金制度,明确扶持条件和奖励标准,鼓励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拓宽集体增收路径,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孙镇党委组织委员朱秀泉告诉记者。
大海航行靠舵手,强村富民靠组织。通过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明方向、强队伍、夯阵地、搭平台,凝聚美丽乡村“一幅山水画卷、一幅丰收景象、一幅祥和氛围”三个一目标共识,谋划出先富带共富的良好态势。走进好生街道姜家村“共富农场”花卉苗木智慧温室大棚,里面花香四溢,各类花卉应有尽有、美不胜收。一盆盆蝴蝶兰争芳斗艳,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除了蝴蝶兰、宝莲灯、兰花、凤梨等,我们也培育了很多寓意吉祥的绿植花卉。”姜家村党支部书记尹智慧说。
据了解,好生街道种植花卉历史悠久,但过去大多是散户种植,不成规模。近几年,姜家村采取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共富农场运营模式,成立好生绿康花卉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余亩,种植花卉。2022年投资200余万元,建起花卉苗木智慧温室大棚。目前一期工程项目已经投入使用,占地面积3968平方米,现在花卉种植品种达到20多个,增加村集体收入约20万元。同时,合作社解决了本村20多位村民的就业。“作为姜家村人,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我也感到非常开心。”姜家村村民李美英笑着说,“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我们‘共富农场’温室大棚还在扩招人员,为销售旺季做准备。”
“下一步,我们将由单纯种植逐步向‘组培+种植+销售+研学’一条龙发展转变。”尹智慧说。
2022年7月,好生街道姜家村、尹家河村、好生村等40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共同组成的“花韵好生”花卉苗木联合社正式成立。好生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凯说:“‘抱团发展’不仅能实现资源共享,还能有效解决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够等问题。”据介绍,去年以来,好生街道组建起“花韵好生”党建联盟及花卉苗木联合社,推动街道花卉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姜家村智慧温室大棚项目全部建设完成后,将成为‘花韵好生’的一张展示名片。”李凯说,“下一步,我们将以姜家村为示范点,辐射带动街道辖区各花卉种植村,做大做强花卉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同时,我们会利用好党建联盟及联合社,开展订单式花卉苗木培育,丰富花卉种类,提高花卉品质,叫响‘花韵好生’产业品牌。”
一株株幼苗将村民的殷切期盼与联合社沉甸甸的责任相串联,也串出了共同富裕新路子。多年来,邹平坚持富民和强村同频共振,引导镇村整合资源,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设施农业、品牌农业等富民产业,建成“共富农场”217个、“共富工厂”54个、“共富市场”85个,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村从五年前不足30%到2022年实现858个村全覆盖,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下村实现共富项目全覆盖。下一步,邹平市将不断盘活农村各类资源,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力争年内过50万元村达到60%,基本消除20万元以下村,带动村集体、农民“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