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不少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节约土地资源等优点,深受养殖户的欢迎。特别是小龙虾、河蟹等优质水产品市场消费一再扩大,使水产养殖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水产养殖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诸如合适的场地选择, 天敌和疫病防控,增氧机等设施的放置及饲养管理技术等。由于目前水产养殖业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不仅影响到水产品的品质,也给养殖效益造成了一定损失。
存在问题
(1)跟风养殖问题水产
养殖周期短,可以很快获得收益。因此,就出现了盲目跟风问题。
有的养殖户盲目跟从选择市场上紧俏水产品,不注意对养殖方式的改善;有的采取高密度养殖,因为缺乏先进养殖技术和经验指导,导致在养殖期间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有的盲目投放大量有机肥进行水体施肥,造成水体严重富营养化, 影响水质和水生生物生长; 有的因缺少水产养殖经验,病急乱投医,不规范使用药物,久而久之不仅使水产品中超标物质残留增多,也有可能影响到人们的饮食健康。
(2) 环境污染问题进行
水产养殖业需要适量投放食疗以促进水产养殖品种的生长和养殖效益,但养殖农户由于缺乏生产经验和投放食疗的相关知识,导致饲料利用率不高或滥用药物等情况,甚至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市场上供应的水产饲料种类较多,质量不一,养殖者由于缺乏正确的选择经验,导致养殖生物自身营养成分不足,影响生长。或者由于饲料本身的营养成分比例不当,配比不均衡,导致养殖生物摄取的营养元素受限,从而影响生长、造成水体污染。另外,由于部分养殖户对剩余的饲料残渣处理不当, 有机物不能及时分解,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还可能导致鱼塘污染,出现缺氧现象,增加了寄生虫或病菌的污染危害,给养殖户可能带来更加严重的经济损失。
(3) 病菌感染问题部分
养殖户由于缺少养殖经验,不注意鱼塘的严格消毒处理,且养殖池塘反复使用,长期以往导致病菌污染, 引发多种疾病;或者由于养殖户选择的种苗质量不好,养殖过程中容易诱发多种疫病。由于水产动物的疾病本身难以把握,无法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引发大面积感染,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水产养殖,应密切注意鱼塘水质,为水产生物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废水处理,则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应重点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周边环境,又可引起周边水体环境污染,引起水体倒藻、病菌感染等现象,不但影响周围生态环境,又会明显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对策措施
(1) 加强水体环境监测
要想进行科学的水产养殖,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水体环境情况,以便科学选择养殖种类和品种。
因此,必须建立农村水体环境的监测和评价体系,定期进行水源、河流、鱼塘等区域水质的调查和监测,准确评价水体环境的要素质量,以便养殖者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对存在水体污染的区域要及时处理,防止污染情况加重,影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 引进科学养殖技术
先进的科学养殖技术,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养殖前应对鱼塘进行严格消毒,消灭病原菌和寄生虫。
二是养殖时应根据水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水产种类和品种,选择健壮、质优的种苗。
三是注意放养密度,养殖期间要定期观察和监测水质变化,保持日常巡塘和管理。
四是选择优质饲料原料和生物添加剂,通过科学加工技术加工成营养丰富和均衡饲料,按饲养标准使用科学的投饵技术,根据规定和养殖水产生长状况、天气变化等掌握合适的投喂量。
(3) 推行水产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根据不同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关系,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使其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的一种养殖方式,其特点就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或者运用生态养殖技术,让养殖生物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按照生物本身的生长规律进行养殖生产。
传统的桑基鱼塘就是典型的水产生态养殖模式,另外如“ 猪— 沼— 鱼”、“ 草基鱼塘”或者稻田养鱼养蟹等模式。进行生态养殖能够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对养殖废水的净化和回收利用, 提高对粪污、池塘泥渣等利用,还能减少污染排放,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促进水产生物生长,提高水产品品质,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
(4) 加强水产人才培养
高效的水产养殖技术和方式应用需要高水平水产技术人才的支撑。因此要加强对水产养殖人才的培养,加强水产养殖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定期进行渔业科技培训,邀请技术专家,举办短期培训班,宣讲有关水产养殖的法律法规、技术知识和注意事项等;编写通俗易懂的养殖户水产养殖技术手册,方便农民熟悉和了解养殖技术。
另外,应建立农村人才储备机制,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前往农村进行水产养殖,为农村水产养殖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水产养殖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要针对目前农村水产养殖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探讨农村水产养殖的优化对策,进一步促进农村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