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彭苏平

编辑丨李勤

连续单季研发投入超30亿元,占到营收超20%,公司亏损高达60亿……这是蔚来的研发底色。

不光同行何小鹏劝李斌少花钱,资本市场显然也未理解这种“踩在钢丝上”的“长期主义”,从去年的高点到现在,蔚来的市值已经跌去六成有余。说出“世界不欠你一个理解”的李斌,也需要向外界呈现蔚来的研发版图全貌。

9月21日,在NIO IN活动上,蔚来首次对外系统介绍研发布局和成果。总结下来,蔚来的研发可以分为三条路径。

首先,是供应链思维,出于控制和降本考虑,蔚来研发了芯片和动力电池等。此次,蔚来也公布了芯片自研的成果之一——激光雷达主控芯片“杨戬”,按计划10 月量产。

经验数据是什么意思_大数据优质经验介绍_数据经验分析

激光雷达主控芯片“杨戬”

这是蔚来首款自研芯片,据称可高效捕获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原始数据,生成训练自动驾驶算法的燃料。李斌介绍,它集成度高、能耗低、性能强,可为激光雷达降低50%的功耗,并且算了帐:“一台车能省大几百,换算的话一年左右就可以回本。”

自研的新款电池也简单亮相,李斌展示了一张电池包图片,内部整齐排布着一颗颗大圆柱电芯。不过,据36氪此前独家报道,受限于资源投入,蔚来已经延缓了自制电池的进度,并寻求与蜂巢能源合作,共同研发大圆柱电芯。

大数据优质经验介绍_数据经验分析_经验数据是什么意思

蔚来新款电池展示

在产业链思维之外,蔚来的自研重头还在于智能汽车的底层技术。此次蔚来给出的成果是一套自研的车机操作系统天枢SkyOS,以及高阶智能驾驶系统NAD等。

李斌将天枢SkyOS称作“智能电动汽车整车全域操作系统”,涵盖了整车系统、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及移动互联等多个领域,整个架构进一步向中央集中式发展。据称,它的全功能量产将在NT3平台车型上实现,也就是说,明年的阿尔卑斯车型会首发搭载。

在华为、小鹏、理想等公司竞争最为焦灼的高阶智驾领域,蔚来也首次给出了城区智驾NOP+的时间线:9月28日将开启领航路线心愿单收集,10月全域NOP+开始服务。

围绕智能电动车的产业链布局还不够,蔚来的差异化主张还有“数字体验”,自研手机是代表。2021年搭建团队的蔚来手机也压轴亮相。

这款旗舰机定位的NIO Phone,6499元起售,最大的亮点是可以与汽车互联——应用UWB超带宽技术,可完全取代车钥匙,支持48小时内无电解锁。此外,机身上配有一颗蔚来首创的NIO Link车控键,可以车身内外实现不同的车控功能,甚至无网情况下也能解锁、开启后备箱等。

李斌再一次解释做手机的原因,不是因为手机公司都在造车,更不是因为车不赚钱要靠手机实现盈利,“很简单,蔚来用户需要一款和蔚来汽车无缝连接的手机,我们要做让蔚来的汽车产品更好用的手机。”

自研手机是蔚来争议最大的研发项目之一,投入高、产出却难以衡量。李斌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蔚来手机的意义时给了用户一个很好用的“超级钥匙”,何况还能提供互联互通、无缝连接的体验,“如果假以时日,我们有500万用户,一半愿意买我们的手机,每三年一换,这收益也还行。”

数据经验分析_经验数据是什么意思_大数据优质经验介绍

NIO Phone

蔚来的研发全版图,涉及智能硬件、电池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12个板块。如果算上手机这个已在红海的移动终端,蔚来的研发版图甚至大过了特斯拉。

“每季度用营收的20%、约30亿元投入研发,这是目前可承受的,也是参与下一阶段激烈竞争的保证。”李斌说。

但一家财务能力踩在钢丝上的公司,边界却在不断扩张,这对资源、组织、管理等都是挑战。

李斌的经验是,经历过2019年的生死时刻之后,蔚来已经建立了边界意识,“我们清楚公司的边界在哪里”。

因此,即便外界眼中,蔚来的研发版图大而无章,但在李斌看来,这些都在轨道上,“我们只做跟智能电动汽车相关的布局,同时也在内部调整,希望进一步提升效率和执行力。”

关于研发布局、公司管理、市场判断,李斌与36氪等媒体进行了更多交流,以下是交流概要(有删节):

问:蔚来在年初的全员信中写的是体系效率提升,又布局了12项技术,你的团队怎么调配?

李斌:体系化效率和一般的效率不一样,首先还是要把底层逻辑想清楚,该做的坚决做,不该做的别做,如果是一件短期、中期、长期都有意义的事,我们就坚决投入,如果过于长期,我们确实兼顾不到,只能忍痛舍弃。

我们经历过2019 年,从去年到今年又面临了很多挑战,别人老觉得蔚来应该关停并转很多业务,我倒不这么看,蔚来对自己为什么做这件事情,想得还是非常清楚的。

整个公司层面,还是很多提效的空间,我们原来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项目协作机制等等,那就把目标设定清楚,再做内部的组织架构的优化。

问:蔚来什么都要自己做,钱够不够?

李斌:业务边界都是企业创始人非常小心管理的事情,我个人还是非常专注地在做一个公司,但是业务的边界,在取舍之间,在进攻和防守之间,它不完全理性,取决于你用多长的时间去评估。

做手机,我们肯定不是说要把手机变成主业,我们要做的是汽车用户体验更好的手机,这个出发点还是很不一样的。这次我们发手机,其实很多电商平台都找到我们,希望帮我们首发,说包销多少,我们基本上都婉拒了。

我们的核心业务还是智能电动汽车,即使这也并不是什么都自己做。我们跟300多家的合作伙伴在研发方面有深度合作,我们还投资了80多家公司,我们还和几十所大学有产权合作。

问:做CTO,给自己打多少分?

李斌:看从哪个维度,以及考核周期多长。过去这一年多,我认为我是合格的,但是打多少分?每个人的视角不太一样。

不管是我本人还是整个公司,都有非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去年四季度到现在,我们也做了很多人的内部总结,包括管理、研发等各个环节的,也包括销售服务、用户服务体系等。

我们可能还没有完整建立起来一个特别好的、一个公司底层的“操作系统”,公司在面临外部的、快速的市场变化时,很多事情的延时还是比较长。最好的时候,我们两三个月就能响应,但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组织敏捷度远远不如,所以最近我们要做很多调整,希望进一步提高效率和执行力。

问:如何把握经营风险,需要守住哪些红线?

李斌:边界毫无疑问要严格管理。有几个维度,比如说现金、公司损益、毛利率等。首先改善的是毛利率,三季度我们希望回到两位数。

研发项目的优先级排布,也是我们在做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的节奏,底线是现金流管理。

6月我们有阿布扎比的投资,最近在美股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发行了一个10亿美元的可转债,总的来说还是心里有底的。经历过 19 年,我们非常清楚公司的边界应该守好。

问:明年发布的新车数量会减少很多,怎么保持新鲜感和热度?

李斌:回过头看,蔚来最滋润的时候是2021年,明年第二代平台车型已经完成切换,我们的车也就刚刚发动,两年后还会非常有竞争力。

之所以密集发布,是因为智能电动汽车的切换没办法拖拖拉拉,假设我们有某款车基于现在这个平台明年才上市,后年如果最新的平台出来了,这不就麻烦了?所以怎么找到节奏,对于所有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来说都非常重要,我们今年通过产品切换,至少证明了公司有能力 hold住这件事情。

后续我们还有很多体验会交付,比如智能驾驶、车机交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充换电体验的改善、150度电池等等。研发没有止境,我们一大半部队早就转向了下一代平台。

问:你定义的周期是多久?

李斌:我们原来是每个季度做一次五年规划,从2019年开始,那时候觉得还是要想想长期的事。

今天这个世界变得不确定了,但方向更清楚了,相对来说会拉近一些,但会避免只看一年、半年。一年在汽车行业太短了,现在评估一件事,就看它两年的收益是多少。

问:有没有考虑在某些事情上做减法,方说某些可能是不太热销的车型、一些业务、甚至一些人?

李斌:每个公司情况不太一样,蔚来当然有体系、架构、能力等方面要调整。但我们找到的这些真正的问题,和大家一般理解的还不太一样。

加法、减法、效率是不是我们真正的问题?我认为其实有一些关键事情上的能力建设是需要提升的,不管是个人的还是组织的,就像去年出口欧洲,其实整个公司的体系能力,在那个时间点不太具备输出的可能性。

还有大众市场品牌的战略以及节奏,我不认为有问题——我们是等整个市场已经出牌出得七七八八的才进入,并没有盲目早进。

很多人说,李斌你怎么不听劝?其实我掌握的信息比你多很多,做决策的参考不一样。

问:对欧洲市场的成绩满意吗?

李斌:这也需要长期看,比如说现代起亚在欧洲做得其实不错,特别是起亚,经历了几十年。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体系还有很多的要求我们没有达成,这是以前没有了解的,一试才发现真的不行。这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家都有点耐心。

问:在今天展望未来三到五年,你们看到了哪些重要趋势?

李斌:从竞争的角度,将来这两三年至关重要。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就预计2024年、2025年是决赛期,前面都是资格赛、小组赛,并不是说闯入决赛你就一骑绝尘了,决赛期以后还要经历差不多十年左右的时间才可能尘埃落定,我判断2032年到2035年会有一个终局。

这两三年会非常残酷,但你也不能把力气都用尽了,还得留着参加决赛,后面没子弹了,你就算出线了又怎么样呢?你死在2026年和2024年没本质区别。

至于谁能够参与最后的竞争,我一直的观点就是,汽车行业不是赢者通吃。你的竞争对手是谁?是你自己。只要把你的产品做对、体验做好、服务做好,你就会有支持你的用户。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