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碳中和”成为十四五环保新热点,低碳城市建设也再度“火”了起来。

作为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区域,城市运行需要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向自然环境排放大量废弃物,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据统计,覆盖地球表面不到3%面积的城市,消耗了世界75%的能源,60%的水资源和76%的木材,产生了80%的全球温室气体。绝大多数生态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都与城市相关。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低碳城市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展开。本文旨在总结国际较成熟的低碳城市发展经验,探讨促进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有效路径。

01

低碳城市典型案例

(一)英国:伦敦

英国是最早提出"低碳"概念并积极倡导低碳经济的国家。前任伦敦市长利文斯顿于2007年2月发表《今天行动,守候明天》,宣布到2025年将二氧化碳减排降至1990年的60%。

伦敦市低碳城市建设采取主要的措施有:

1.帮助企业减少碳排放。帮助企业提高减碳的意识,并提供改变措施的信息。鼓励所有企业的新投资都要向低碳一体化过渡。

2.绿色交通。通过引进碳价格制度,征收二氧化碳税,根据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向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征收费用等激励机制,降低地面交通运输的碳排放,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将伦敦打造成为欧洲电动汽车的首都。

3.绿色建筑。改善现有和新建建筑的能源效益。推行"绿色家居计划",向伦敦市民提供家庭节能咨询服务;要求新发展计划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

4.智能电网。推行智能电网,发展低碳及分散的能源供应。在伦敦市内发展热电冷联供系统,发展小型可再生能源装置(风能和太阳能)等,代替部分由国家电网集中供应的电力,从而减少因长距离输电导致的损耗。

5.政府绿色采购。市政府严格执行绿色政府采购政策,采用低碳技术和服务,改善市政府建筑物的能源效益,鼓励公务员养成节能习惯。

(二)美国:波特兰

波特兰市是美国俄勒冈州最大的城市,连续多年被评为美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波特兰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有很多创新的做法值得借鉴。

1.城市规划。波特兰大都会区在美国最早利用城市增长边界作为城市和郊区土地的分界线,在控制城市无序蔓延的同时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保护边界外的自然资源。得益于此,波特兰保存了大量的城郊森林资源作为生态过滤屏障。同时,在密度不断提高的城市中心区域,波特兰还保留了许多公园及开放空间,大量的植被也削减了粉尘污染。

2.土地利用政策。波特兰遵循精明增长原则,强调高密度混合的用地开发模式,提倡公交导向的用地开发。在上世纪50年代就通过建设市区有轨电车成功带动了老城区的繁荣,使市民对私家车的依赖降低了35%。1988年,波特兰成为第一个将联邦政府拨款用于TOD建设的城市。波特兰的交通系统以紧密接驳的公交系统和慢行系统著称。公交系统以轻轨和公交为主,辅以示范性的街车和缆车系统。轻轨系统连接区域主要节点,如市中心、机场、居住和就业中心等。

3.可再生能源利用。波特兰市主要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并通过发展绿色建筑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波特兰绿色建筑的市场价格比传统建筑多了3%~5%,有许多非盈利性机构无偿为绿色建筑提供技术支持、材料顾问和政策咨询。

4.交通系统。波特兰交通方面的措施也有效控制了地表径流污染源,增加了雨水回收的可行性。波特兰的交通系统以紧密接驳的公交系统和慢行系统为特色。有轨电车连接区域主要节点,辅以智能化的公交系统,降低了城市居民对私人汽车的依赖。波特兰市自1973年开始将自行车引入城市规划,建立起自行车为主的慢行系统。

(三)丹麦:哥本哈根

丹麦被认为是全球低碳经济的领先者,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典范。哥本哈根曾被联合国人居署选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并给予“最佳设计城市”的评价。同时哥本哈根是世界首座“自行车之城”。2012年,哥本哈根整体气候计划以减碳为出发点,争取在2025年成为首座碳中和城市。 它是如何实现低碳的呢?

1.城市设计规划。在1962年以前,哥本哈根这座城市的市中心挤满了机动车道,造成了拥堵的现象,后来随着机动车辆的猛增使市中心的步行条件逐步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市政府逐渐控制进入市中心的机动车数量,并且限制市中心停车场的面积。在这个循序渐进的改革过程中,人们逐步放弃以私家车作为出行工具,取而代之选择城市公共交通或是自行车。为了方便城市居民使用自行车这一交通工具,政府在1995年设立“城市自行车系统”。用温和的整治手段逐步改进城市街道环境,通过努力取得了高质量的空间利用率的成果。

2.绿色能源。2012年,哥本哈根提出《CPH2015气候计划》,该计划既是份整体又集合了四个领域的具体目标和倡议,包括能源消耗、能源生产、通勤以及市政倡议,以实现世界第一个碳中和城市的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100台风力涡轮机;

(2)热消耗量和商业用电量均下降20%;

(3)骑车、步行或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外出,要占到出行总量的75%;

(4)全部有机废物实现生物质气化(是一种热化学转换技术,利用空气、氧气或水蒸气作为气化剂,将生物质能转化成可燃气体的过程);

(5)架设6万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

(6)哥本哈根的取暖需求百分之百由可再生能源满足。

目前在哥本哈根周边到处可以看到风力旋涡轮,公寓楼和别墅屋顶安装有太阳能面板,依靠风力、太阳能、地热能等发电。与此同时,哥本哈根人均有一辆自行车,全市有500多千米的自行车道,近1/3的人骑车上下班,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碳排放量,还起到了锻炼身体的作用。此外,发展节能建筑、开发新能源、提升垃圾回收率、扩展森林面积也是节能减排的举措。

(四)新加坡

新加坡是亚洲著名的花园城市,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宜居城市,十次当选亚洲人最适宜居住城市。新加坡生态城市建设特点主要表现为:

1.城市生态建设。早在1965年就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的设想,上世纪60年代开始环境整治、种植树木、建设公园,要求每个镇区中应有一个10公顷的公园,距居民区500米范围内应有一个1.5公顷的公园。20世纪70年代重点进行道路绿化,要求每条路两侧都有1.5米的绿化带。80年代通过实施长期生态保育战略计划,将5%的土地设为自然保护区,要求每千人享有0.8公顷的绿地。90年代建设连接各公园的廊道系统,建设绿色基础设施。

2.公共交通发展。通过建设贯穿全国的地铁、轻轨系统和陆上公交汽车网络系统来解决市民的出行问题。通过GPS自动调动系统提高出租车效率,通过电子收费系统限制公交车以外的车辆在高峰时间进入闹市区,并实行年度汽车限购政策,防止车辆快速增长。

3.城市住房。新加坡通过推进“居者有其屋”计划,共建成12多万套公寓和店铺来解决城市的人口住房和就业问题,既实现了社会公正,又推动了城市建设。

4.绿色建筑。新加坡从2008年开始要求所有新建建筑都必须达到绿色建筑最低标准,超过5000平方米空调面积的新建公共建筑达到绿色标志白金评级。既有公共建筑到2020年超过1万平方米空调面积的要达到绿色标志超金标准。政府出售土地时,要求工程达到较高层绿色标志评级(白金和超金)。

02

经验借鉴

国外城市因地理、历史、社会、经济等原因与我们国家所处发展阶段和道路不同,但是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给我们带来几点启示:

(一)进行城市科学规划

规划形成用地集约、结构紧凑、功能混合的空间布局,高效低碳、循环再生的资源能源利用体系,行人优先、通畅便捷的绿色交通体系,布局均匀、互相连接的绿色基础设施,绿色环保、宜居舒适的绿色建筑与社区。改变基于单一功能的分区制,提倡混合用地,实现就业、居住相对平衡,在提升城市容量的同时充分利用已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降低碳排放量。同时,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应严控城市开发边界,运用多种规划管制手段控制城市过度扩展,进一步提高节约集约用地的水平。

(二)构建低碳型产业结构体系

建设低碳产业结构体系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点, 其核心是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体系, 采用新能源或者清洁能源。同时, 重点发展第三产业: (1) 继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这些产业都具有低能耗、低排放和就业带动能力强的特点; (2) 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低碳产业; (3)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 增加森林蓄积量和碳汇能力。

(三)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培养低碳理念和宣传低碳生活方式是低碳城市的应有之义。应引导公众对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进行反思, 并让公众真正体会到低碳生活带来的好处, 让低碳生活成为城市的名片。在住宅方面, 促进建筑业与太阳能产业的融合, 推广住宅小区太阳能路灯和景观照明, 倡导居住空间的低碳装饰、使用节能灯和节能家用电器等;在出行方面, 鼓励步行、骑自行车或者使用公共交通, 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参考文献:

[1]王岩.国外低碳城市建设模式与经验——以哥本哈根和东京为例[J].现代商业,2016(05):177-178.

[2]邢佰英.英国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经验及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15(07):87-89.

[3]刘军.国外低碳城市的建设经验及对我国城市化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2):60-63.

供稿:汪聪聪

审核:蔡 峻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