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优质民办学校的反思与建议_引进民办优质学校经验材料_引进优质民办教育的利弊

9月15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宁市“建设全省教育高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3场)。介绍高新区“推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杨小生 高新区党工委委员

发展软环境保障局局长

程文军 高新区发展软环境保障局副局长

邱 爽 高新区发展软环境保障局副局长

陈 艳 高新区发展软环境保障局教体处副处长

主持人

黄广灿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对外传播科科长

四级调研员、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引进优质民办教育的利弊_引进民办优质学校经验材料_引进优质民办学校的反思与建议

引进优质民办学校的反思与建议_引进优质民办教育的利弊_引进民办优质学校经验材料

引进民办优质学校经验材料_引进优质民办教育的利弊_引进优质民办学校的反思与建议

引进民办优质学校经验材料_引进优质民办教育的利弊_引进优质民办学校的反思与建议

引进优质民办学校的反思与建议_引进优质民办教育的利弊_引进民办优质学校经验材料

(发布会现场实物展示)

济宁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2010年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255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98个村居(社区),常住人口33.5万人。获批全国第5家、山东省唯一一家国家级版权示范园区荣誉称号,成为全国第21家、山东省第4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一直以来,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创新的精神和开放的理念,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布局,完善资源配置,培育名校集群,建成了一批标准化学校,培育了一批区域性优质教育品牌,逐步建立健全与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促进了区域内教育均衡优质高质量发展。

2023年,高新区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国防教育示范校国家级名片2个,山东省全环境立德树人、山东省强镇筑基、山东省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等省级名片12个,争创济宁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验学校等市级名片38个。

一、改革创新、内核驱动,积极探索办学新机制

多年来,高新区积极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径,不断解放思想、因时制宜改革创新,引进市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委托管理区内学校,如:附中高新校区、崇文学校;附小科苑校区、冠亚校区;行知学校;蓼河外国语学校,全方位提升了高新区公办教育质量与品质;引进培育民办教育资源,打造济宁孔子学校教育品牌,为全区招商引资、人才招引提供服务和保障。2023年,为促进全区城乡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高新区组建了科苑、洸河中学、孔子、行知和红源五个教育联盟,实施师资有序交流、全面资源共享,有效开展同课异构、连片教研,强化教学协同、特色办学。

二、优质扩容、统筹并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年,济宁高新区洸河中学小学部、实验学校、宁安小学、王因中心幼儿园等学校、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顺利推进,新增学位7000余个。完成了406口中小学教室照明提升工程,提升改造黄屯中学、王因小学操场等22处学校操场、食堂、音体美教室。

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补齐农村地区和城市新增人口集中地区学前教育资源,促进和规范全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充分发挥各街道中心幼儿园教学教研辐射带动作用,指导各类幼儿园提高园本课程开发能力,推进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本土化建设。

三、落实“双减”,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发力提效

提升全区中小学校课后服务质量。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高新区依托班队会课、社团活动和课后服务强化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济宁高新区搭建高效课后服务体系“课后边角”成“黄金时段”》被新华网宣传报道。学校和教师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分类分层开展答疑辅导,保障学生在校学会、学好。在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课程方面,充分发挥学校教师专业和特长优势,综合年级组、学科组、教研组等学习共同体的力量,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优选教学方法,设置丰富的体育、艺术、科学、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整体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能。

《济宁高新区“5+N”课后服务体系建构的探索与研究》成功入选济宁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项目库。高新区提报全国教育规划课题7项,省级教研课题8项,市级教研课题10项。2023年全市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评选中,济宁高新区53人获得一等奖,41人分别获得二、三等奖,获奖率为98%;列全市第一。

四、头雁引领,激发活力,师资队伍精进垂范

2023年全面开展全区教育系统管理干部大调研活动,制定《全区中小学校领导干部专题调研工作方案》,了解各学校领导班子运行、干部表现等情况,进一步加强教育干部队伍建设,综合考虑学校管理、学科发展需求,完善教师交流轮岗激励和保障制度,实现一线教师、教育干部城乡交流轮岗人数不低于应交流人数的10%,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缩小城乡办学质量差距。借助“齐鲁名校长”培养工程,发挥名校长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建好、用好治校人才库。

近三年,通过公开招聘、公费师范生、交流轮岗等方式补充教师500余名。2023年济宁高新区5位教师和校长成功入选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员名单,入选率100%,入选数量居全市第二名。截止目前,济宁高新区共有齐鲁名师10人,省特级教师5名,杏坛名师15人,市特级教师25名,打造名师工作室56个,组织名师开展师徒结对122对,引领全区教师强化专业素质培养,提升教科研能力。

五、健全机制,多维聚力,提升教育治理水平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加强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引领。实施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培训和班主任心理专题培训,2023年共开展心理健康培训10余次,培训师生累积达5万余人次;开展在校生心理健康筛查,做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心理援助工作。

2023年,济宁高新区强化校园安全、食品安全管理,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实现培训考核全覆盖。先后承办全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宣传月暨观摩活动、全国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交流研讨活动、全省校园安全现场会等国家级、省级现场会3次。济宁高新区将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以及各种体育课外活动、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今年以来举办高新区第五届“区长杯”、全区中小学教师体育基本功等10余场活动,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济宁日报记者

高新区多年来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辖区居住人口呈逐年增加态势,特别是今年又是入学高峰,请介绍一下高新区应对这一新形势新任务,在优化教育布局,推进学校建设,增加学位供给方面的工作情况。

程文军

高新区发展软环境保障局副局长

近年来,济宁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特别是在学校幼儿园建设方面,济宁高新区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外来人口不断增加的新形势新任务,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超前谋划,分期分批部署实施了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有力的保障了辖区群众入学需求。

2015-2019年共投资近12亿元,实施解决大班额问题建设项目16个,其中新建学校7所、改扩建学校9所,新增教育用地745亩,新增校舍面积31.6万平方米,新增办学规模482个班,新增学位22705个。2020年以来,又先后投资11亿元,推进洸河中学小学部、实验学校、宁安小学、柳行中学、柳行中心幼儿园、王因中心幼儿园等19所学校、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实施黄屯中心中学操场等22处学校操场、食堂、音体美教室升级改造,完成了全区义务教育段全部教室的照明提升工程。真正做到了全区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教育布局的优化和办学条件的改善也为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和教学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

济宁晚报记者

请问高新区作为主城区之一,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今年秋季学期入学高峰?

邱 爽

高新区发展软环境保障局副局长

受生育高峰周期影响,2023年秋季学期迎来小学入学高峰,小学学位资源保障能力面临严峻挑战。为应对入学高峰,确保适龄儿童“有学上”“上好学”,济宁高新区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难所盼,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加大学位供给,2023年秋季学期招生工作圆满结束,小学报名人数8300人左右,比去年增加56%。济宁高新区采取多种措施平稳渡过了2023年秋季入学高峰。

一、完善制度建设,确保入学机会公平

2023年,进一步完善《济宁高新区公办小学外来务工积分入学办法》和《济宁高新区义务教育段学校招生及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依托“爱山东”APP,实现“一网通办”,按照就近划片、免试入学的原则,合理划分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公开招生计划、招生条件、招生范围、招生时间,实施阳光均衡分班,确保每个孩子入学机会公平、均等。

二、加快学校建设进度,增加公办小学学位

投资2亿元,建设高新区洸河中学小学部、高新区实验学校,目前已全部启用。两所学校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高标准的硬件设施以及一流的师资队伍,秋季学期增加小学一年级学位600个,缓解了热点学校的招生压力。

三、整合学区,蓄力集团学校 “新发展”

济宁高新区依托孔子学校、行知学校、附小教育集团和附中教育集团四所优质教育集团资源,通过“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的教育模式,整合学校资源,实行大学区制联盟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挖潜校舍空间,热点学校新增加班数54个,扩增学位2400个,有效保障了新生入学需求。

四、招才引智,加大教师补充保障力度

根据新核定的全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数量和中小学用编进人计划,优化师资力量配置。2023年通过公费师范生计划、公开招聘等措施,加大教师招聘力度,招聘教师232名,吸引优秀年轻力量,充实到教学一线,确保了学校秋季学期顺利开学。

济宁新闻网记者

刚刚提到了关于济宁高新区教育联盟的工作,请问高新区在联盟化办学这方面有哪些比较好的经验和做法?

陈 艳

高新区发展软环境保障局

教体处副处长

为进一步优化全区教育资源配置,深化高新区教育联盟化改革,打造全区教育联盟发展共同体,8月24日,济宁高新区召开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暨教育联盟化办学改革推进会议,印发《济宁高新区教育联盟发展实施方案(试行)》,成立了5个教育联盟,这意味着济宁高新区“联盟化”办学改革正式启动。

一、把握教育均衡初心使命

把牢“以优扶弱、优质均衡、共同发展”的工作方向,深化教育资源整合,构建以城区优质学校为核心的城乡学校结对发展联盟,发挥“优质学校+”的发展效能,提高城乡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全区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先进教育理念、育人方式、教学经验、骨干教师在校际间有序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施教育联盟考核评估,突出捆绑式考核,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共同体,实现发展共赢。

二、坚持理念共通取得突破

进一步明确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基本教育理念;厘清学校办学目标,科学规划学校发展;构建基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实施体系;确定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式,健全以激励为主的多元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学校文化科学构建,创建现代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学校进步、教师成长、学生发展的良好生态。

三、确保资源共享取得实效

推动建立联盟校内师资等教育教学资源有序流动、均衡配置、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联盟校特色发展,形成联盟优质学科团队,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整合联盟校际间的优质资源,实现联盟内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

四、探索教学共研同促进

建立健全联盟研训制度,确定年度学期研训主题、内容、方式,狠抓工作落实。积极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备、教、学、测、评的研讨和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同时,利用“互联网+教育”技术,基于网络平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实现联盟学校资源动态实时共享,助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

引进优质民办教育的利弊_引进民办优质学校经验材料_引进优质民办学校的反思与建议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