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育肥驴,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去除养殖所需成本,半年收入可达1500元左右。一头繁育期母驴半年收入能达到2500元左右。目前,我村养驴合作社存栏150头驴,就可带动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在今年全县脱贫攻坚大会上,黑山科乡杨树底下村党支部书记董秀森介绍脱贫工作经验时说。这是全县脱贫工作中比较典型的一个脱贫模式。
3月15日,记者来到了黑山科乡杨树底下村养驴基地,该基地位于该村西南部的一个山坳里,在没看到驴之前,就远远地听到了驴叫,给寂静的山坳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活力。在养殖基地门口,一台玉米秸秆粉碎机正在工作,一包包加工好的驴的饲料整齐地摆放着。“一个包,再加上一些玉米啥的,能够3头驴吃一天。”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而这些玉米秸秆都是在附近村民家中收购的,此举既解决了秸秆随处堆放影响环境,又降低了养驴成本。
该养驴基地分为多个饲养栏,每个栏的上面都标注着“母驴”、“育肥驴”等字样。该基地占地18亩,能容纳200头育肥驴和200头繁育母驴,目前存栏150头。栏内的驴有的三五成群,有的独自一个在懒懒地晒着太阳,放眼一看黑压压一片。“可别小瞧了这些家伙,他们周身都是宝,我们全村脱贫奔小康可就指望它们呢……”看着这些驴就合不拢嘴的董秀森说。
杨树底下村距黑山科乡政府所在地4.5公里,全村面积3.1万亩,其中耕地2800亩,是典型的山多地少的贫困村。全村14个自然屯,407户,1518人。建档立卡户43户,107口人。黑山科乡党委书记于治民说:“脱贫工作是县委、县政府的‘一号工程’,自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我乡积极行动,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对各村制定不同的脱贫方案。2016年,我们积极探索脱贫发展思路,经过实地考察,外出调研,多方论证,最终,帮助杨树底下村确定了以养驴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依托,从而实现全村整体脱贫的目标。”按照计划,去年8月,杨树底下村购进了第一批驴,既有育肥驴,也有繁殖驴,经过几个月的精心饲养,目前,有大部分驴已经怀上了小驴,育肥驴也个个体壮肉肥。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杨树底下村发展养驴是一个好项目。“养驴项目风险更小,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驴是草食家畜,适应性好,抗病力强,易管理,放牧及圈养均可,很适合农民饲养。养驴的饲料来源广泛,可充分利用秸秆、粮食加工下脚料等做饲料。驴肉细嫩味美,素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美称,颇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驴肉在我国畅销不衰,外贸出口也一直看好。”于治民介绍说。乡党委、乡政府又参照县里推行的“党支部+合作社+建档立卡户”形式,帮助杨树底下村成立“建昌县杨树底下富民养驴专业合作社”,发展养驴业。该合作社实行股份制,项目总投资301万元,其中村党支部以省扶持村集体经济资金为主股,投入200万元,33户建档立卡户以董秀森的土地和门市楼抵押贷款100万元,县供销联社出资1万元入股。以股份分红和效益分红两种形式进行经济效益分配。每1万元入股资金为一个原始股,每一个原始股每年分红1000元。合作社按期足额归还贷款本金利息及上级扶持资金后,以纯利润的50%用于扩大再生产,其余50%进行效益分红。“杨树底下村领导挑大梁,有胆识、有魄力,百姓积极性高,所以养驴才得以顺利推进。从目前看,养驴不仅是短期脱贫项目,更是长期致富项目。我乡计划在其他村也推广这一项目,以此加快我乡整体脱贫步伐。”于治民说。
如今在杨树底下村养驴助力全村脱贫模式已经形成,接下来就等着数钞票了。董秀森把眼光放得更远了。“依靠养驴实现今年年底我村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即将成为现实。下一步村里要以养驴合作社为龙头,带动推广分户养殖,大力争取吸引外资入股,做大做强养驴产业。同时,筹划建设屠宰加工网点,打造驴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还要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尝试种植苜蓿草,建设饲草基地,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从而实现整村脱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