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很宝贵,老师们要不断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让作业更有针对性,‘双减’也是在倒逼我们优化教学方式。”10月21日,市育才中学举行“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仪式,鼓励青年教师谨记师傅教诲,虚心学习,尽快提高教学能力,以更优质、更高效的课堂助推“双减”政策落地。
好教师才有好教育,好教育来自好课堂。为夯实教学基础,全市各中小学校都制定了教师成长规划,通过定期开展推门听课、培训讲座、点对点指导、头脑风暴等方式,利用师徒结对、名师工作室、市(校)级公开课等平台,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助推全市教学质量实现新提升。
师生动起来 课堂更高效
“‘双减’之后,社会、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期待很高,老师们也在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好学饱。非常庆幸,我们一直在抓这项工作。”市实验小学校长吕红芳说。
紧扣课堂主阵地,改革育人方式,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都能学好学饱,这其实与我市一直推行的素质教育改革一脉相承。
素质教育改革坚持少、精、思的课堂设计原则,通过设计有层次的学习目标、引领问题、对应练习,引导不同学情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市一中校长朱火芬说,这种模式以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出发点,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的,其核心是以生为本。
“备课时,教师的思维要动起来,要围绕教学大纲、学生身心特点花心思;课堂上,要让学生动起来,学的内容活起来,学生自然就掌握知识点了。”青年教师姜睿为一年级语文课《对韵歌》作了三种教学设计,课堂反馈告诉她,“双减”政策下的课堂不能做“减法”,要做“加法”。教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一位从教近20年的班主任谢老师表示,在课堂上,老师应尽可能给学生展示自己、参与活动的机会。“以前的课堂,更多的是老师讲解、演示,学生听,调动的多是视觉、听觉记忆,学生参与度不高。现在,我们要尝试调动学生的五感、肢体,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都有动起来的可能性。”谢老师举了一个关于质量教学的例子,以前有些老师会用教具简单演示一下,现在更多的是让学生找生活中的例子。比如300克是什么概念?孩子们有的拿了食盐、绿豆、瓜子,还有的带了矿泉水、瓶装饮料,“同学们都很兴奋地展示,并积极参与课堂”。
课堂氛围变了样,孩子们学得活了,思维打开了,但对于老师来说,前期准备的工作量变大了。谢老师解释,因为“要考虑实验材料是否易得,教学问题是否适合课堂讨论,教学互动的形式和课堂纪律如何平衡等诸多问题”。
“互动性课堂互动些什么?听、写、读、背这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如何实施?这些内容都需要精心设计,才能确保在课堂内完成。”一位学科带头人表示,如果说“过关”是青年教师、新入职教师的必修课,那么,在“双减”背景下,把课堂效率提高到最大化就成了骨干教师的修行课。
“我觉得这是一个契机,让我们更有动力去思考如何改变教学方式。”有着6年教龄的八年级语文教师周老师说自己也在成长。“名著导读课里有《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我就带同学们展开专题探究。让孩子们梳理《红星照耀中国》事件脉络,提高阅读能力;读《昆虫记》时,让他们试试给每个昆虫建立小档案。”
教研动起来 教师共成长
“有时候,看着孩子们疲惫的脸,真是心疼。现在,‘双减’政策让教育生态慢慢回到健康有序轨道,是非常有必要的。”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为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我市大力实施“强师计划”,积极开展“素养大赛”“教学比武”“鄂州好课堂”评选,全面开展万名教师“全员1+1优质课”竞赛(公开展示1节、推门随听1节),积极探索“空中课堂”“专递课堂”“双师课堂”融合建设,积极推进鄂州市“名校名师名校长”培育工程,让学生、家长更有信心真正回到学校、回到课堂。
开学以来,市实验小学从“抓严抓实”校本教研入手,坚持每周开展小组学科集体备课。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围绕教学课堂改革,学习课程标准中对本学段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学科素养的具体落实,掌握教材的教学重难点分布。各教研组成员认真钻研教材,在分析教材结构和教学目标的同时,结合学情着重对教学策略进行解读,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针对“双减”政策,该校加大了“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从吕红芳名师工作室“一堂好课”课堂教学展示、教研组公开课、新教师“过关课”入手,“三课”并行,每位教师精研教学,同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听、评课,认真研究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式,着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践行“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双减”思路。
“其实,我校集体备课由来已久,但备到什么程度却千差万别。在推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教案课件基本一致,有的老师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时间却不够,或者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朱火芬表示,要想上好一堂优质课,需要具备很多条件: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教师的基本功功底、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对教材把握的熟练程度、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还有过渡语的使用、多媒体的巧妙运用等。“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后来,我们开始对课堂组织形式进行备课,老师对每道题如何组织讨论都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设计。”朱火芬说,通过老师们的磨课,发现课堂设计关键问题也非常重要,不同的关键问题设计对学生思维的促进程度有明显的差异。“关键问题设计好了,还要设计追问。只有对关键问题充分预设的情况下设计追问,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度。”
“老师上课不再是大水漫灌,不再是靠时间要效果,而是向效益要质量。这样的备课让我们青年老师迅速成长、成熟。”姜睿说,师徒结对、“集体备课”让她更有信心将课程上得更精彩。
作业动起来 学生有活力
下午5时,推开官柳小学一个六年级班级的教室,讲台上有一摞特别的登记表。“这上面记录了每天每学科的作业内容,还有体育、美育作业和综合实践类作业安排。”校长高利锋介绍,为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求,推动“双减”政策落到实处,学校进一步升级课后服务,设置低年级口头作业、高年级自主作业、各学科特色作业等灵活多样的作业方式,丰富德育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切实保障“5+2”课后服务。
“这些年的学业绿色指标显示,现在的学生学业成绩等指标一直在上升,但是睡眠指数、学习压力、补课指数、作业指数表现欠佳。”教育工作者们普遍表示,“双减”刻不容缓,减轻作业负担首当其冲。
如何让作业做到精又准?老师们也动了一番脑筋。
“我们将作业进行分层,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市育才中学副校长、数学教师袁顺安说,为了适应学生在学习起点、学力水平、学习特征以及兴趣、习惯上的差异,该校以基础类、提高类、挑战类等不同层次的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让A层学生“吃得饱”,让C层学生“吃得了”,让B层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分层作业以学生自愿选择为主,教师加以引导,并进行动态管理。同时,教师十分注重对学生选择分层作业的引导和评价,既注重学习结果,又注重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分层作业巩固知识、收获自信。”
对于“双减”工作,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秦甜有自己的心得:课堂作业的高效性、分层作业的趣味性、长期作业的实践性、作业批改的奖励性必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比如,布置课前预习、思考作业,开展当堂练习作业,可以在课堂更高效地带领学生学习。结合教材和时令,开展“运动型”“表演型”作业,让孩子自己动手做教具、画场景、演课文,也能达到学习的效果。及时评价作业,通过各种形式分享、展示优秀作业,从而让孩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愉悦感。”
在作业时长和总量方面,各学校都建立了教务部门、年级组(学科组)、班级三级作业统筹管理制度,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和作业总量,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目前,在小学阶段的课后服务中,我市各学校基本上做到了“作业不出校门”。下午4点半之后,同学们都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作业,然后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美育活动。
“我们参加课后服务率非常高,近乎100%。”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双减”对课堂效率和课后服务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学生“学足”“学好”的需求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将全力支持学校在课后服务时段分层开展学生学习答疑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和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特长学习空间。
“双减”给学生做“减法”,教师就需要做“加法”,加师德,加责任心,加课程观,加教学智慧,要用心、精心、细心设计作业,提高作业质量,让学习真正回归校园、回归课堂 。
“双减”,我们在路上!
记者郭爱兵 通讯员程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