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市实验高中)

指方向 明方法

——“三新”背景下如何立足六型学生实现六度好课学习心得

聆听了中原名师张书群中学语文工作室王改玲老师的《“三新”背景下如何立足六型学生实现六度好课》专题讲座受益匪浅,给“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要求下的语文教学指出了方向,明确了教学方法。

王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把学生分为六种类型:不敢答(自卑型)、没答成无所谓(随风型)、不会答(无措型、)不想答(偷懒型)、没答成很遗憾(懊悔型)和积极答(担当型)。并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提出语文课具有“向度 广度 深度 高度 力度 进度”这六度,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通过大量的教学实例展示出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让人眼前一亮。

王老师交给我们语文课堂教学还需要注重“破除与创立 变化与不变 课本与生活参 参考与拔高 繁重与简约 放手与收拢 理念与实践”七点明辨,把新教材中体现的“新”理念、新方法传达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语文素养和精神品质。

语文的教学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探究原因﹣﹣明确目标﹣寻找策略”的过程,语文教学我们永远在路上!

岳琼(市三高)

中原名师工作室名师讲座培训心得体会

今天有幸聆听了省实验中学王改玲老师的讲座,她的讲座声情并茂,让我再次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热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够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聆听了王老师的讲座,让我再次认识到老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老师应尽可能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应让尽可能的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让其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才能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才能踊跃发言,积极表现自我。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试图从日常生活着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过程中快乐地学习到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现在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以渔。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生存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阴晓珊(陕州中学)

一堂好课的六个特征

一节课好与不好,是自我的评价,还是同行老师的评价?我认为作为一堂课的主体对象学生,参与进来评价应该更合理一些,而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评价一节课的话,我认为一节好的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积极探索,主动参与

一节好课,一定要看的是学生的参与度,只有学生广泛参与了,并积极的和老师一起探素,这样的课堂才会有意义,毕亮我们的课堂是要面对每一个学生的,而不是个别的优等生,尤其是有些公开课,总会提前设计好脚本,甚至谁回答哪个问题,怎样回答都交代的清清楚楚,这样我们就看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一节课下来总是那么几个学生在忙着配合老师,而其他的学生好像和整个课堂无关一样,这样缺少了参与度的课堂,总归是无效的。

二、有效互动,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语,那也就告诉我们老师,课堂不能是老师的一言堂,一定要和学生互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将一些有益于知识掌握的合作方式都引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人人都动起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生生有所得,才是一节好课的最终目的。

三、鼓励创新,体验成功

所有的课堂都是生成性的,即使是你设计了好多遍的课,也提前预设好了很多的问题及问题的答案,但只要你面对不同的学生,即便是相同的学生都会产生不一样的课堂效果,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你从来设有预设过的亮点,会让你眼前一亮。而老师要做的的就是鼓励创新,当我们问了问题“雪融化了是什么?”一直听到的答案是水,难道当我们听到的答案是春的时候,我们就去否定他吗?我们不应该感到惊喜吗?

四、尊重差异,促进发展

一个班的学生总是会有些差异的,就像十个手指都不一般长的道理是一样的。有的学生掌握知识快一点,而有的学生则会慢一些,我们一定要尊重事实,尊重差异,不要动不动就说“都讲了八追了,还听不懂,笨的跟×一样。”“人家都听懂了,就你听不懂?”,这样只能说你不懂该子,不懂大部分孩子,毕竟一个班里普通的学生是大多数的。

五、发现问题,引发思考

课堂都是遗憾的,十全十美的课堂几乎没有,毕竟课前再完美的备课,拿到课堂上来讲,和学生一碰撞,总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也不要提前预设效果,因为这是无法预设的。既然这样,一堂课总会有一些问题的,有问题下来认真思考就好,以求将来会做的更好。

刘娟娟(市一高)

听了河南省实验中学王改玲老师的《抓住机遇魄新图 勇立潮头展新姿——“三新”背景下如何立足六型学生实现六度好课》的报告,我们受益良多。整个报告满满的全是干货,王老师从新的视角发现问题,总结了“六度语文”的规律,见解深刻。所举的课堂案例回应新课程,紧扣新教材,挖掘新理念,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一定会立足课堂,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同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核心期刊的相关文章,让自己的站位更高,方向更明,积极探索语文学科改变人、塑造人的方法,为培养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