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患者就医感受,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落实各项优质护理服务举措很重要。
器官移植中心联合医院医务社会工作办公室(简称社工办)打造了以践行放心、舒心、暖心的杰出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提升人文素养环境,舒缓患者身心为需求的「公益活动空间」。
由于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通常都是脏器发展至终末期的患者,该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体伤害和经济损失。
患者及家属对移植手术抱有极大的希望,多是全国各地求医,对不同医院环境的陌生和恐惧感,以及对手术配型等待期和未来手术的不确定性,都会使患者及家属感觉焦躁不安。
护理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患者对医院的信赖感和归属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进护患关系。
1、「病友俱乐部」
在与社工办充分沟通交流后,将器官移植中心示教室进行全面改造,由传统的示教室更改为圆桌会议模式的「病友俱乐部」,集合医生、护士、社工师、心理师、营养师等多团队,给予患者多方面支持和帮助。
定期举办各类病友活动,如:集中健康宣教会、游戏治疗、绘画治疗、插花治疗、音乐治疗、心理辅导、节日礼物手工制作等各项活动,并在展板墙上粘贴活动照片及正能量的卡片鼓励病友(如图 1)。
图 1 展板墙
2、肾移植术前谈话区
该房间角落里还设置了温馨的肾移植术前谈话区(如图 2),减少患者对即将到来的肾移植手术紧张不安的焦虑情绪,这个区域也是一对一心理辅导区。
不仅仅针对患者,近期感觉工作、生活压力大的医护人员也可以在这个区域休息进行减压,也可以约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是医、护、患都很喜欢的小空间。
图 2 肾移植术前谈话区兼心理辅导区
利用电视屏幕播放健康教育视频、既往移植成功患者的经验分享、人生感悟等内容,以及《人间世》第 3 集关于器官捐献者的故事,使等待移植的患者明白器官捐献者的大爱无私及移植器官的宝贵,激励患者术后要按医嘱规律治疗和生活。
3、移动书吧
科室设置有移动书吧(如图 3),里面放置一些医院宣传期刊、移植术后的宣教手册、医保政策要求及各类文学作品,病友们可以免费阅读,看完自动归还至书架中,护士负责定时更新内容,保证患者能够实时阅读到最新内容。
图 3 移动书吧
5、「健康小广场」
在肾移植患者中,体力活动不足是导致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肾移植患者进行体力活动干预,通过改善血压、血糖、体重等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可降低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科室根据医生、康复师的指导建议设置了「健康小广场」(如图 4),提供毽子、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健身器材,也会根据病友需求播放广场舞曲等;督促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鼓励患者走出病房,鼓励病友之间多沟通,相同的人群更容易引起共鸣,各位病友在身体锻炼的同时,精神也得到放松,对良好的治疗及预后有积极的作用。通过病友们之间的交流,病区内充满相互鼓励、支持的正能量。
图 4 「健康小广场」
6、制定患者术后管理清单
病区护士还观察到,患者进行移植术后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康复计划,原因在于术后伤口疼痛、未掌握康复训练方法等。
对此,病区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清单,其中一部分是将「术后康复术前化」,具体为术后需要进行的功能锻炼如吹气球、腹式呼吸、踝泵运动等.
术前进行规范的讲解示范,并要求患者术前规范地练习,护士检验患者练习效果,直到患者掌握正确的练习要领,这样便于患者术后能够有效地配合康复锻炼。
多数情况下,肾移植术并没有切除患者原有衰竭的肾脏,而是在髂窝内多植入一枚肾脏,但患者往往对此并不知情。
对此,科室让患者观察肾移植手术的简易动画视频,以便了解手术的大致过程,从而使患者更深入地了解术后禁烟、进行功能锻炼等的目的,这也提升了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依从性。
肾移植术后初期,患者要进入监护室进行治疗,由于监护室环境的特殊性,术前无法带领患者熟悉环境。
对此,科室将术后需要备用的物品、监护室的环境照片等内容以二维码形式嵌入管理清单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对需要转入监护室陌生环境的焦虑感,同时患者家属到护士站询问传递监护室物品途径的概率大大减少,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发自内心地去感受患者、理解患者、关爱患者,帮助患者解决问题的同时,往往也减少了护士很多后续的工作量。
获得患者一声道谢、看到入院时愁容满面的患者露出的微笑、闻到患者将自己收拾得「香香的」、感受到患者积极探索生命长度与质量的意愿、能够经常体会到护理职业带来的荣誉感和满足感……
这些是多么美好的事情,移植中心护理团队往往乐在其中,愿护理兄弟姐妹们都能找到这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体验。
本文首发于中国护理管理,授权丁香护士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