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优秀审计项目?审计程序合法,查处问题准确、恰当,审计成果突出,落实整改有力、成效显著,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并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得以推广的审计项目就是优秀审计项目。优秀审计项目既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手段,又是审计成果的具体体现。

一、准备充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创优审计项目,如果等着天上掉馅饼是不可能的,事前有许多工作应当完成。

(一)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哲学说过: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没有生活在真空中的,肯定都有自己的亲戚、朋友、熟人等各种关系,面临的环境纷繁复杂。如果只看到手段有限导致取证工作的困难、只想到处理时各方面蜂拥而至的压力、只考虑到极有可能费力不讨好的结局,没有敢于碰硬、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使命感,是做不好优秀项目的。

(二)选准项目。在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才能使优秀审计项目打造工作按部就班、事半功倍。一是党委、人大、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二是社会和老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三是手中权力大、掌握资金多的单位和部门;四是规模小而多年未纳入审计视野的死角、盲点。依据已建立的被审单位数据库,结合日常掌握的信息,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综合计划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同确定努力的方向。

(三)详细调查。细致周密的审计调查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有效选择审计重点的基础,只有结合了审计调查具体情况的实施方案才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才更能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益。以往的调查多少有些流于形式:一是时间短,一般是在送达审计通知书的当天完成;二是收集的资料不够齐全,以年度会计报表和电子账套为主。因此了解到的信息不全面、不具体,无法恰当地一一做出具体安排。今后应当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项项落到实处、都有记录可查,对于行业性或是规模大的项目,可以尝试开展试审工作。

(四)做好方案。科学的审计实施方案,就是合理和实用,能够充分利用审计资源,有效地指导审计人员有步骤、有秩序、针对性地实施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防范审计风险。首先是明确目的,这个项目是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有方向感。其次是评估风险,资金量大不大、业务发生频率高不高,审计查到什么程度、哪个范围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自身风险,有深度感。三是确定重点,对审计调查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分析,加上审计人员自身积累的职业判断,哪些资金和项目存在问题的可能性较高,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有敏锐感。四是合理分工,包括时间的安排,紧凑而又不紧张,还要做出适当预留以应对突发、重要事项;也包括人员的分工,审计人员各有特长,在熟悉的领域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考虑在特定事项上实行购买服务的准备;有秩序感。

(五)组织培训。组长或是主审只满足于调查了解到的情况不够,还要深入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自己了解情况还不够,还要让每个参审人员掌握必要的知识和信息;个人的能力有限、集体的智慧无穷,通过讨论、进一步调整完善审计实施方案也很有必要。只有这样,审计才能得心应手。

二、基础扎实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牢靠的基础,才能建立高耸的大厦;没有扎实规范的基础工作,就谈不上优秀项目。(我省规定基础分达不到85分的,不能参与优秀项目评比)

(一)程序合法。现行法律规定,程序不合法,实体做得再漂亮也没有用。一是必须先立项后审计,不得随意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检查。二是注意几个时间点:3个日前送达审计通知书,特殊情况应报经地方人民政府的批准;确定年度计划7日内告知列入计划的企业、金融机构;审计征求意见要保证10个工作日;审计机关应当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30内,将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三是注意几个细节:至少要2人以上参入审计或调查取证,取证时如无保密需要,应当将问题性质告知对方,同时要认真听取合理解释和意见反馈,保证取证程序符合规定;严格执行审计回避制度。

(二)文书规范。审计文书是审计成果的书面载体,也是审计人水平的直接体现,关系到审计权威和审计形象,来不得半点马虎。文字使用统一规范、事实表述清晰易懂、数据引用真实可查、格式套用完整标准,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前后矛盾、逻辑紊乱等问题。

(三)证据充分。最关键、最有力的,能够说明问题的是证据;而且根据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一旦发生复议或是诉讼,行政机关是不允许事后再补充取证的。有三点值得大家注意:一是要保证证据链的闭合,也就像写文章的“五个W”一样,什么时间、什么主体、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要素齐备、情况清晰、原因明了,方便下一步问题的定性、处理和责任追究。二是注意证据的证明力,电子证据、书面证据、实物证据强于口头证据,外部证据强于内部证据,我们选择证据力最强的予以收集。三是依据审计方案,所有的审计内容和重点,包括基本情况而不是仅仅存在问题的部分,我们都要进行取证,不能漏项。还有一点,证据必要、能完全说清情况就行了,也不是越多越好。

(四)法律适用。作为行政执法机关,最终还是要用法律来说话。除个别明显是问题又找不到依据的特殊情况外,我们应当准确地用法律法规来对问题进行定性和处理处罚,应当注意其适用范围、使用时效以及裁量范围等,不能张冠李戴。财政方面的问题套用税务方面的法律、行政单位的问题套用事业单位规定,过时、废止的条款,仍然不时地出现在当下的报告中,类似的错误出现的频率还不低;再就是为了收缴,强行套用不合适的法规文件,甚至超出其处理处罚的幅度,这也是不能接受的。

(五)案卷完整。整个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组应当将有关资料整理归档,以备查询。首先是资料齐全:从立项类到证明类到结论类,这是必须的,备查类资料如有也要整理入内;尤其是审计报告,本来就要求有初稿、审计组讨论稿、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稿、业务办公会议审定正稿等,有的环节可能不止一稿,都要存入档案,保持脉络清晰;这样才能反映审计的全过程,才能反映审计做的工作,应该做的事我们都做了,有效避免审计风险。其次要依序排列,按时间倒排的原则,依次是结论类、证明类、立项类和备查类,准确地将资料归集到各个部类中,而且所有的工作底稿要单独成项在目录中载明。

三、成果提炼

审计项目成果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揭露违法违纪案件线索、查出主要问题金额、揭露制度体制机制问题、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完善体制机制制度、审计创新。

我们的就要有的放矢,把握好工作重心和方向。

(一)注重跟踪和延伸。很多事项不是静止和单一的,光看一点无法掌握全面情况,只有从时间上把上下年度相关内容、从空间上顺着资金流向进行追溯核查,才清楚来龙去脉、了解事实全貌,也可能会发现问题所在。例如在对某办的租金收入审计中,显示某年度入账××万元,看起来正常,但是审计人员通过审阅合同和以往年度收入,发现合同期限内租金没有依合同逐年递增且各年度数据变化无规律,相关人员拿不出合理的解释,最终承认抵消费少入账的事实;又如某局凭证中出现了几张外购收款收据,经过到收款单位核实,没有记入单位财务账而是放在一边使用,形成账外账。

(二)注重账面与实地的结合。账面反映的只是数字的变化和流动,尤其是项目建设资金,到现场实地勘察,真实情况如何,没准就能发现很多线索。例如在对某乡一种专项资金审计中,钱拨到矿上用于环境整治,乍一看没问题,到现场就发现该工程几年前已经上报并实施了,资金被套取用于其他方面;又如在对某县国土资金审计中,通过现场查看,两个年度项目以不同名义、不同资金渠道重复申报,真假一目了然。

(三)注重财务与业务的联系。资金最终都是有实际用途的,也应当与单位的工作性质息息相关,用途正当与否,深入去看看它的业务流程、观察下它的各个环节,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例如在某局管理费用中报销了大量的印刷费,说是申报项目印制资料开支,而墙上挂的业务流程图和前来办事人员的言论告诉我们,这是由申报单位自行承担的,假发票入账套取资金的事实浮出水面。又如某城市管理部门,每年都要更换大量的易耗品,按照内部管理制度规定是领新物品就要交回原损坏的物件,再由单位统一处理,如此看来应该有一定的废旧物资处置收入,但近几年账面却没有体现,经深入调查,揭出了单位一把手和几个相关人员私售私分的小案件。

(四)注重多重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比对。目前我国的信息比较分散、透明度不高,不光是单位与单位之间、就是单位内部部门之间,也存在信息不能共享的情况,有些人钻这样的空子,达到徇私舞弊的目的。例如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分配安置和政策享受中,通过采集多部门数据进行比对,审计就多次发现不符合政策人员参与、甚至是重复享受多种优惠政策的问题,进而打掉了几只“小苍蝇”。又如某生产型企业,原材料和燃料的进出非常频繁,他们认为这些消耗无法目测难以确认,就与关联企业虚开票据并提高损耗的比例,造成正常生产只是效率不高的假象;审计人员在网上搜索了行业相关情况,认为其中有猫腻,于是找来装卸力资结算和原料过磅原始记录,一笔笔进行详细的计算,最终落实了实际的用量;在事实面前,对方不得不交代为了逃避工资总额限制,采取非法手段发放绩效奖金的问题。

(五)注重整体绩效的评估和评价。探索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很有必要,这适应时代发展、拓展审计领域的要求,也能更好地提升审计质量。在财政预算、财务收支、经济责任、政府投资、专项资金等所有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中,利用量本利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民众测评法等绩效评价方法,对部门、单位、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行政履职效能予以分析,比较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和平均水平,从制度体制机制方面入手,找出差距、发现问题,排查重大经济运行风险或者安全隐患,增强报告的可读性、实用性。如果能引起对相关制度的出台或修订,效果更佳。

(六)注重力量的整合和借用。审计人少事多的矛盾长期存在且十分严重,这就要求我们在重点项目上优先配备力量攻坚攻关,因项(审计事项)、因能(审计专业能力)选人(审计人员),还可以遇到重大情况及时增调人员,也可以法规部门提前进入介入、审理;在审计人员不熟悉的领域,可以实行购买服务,聘用社会专业人士帮忙,补足短板。两相结合,确保审计质量不受影响。

(七)注重审计公示的威力。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为监督、促进和参谋,发现问题只是基础,解决问题、提升工作才是目的,这也是现在突出强调审计整改的原因所在。有的问题好整改、愿意整改,有些就由于主观、客观方面的因素不好整改、不想整改,影响审计作用的发挥。这时候,我们可以使用手中的一样利器,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经相关领导批准,将审计结果在电视、网站、报纸等媒体上进行公示,督促整改落实到位,也能进一步扩大审计影响、树立审计权威。

(八)注重向上级请示和汇报。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载体,我们应当在查深查透的基础上,充分揭露存在的问题,从微观入手、从宏观着眼,研究和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坚持把查处问题与完善制度结合起来,立足于完善体制、健全监管、规范秩序、提高效益,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有一定高度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其后,利用审计要情、审计专报等形式,择其重大问题专项报告,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进行归类、梳理、分析后综合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取得领导的批示,凸显审计成果。

(九)注重与相关部门的衔接。审计机关职能、权限法定而有限,保持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国土、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密切联系,一方面可以利用他们掌握的情况找到审计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可以将手头的线索移送,合力将问题一查到底,让违法分子收到应有的处分和处罚。

(十)注重开发和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社会日新月异、发展迅速,出现许多新情况、新手段、新问题,审计也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寻求新途径、新方法,破解面临的难题。比如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AO系统使用方法、建立大数据平台、借用卫星图片和数据、建立审计信息共享和互动平台等等。

多管齐下、全员努力,加强审计结果运用,我们就能扩大和提升审计成果层次与水平,有效提升项目质量,创立审计精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