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在“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的发展思路指引下,依托当地独特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通过推行“三变模式”,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通过良种培育和技术研发,加强示范基地和繁育基地建设,不断提升中药材质量,打造地标产品。本报今起刊发系列深度报道,探讨铜仁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成功经验。
家住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刀坝镇玉岩村的李登勇年近四十还找不到致富的路子,经常连二三十元的合作医疗费都交不起。李登勇的脱贫问题,可着实愁坏了村支书王光宇。
在2014年晚春,细心的村民发现,李登勇家里荒芜多年的田地突然长出了嫩绿的黄精幼苗。这一年,李登勇在王光宇的带领下,开始种植黄精、苦参等中药材。技术有专人指导,产品不愁销路,年年还能享受企业分红,如今,李登勇每月收入3000元有余,家里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在铜仁,像李登勇一样通过种植中药材脱贫致富的农民不在少数。近年来,铜仁市以产业化扶贫为主线,灵活应用“三变模式”,采取政策扶持、财政支持、示范推广、市场开发和培育等措施,加快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
中药材,正引领铜仁人民书写新时代的致富经。
念好“山字经”打出“中药牌”
中药材产业扶贫,是铜仁脱贫致富的一张王牌。薄弱的工业基础让铜仁保留了纯净的土地与河流,潮湿多雨的气候为天麻、石斛等喜湿中药提供了足够的水分。加之铜仁市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历来受各地药商青睐,铜仁发展中药材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行业政策利好逐渐释放,行业回暖迹象明显,中药材价格持续走高,尤其是高品质中药材受到市场热捧。铜仁市政府敏锐捕捉到这一系列信息,将中药材种植加工定位为产业扶贫攻坚战的排头兵。
“我市是全国农用土地环境污染最轻的地区之一,是天然无公害中药最佳生产环境。我市中药原料深受省内外客商认可,在全国中药原料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较大的开发潜力。”铜仁市政协主席、铜仁市中药材专班班长陈康介绍说,铜仁市松桃县、沿河县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大,产出的铁皮石斛品质好、含糖量高;德江县早在明清时期就以盛产天麻著称,独特的山地气候让这里产出的天麻个大、肥厚、特异味浓,畅销全国。
今年9月,农业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农发行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提出未来3年,要在贫困地区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以建立切实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为重点,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衔接起来,基本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助力中药材产业扶贫对象如期脱贫。通知的印发,让铜仁市中医药产业扶贫的决心更为坚定。
“三变模式”助力点“药”成金
有了发展方向,发展路径成为摆在铜仁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难题。彼时,正在贵州省大力推广的“三变模式”进入了铜仁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视野。
所谓“三变”,就是“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股权、农民变股民”。把农村分散的投入资金和土地资源盘活,让农民成为企业的员工和持股者,最大限度激发农民生产动力。但发源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的“三变模式”能否成功移植到铜仁身上,谁也不敢打包票,只能在摸索中前行。
在中药材种植领域,铜仁市探索出“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采取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土地入股等方式,建立贫困农户与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实现中药材集中连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产业扶贫一定要有龙头企业支持和带动。”铜仁市扶贫办产业科科长冉隆文告诉记者。铜仁通过公司加农户或合作社的方式,由龙头企业统一提供种苗、农资、基本设施和种植培训,让扶贫办对每一户农民补贴的资金在监督之下统一使用。当企业达到一个生产阶段之后,将扶贫资金和相应利润分配给农户,也可通过种苗结算加保底收购模式,带动并保证农户的收益。
“以前我在广东、浙江打工,收入不高还照顾不到家人。现在我就在家门口打工,一个月3000多元的收入,还能跟家人在一起,跟我一起打工的好几个老乡都回来了。”长兴堡镇铁皮石斛种植基地的种植工人吴胜材告诉记者。除种植收入和分红收益外,农户还可以通过在种植基地务工取得劳务收入。寨云村村民姚芳元一家有4个劳动力在这个园区务工,加上他家13亩地的土地流转费,一年下来,全家可挣6.5万元。在农村,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据长兴堡镇党委书记石磊介绍,自从开始推行“三变模式”,长兴堡镇每户每年平均分红金2100元,加上劳务收入和种植收入等,镇上每人每年至少增收4600元。
“3740元是我们划定的底线,就是每个贫困人口至少要通过三变模式增收3740元。实际上,农户中增收上万乃至十多万的也不乏人在。”冉隆文如是说。
“这一模式能将分散的扶贫资金、土地资源和农民生产力量有机组织起来,”在铜仁市副市长范国胜看来,“三变模式”使分散到各户的扶贫资金聚集起来,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同时也解决了农民资产确权滞后、土地利用率低、经营性收入少的问题,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多重保障化解风险顾虑
收益总是伴随着风险。如何规避风险成为农户、企业和合作社更为关心的话题。对于天宇中药材有限总公司总经理宋波来说,几年前一次吴茱萸价格下跌的事仍然让他记忆犹新。
宋波早年从事对接农户和饮片企业的药材收购工作。由于铜仁是吴茱萸的主产地之一,吴茱萸行情也相对稳定,铜仁的农民们曾大面积种植吴茱萸。而在2007~2010年间,吴茱萸市场行情低迷,价格持续走低,严重滞销,当地农户损失惨重,宋波的生意也受到很大影响。
“种中药也好,种其他农产品也好,最怕的就是价格波动,一些中药材种植周期长,一旦价格下跌,好几年的努力都打了水漂,这对农户来说是十分致命的。”宋波说。在“三变模式”下,铜仁市的中药材种植企业与农户采取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户利益不受损。
企业下订单并提供种苗,指导农户种植,最后以种植前就协定好的回收价收购成品,这种从种植到销售的闭环模式在铜仁已经得到广泛推广。这种模式一方面使得农户规避了市场波动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解放了中药材生产企业的生产力,使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种苗驯化、培育以及产品的初加工、深加工上。
“为了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来引领、带动农户发展中药材,铜仁市提出各区(县)建立中药材风险补偿机制,将财政扶贫资金从事前补助变为事后补贴,可以更大地激发企业、合作社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信心。”铜仁市扶贫办园区办副主任李文强说。
现在,不仅是天麻、黄精,白芨、罗汉果等中药材种植在铜仁都实现了订单生产。铜仁市中药材总面积已发展到78万亩,涉及116个乡(镇、办事处)12.24万农户,年产值40.59亿元,更大程度推进了中药材产业扶贫。
“未来,我们还将围绕全产业链,推进培育一批各环节的市场主体,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陈康指出,到2020年,铜仁市将重点围绕45个重点乡镇,打造100个中药材专业村,培养一批专业药农及药材经济人。同时,培育和引进一批有实力、懂技术、有市场的经营主体,利用药企雄厚的技术优势加大对优质中药材的深度开发,实现互利共赢,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黄蓓 葛伟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