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回答者知乎_优质回答的经验分享_优秀回答

中华小学总校教师前往成员校送课

优秀回答者知乎_优质回答的经验分享_优秀回答

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学生到北京研学体验竹纸制作

优秀回答_优质回答的经验分享_优秀回答者知乎

昆一中“开学第一课”

优秀回答_优质回答的经验分享_优秀回答者知乎

校外劳动教育实践

优秀回答者知乎_优质回答的经验分享_优秀回答

武成小学课间操

优秀回答者知乎_优秀回答_优质回答的经验分享

昆三中师生课后探讨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近日召开的昆明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统筹办好各级各类教育,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大众。

近年来,昆明市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提升质量作为主导方向,把促进公平作为价值取向,把师资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把改革创新作为关键举措,把服务发展作为重要使命,以坚定的政治站位、深厚的为民之心、长远的战略眼光,抓紧抓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昆明市以“三名”工程为抓手,坚持开放办教育,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十三五”以来,累计引进23所省外名校来昆明合作办学或创办学校31所,引进名师287名、名校长32名,本地名校举办、领办或托管分校155所,在较短的时间内新增、拓展优质学位25万余个,让更多孩子就近享受到更有品质的教育。

优质资源快速扩大、教育布局结构得到改善,基本上形成了与昆明城市化发展进程相适应的基础教育发展新格局。随着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扩大和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广大市民对教育改革的满意度大幅提高。

外引优质资源 延展办学维度

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沿革等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客观存在。如何才能在短期内实现教育水平提升?外引名校、联合办学、高位嫁接,近年来,昆明市秉承“开放办教育”的理念,高标准引进名校联合办学。先后从省外引进了北京清华附中、华东师大、西南大学、东北师大等23所省外名校来昆合作办学。

跨越时空的联合,一所所名校在昆明扎根、成长。那些与学校相伴而至的理念与资源,融入教学教育的点滴之中,为昆明教育的向上发展增添色彩与动力。

“3年前选择到此就读,是被这里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所吸引。”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一名高一学生回忆说,初中3年时光,自己收获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也享受到了学校优质的平台资源。“印象最深的就是,中考前,自己还到北京清华附中朝阳分校参加研学活动。5天的时间,我们与清华附中的同龄人一起学习,得到了很多启迪。”

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是依托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引进清华附中名校资源组建而成。从2017年9月到现在,4年时间,该校办学规模呈蓬勃向上之势,在校生从曾经的不足300人发展到目前的3500人。校长周杰介绍:“学校办学的初衷和目标非常清晰,一是挖掘、传承西南联大的精神;二是促进呈贡区的教育发展;三是为昆明的教育改革创新作更多的探索。”在支持办学方面,清华附中派出校长、管理团队、骨干教师长期驻校,从校园文化打造、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全面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该校注重学生基础的夯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出以核心课程为中心,领导力课程、综合课程和学生自创课程并重的四大课程模块,并配套建设了与课程实施相匹配的各类功能实验室。在该校的课程中,《西南联大史》是其中的一门必修课。该校通过话剧表演、朗诵、亲子读书等多种方式,开展该课程的学习,着力培养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联大精神”的新时代人才。不久前,周杰自己担任导师的一名学生,考上了航空学院,这名学生在填报志愿时说,考这所学院就是想要“为国争光,为校争光”。这让周杰十分感动,她说,看到家国情怀深切融入孩子们心中,自己感到非常自豪。中考高考前,低年级的同学会自发地送考,高考后,毕业班的学生都回到教室中,将读书笔记、资料分门别类整理好,送给下一届学弟学妹。“比起考试的成绩,自己更乐于看到这些关乎爱的传递。”

与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一样,华东师范大学昆明实验学校亦是昆明市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引进的名校之一。这所学校是华东师范大学落地昆明的首个合作项目,将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借助华东师范大学在教育品牌、特色打造、办学模式、师资队伍、课程开发、教学管理等领域的科研实力,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去年9月,该校开始正式招生。虽是新学校,但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青睐。校长陈文斌介绍:“今年招生形势很好,很多家长都是通过我们首届学生家长的口口相传,慕名而来。”

依托华东师大教育集团的支持,该校教师团队分批赴上海跟岗研修学习。今年5月,跟岗研修在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进行,参加研修的青年教师认真学习,均反馈说收获满满。与此同时,该校还立足当地实际,邀请华东师大教育集团为学校量身打造了“双师英语直播课堂”,依托线上平台、优秀的外教和我们的英语教师合作共上一节课,为学生们学习英语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窗口”。

“小班制教学和华东师大的教育资源,是我选择到此学习的原因。”该校初二年级一名学生说,自己很喜欢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环境,“双师英语直播课堂”对于听说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帮助。而导师制的介入,则让自己多了一个朋友。

最近,该校心理教师杨璐又多了一个身份——6名学生的导师。刚开学,学生们都很关注学习规划,这也成为杨璐近日与学生探讨最多的话题之一。陈文斌说,导师不同于班主任基于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更加注重学生成长中的个性需求,提供陪伴和精准指导。导师制既精细了学校的管理,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了条件,也密切了师生、家校关系,可以说,“导师既是指导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是学校与指导学生家长的沟通纽带。”

发挥本土名校优势 缩小教育差距

孩子的教育是家长最为关切的话题之一,在家门口上满意的学校,可以说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景,也是昆明教育深化改革的目标。如何更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回应家长们的期望?在外引资源之余,昆明在内培上面下功夫。2019年以来,昆一中、昆三中和中华小学、武成小学、春城小学、红旗小学等学校相继成立教育集团,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并发挥名校效应,带动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大。

通过深挖和扩大本土名校的优势,辐射更广的区域,努力缩短教育“时差”,让更多的学子能就近就读心仪的学校。目前,本地名校举办、领办、托管学校达145所,组建18个公办优质教育集团。

初秋,走进中华小学白龙潭校区,干净整洁的环境,精心设计的文化走廊,无处不在的红色基因等映入眼帘。中华小学创办于战火纷飞年代,近80年的岁月,该校培育了一代代英才,成了当地老百姓信赖的学校之一。目前,该校形成了一校七址的办学规模。龙头校为白龙潭校区和滇池星城校区,成员校有自贸区分校、西山学校和经开学校。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惠及面,龙头校努力发挥集团总校的品牌效应和示范引领作用,激发集团内学校办学活力,着力打造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和规划同步、管理同步、教研同步、科研同步的“四高四同步”的教育集团共同体。

昆明市中华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朱跃利表示,办学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一校七址的管理中,学校始终坚持共同体发展路线,创新五个共育原则(资源共享、研训联动、质量共进、文化共建、责任共担),做到六个延伸管理(培训延伸管理、教研延伸管理、专项指导延伸管理、人才交流延伸管理、学术引领延伸管理、搭建平台延伸管理),保障三种资源辐射(线上教学资源辐射,校本课程资源辐射,质量检测、复习资源辐射),从整体上确保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将好资源好方法的带动作用落到实处。在做好自身学校师资队伍培育之余,中华小学还将帮扶送到了不少学校,每年到该校跟岗培训的老师都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谈及分校的特色化发展,朱跃利说,规模化办学中,中华小学在将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规范的管理模式推广之余,更注重走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子。通过试点探索,逐步扩大集团化办学的覆盖面,努力形成教育集团“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些优点各异的好方法好理念,对于教学多元化发展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日臻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教学模式如同一粒粒种子在各地星罗棋布,在时间和成果的检视之中,逐渐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与中华小学类似,近年来,昆三中也加速行进在“名校融校”的赛道上。昆三中党委书记董苹介绍,目前,学校建立了昆明滇池中学、昆三中经开区学校、昆三中滇池新城校区、昆三中空港实验学校、昆三中西山学校、昆三中呈贡学校(呈贡一中)和昆三中东川学校,已形成一校八点的规模化办学。“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所所学校之间的‘出口’距离在缩小,这其实就是优质资源惠及面扩大的一个映射。”

在实践中,昆三中通过实行教师招聘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研统一、活动开展统一、质量测评统一进而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昆三中经开分校为例,该分校的老师都由昆三中委派,大批新老师都是教育部直属6所重点师范院校的公费师范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崇高的教育理想。“学生经不起试验,教师是教学的第一资源。”董苹说,学校尤为注重新教师培养,在昆三中各学科教研组的统一教研、精心指导及来自昆三中的特级教师、春城名师等的带领下,开展师徒搭对、集体教研、教学竞赛、学科评价等活动。“经开分校创办的成果不但扩大了优质资源的辐射面,为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也为地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增加了砝码。”

这样的办学方式跨越了区县的间隔,在东川区也发挥着同样的优势。昆三中东川学校临时办学点坐落在东川市区以东、乌蒙山脉牯牛寨山脚。东川学校教师到本部培训、昆三中的老师到当地支教,已成为该校的一个传统。昆三中教师杨肖霞感慨地说:“支教期间,每一位老师都是以准备课赛的心态参与其中。上课时,同学们紧跟老师的步伐,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课后还有同学继续与老师探讨问题。评课时,老师们一起反思研讨,优化教学设计……东川学校老师们的敬业用心,同学们的勤奋好学,让自己很受触动。”

名师荟萃跨区教学

激发师资队伍活力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那么教师就是奠基者。然而,建大楼易,出名师难。通过创新构建师资培养体系、强化教研学科力量,昆明市打造了一整套的本土名师培育制度,并通过名师的引进和人才的流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而提高全市教师的业务素养,为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壮大拓宽路径。

“教师最盎然的生命时光是与学生同在的时光。”这是西山区一中引进名师谢翠娥的座右铭,她认为积极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就必须要用心陪伴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品格塑造。也因如此,她更乐于花时间去钻研因材施教和公平执教。源于对教学工作和学生个性化培育的投入和优异成绩,2018年她获得了“昆明教坛新秀”的荣誉。到了新岗位后,谢翠娥非常高兴地看到,西山区一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行体验式教育,高考拓宽普高加特色化的升学路径。“学校给予了很多政策支持,让自己先前积累的因材施教经验和做法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加之,学校注重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参加各类教研活动,老带青、青协老,教研成果显著。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个性化发展、综合素质提高,谢翠娥对未来多了一些憧憬,“教学相长,我当更加勤勉地学习,与学生、学校共同成长,去邂逅更美好的明天。”

备课、上课、改本、答疑、疏导学生心理、化解学生矛盾……在学校的每一天工作中,耿玉凡都非常充实。作为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引进的名师之一,虽然已积淀了丰富的经验,也曾获得“玉溪市骨干教师”称号,但是来到新的学校,他丝毫不敢懈怠,因为他总想把更多的精力、智慧、爱心、耐心留给学生,献给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于是,“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成了他工作的常态。耿玉凡说,为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学校设立了人才引进机制,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教师能安心为教育教学服务。在教学上,自己所在的化学教研组老师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心得,特别是在课程改革和“双减”的大背景下,就如何在课堂中构建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如何通过提高课堂效率来提升学生学业水平,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等方面积极地做出努力和探索。“在分享与交流之中,我们启迪着彼此的思路,研讨着一个个方法,促进着教学质量的步步提升。”一分耕耘方有一分收获,浸润其中,传帮带的作用在一个个教学任务中得到彰显。看着学生们健康成长、学校教学水平提升,收获着家长满意度的上升,耿玉凡忙碌且快乐。他仍在用心研究新形势之下,怎样才能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少一点苦读、多一些收获”。

一颗丹心,播种行知两道;三尺讲台,浇灌四季风华。谢翠娥和耿玉凡只是昆明引进名师队伍中的两名成员。名师的引进,对于学校人才队伍的调整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既搅动了“一池春水”,也为个人和学校的后续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

近年来,结合“三名”工程,昆明市相继出台了《昆明市春城教学名师评选管理办法(试行)》《“春城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春城教学名师专项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深入实施“十百千名师培育工程”,加大内培力度,共组建市级名师工作室195个,培养骨干教师2500余名。已命名“春城计划”教学名师33名,“昆明教学名师”500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918名。于实干之中,于点滴之间,名师们的使命正转化为学子们触手可及的梦想之光,照亮圆梦未来之路。(谭雅竹 王琼梅)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