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石小荣

金秋时节,韩原大地椒果飘香,硕果累累,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着丰收的喜悦。9月29日,中国共产党韩城市第十九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这是在建党百年的重要节点,奋斗“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历史时刻,韩城重构秩序、重拾升势、重塑形象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重整行装再出发、浴火重生开新局,奋力谱写韩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回首筑梦路

美丽画面令人陶醉

亮眼数据让人自豪

过去五年,韩城走过了极不平凡、极其曲折、极具挑战的奋斗历程。五年来,在省委和渭南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韩城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新的进步。

——这是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的五年。与“十二五”末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4.5%。“十三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超过1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589元和14292元。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6.1%。市域综合实力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这是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五年。千亿钢铁及金属制品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友发钢管、红马科技、中国长城项目相继投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90亿元,年均增长12.1%。万元GDP能耗下降16.8%。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0.7%。成功入选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农产品加工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大红袍花椒产值稳定在40亿元左右,椒农人均花椒年收入达到1.8万元。建成司马迁祠、党家村等5个4A级景区,跻身中国旅游百强县市。

——这是改革创新不断深化的五年。韩城市始终坚持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开放激发活力、以创新增添动力,区域竞争积蓄了新优势。获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20余项中省改革试点深入推进。集装箱运输车等“韩城制造”走出国门。脱贫攻坚“581”政策入选全国优秀案例。获评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荣获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市称号。

——这是基础设施大幅提升的五年。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超过70%。累计营造林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8.6%。城市南区品质城市建设初见成效。浩吉铁路韩城段、沿黄观光路、327国道、禹门口黄河大桥、太史大街西延桥等一大批节点性交通工程建成通车,在全省率先实现通镇公路二级化和建制村“组组通”目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

——这是民生条件极大改善的五年。民生支出达到206亿元,超过前两个五年总和。累计新增学位1.9万个,医院床位470张,健康韩城建设有序推进。成功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农村幸福院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惠及2万余老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慎终如始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疫苗接种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入选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平安韩城建设稳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圆满完成庆祝建党100周年、十四运会等重大活动安保任务,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这是民主法治深化建设的五年。市委常委会持续强化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和人大、政协等工作的领导。党内民主更加广泛,协商民主多层次制度化推进,政府执行力、公信力显著提升,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壮大。督查作用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不断加强,机构编制工作持续深化,群团、双拥等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这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五年。韩城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加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镇村换届顺利完成。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巡察监督和派驻监督实现全覆盖,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反腐败斗争力度持续加大,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擘画新蓝图

建成充分展现“强富美特”

新图景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未来五年,主要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2025年末工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常住人口达到40万,城镇化率超过75%;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县市排名再进位;公共服务供给、生态环境质量、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基本建成“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生活富足、社会文明”的关中平原次区域核心城市。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韩城市将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决落实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把握发展机遇、革新发展理念、坚定发展信心,激起奋进新时代的豪情壮志,激扬奋进新征程的蓬勃朝气,坚定不移当好渭南工业“特长生”、县域经济“排头兵”。按照“农业打底子、工业长个子、服务业填格子、文旅业增面子”的总体产业发展思路,坚持“升级转型、育小招新”并举,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立足北经开区、中高新区、南农产品加工园区的空间格局,进一步明晰园区定位、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

工业是韩城产业的核心,经开区是工业发展的主阵地,要紧扣发展优势制造业,梳理园区土地资源、优化空间格局,龙门片区构建以钢铁冶炼为核心的煤焦钢电产业“生态圈”;西昝片区打造以清洁焦化和动力电池为主导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西原片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循环经济产业。高新区要立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定位,重点依托中国长城韩城制造产业基地,加大计算机周边产业链条招引力度,开创韩城光电信息产业的新时代。农产品加工园区要以花椒深加工为主导,推进其他涉农企业整合入园,建设产加销贯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坚持用产业化理念抓农业发展,持续抓好南部果业、中部蔬菜、沿黄水产、沿山种养等产业发展,推动以花椒深加工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形成50亿级规模。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坚定不移走“保产能、优工艺、延链条、增业态、提效益”的路子,推动龙钢全流程装备升级,强化上下游产业产销衔接,“十四五”末形成1000万吨钢产能和2000万吨的金属制品加工制造产能,构建千亿级钢铁产业集群,当好全省钢铁产业“链主”城市;推进300万吨焦炭产能整合和动力电池上下游、计算机周边产业链布局,打造200亿级煤焦化工及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两个100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区域固废、余气、余热、风能、光伏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形成50亿级产业规模;坚持科技兴煤,实现地方矿井整体托管,煤炭工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为渭南工业倍增计划提供强力支撑。

大力实施基础研究夯基行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成果产业化加速行动,更好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建设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韩城协同创新区,加强与陕西自贸区空港功能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等各功能片区的合作,不断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加快打造“秦创原”韩城应用平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提升产学研用一体化水平,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厚植创新土壤,支持青创会、龙泉创业园等本地平台建设,让先进生产力和生产要素资源在韩原大地尽情奔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实现数字赋能。

主动融入省渭发展格局,充分释放计划单列试点政策红利,争取更多改革试点和发展要素。协同推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放管服”、商事制度、“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执法领域改革,依法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街道之下“片区、社区、小区”三类城市管理服务体系改革,实现规划布局、城市管理、社会综治、便民服务“四位一体”集成创新。在“一局双大厅”的基础上,加快“南北两中心和多个中心村服务站”建设,构建惠企便民覆盖全市的政务服务体系。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动国有资本科学配置、保值增值和服务城市发展。扎实推进“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和开发区“管委会+公司”“去行政化”改革,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韩城经验”。

深入开展对接“一带一路”实现走出去、对接先进优化大环境、对接沿海承接新产业、对接“秦创原”培育新引擎、对接周边地区共享新机遇“五大开放行动”,全面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抓好以“东沿黄国道、西过境高速、龙门龙亭南北双枢纽、城市南北三环、韩万黄河特大桥、城南快速干道”为承载的全域交通联通工程,立足“小而强、小而富、小而美、小而特”的计划单列城市、“华夏龙门、一城两区”的韩河双子星城市和“黄河三镇”为特征的韩河万组团城市三个层级,与周边县市组群成圈、抱团取暖,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合理流动、高效集聚和在城市之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聚焦农业、农村、农民“三大要素”,统筹“五个振兴”,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全面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广“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双赢。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创新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资源。强化对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干部、科技人才、乡土人才等的培育,鼓励引导农村有志青年、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生力军”。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塑形铸魂工程,统筹乡村路、水、电、气、讯、广电、物流等“七张网”,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稳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抓好农村改厕、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和公共服务完善等重点工作,创建更多美丽乡村、美丽庭院。持续推进传统古村落保护和乡村文物摸底、抢救和活化工程。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提升文明乡风”行动,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薄葬厚养等新风尚。

聚焦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秉持“工匠精神”,做到“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突出精准定位、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治理,建设宜居城市、智慧城市、韧性城市。紧扣“一心两翼多组团”城市空间格局,强化规划引领,高水平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增强聚集辐射和综合承载能力。城市北翼以西庄、龙门平川区域为载体,打造工业产城融合示范区。城市南翼以芝川芝阳镇域为核心,打造文旅融合和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中心城区实施“保护古城、更新旧城、提升南城、拓展北城”四大行动,古城区突出抓好传统风貌、空间肌理、文物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旧城区统筹地上地下微改造和微更新,率先按照“片区集成政务服务、社区强化基层自治、小区优化物业服务”思路,构建“5分钟到社区、15分钟到片区、30分钟到市本级”的城市分级服务圈;小南区继续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城北地区补齐市政设施短板,谋划建设城市新中心。桑树坪、板桥以及龙亭地区、堡安地区立足规划定位加快特色化发展,打造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的特色小镇。

坚持“面子”“里子”并重,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把教育、卫生、文化、住房、养老等放在优先地位,优化公共服务,健全市政配套。深入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覆盖、四清零、五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推动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以及小街小巷改造,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维修改造和智能化探测、检修工程,抓好口袋公园、公共厕所等规划建设。实施海绵城市、地热能供暖、静脉产业园建设和停车场增量扩容工程,提高城市韧性。推进数字韩城和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成“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体系和“一网统管”城市运行体系,打造智慧城市的数字底座、感知体系、泛在连接网络和先进智慧枢纽,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成为魅力韩城实力韩城的最靓底色。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牢记“秦岭之训”,加快构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三全三生”兼备兼容的绿色发展新格局。以最严要求、最高标准和“零容忍”态度,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抓好生态环保中省督察和自查问题整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常态化、滚动式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施工扬尘、“散乱污”治理等工作,实现臭氧、PM2.5、PM10等指标浓度持续下降。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建成固堤、护岸、绿边、截污、智管“五线”护河工程和“西部拦洪、东部拦污”体系,坚决做到不违规取水、不直排污水、不偷采河砂、不乱排废渣,绝不做危害黄河生态安全的事,真正把黄河流域韩城段建成韩城人民的安澜河、景观河、幸福河。系统抓好工业节水减排、农业节水增效、城市节水降损,成功创建节水型城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推进生态脆弱区修复,做好“增绿”“护绿”文章,“十四五”末森林覆盖率超过50%。

韩城是一座从历史远方坚实走来的城市,也是一座因改革开放而改变命运的城市,3000多年的文化滋养,沉淀和孕育了司马故里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精神特质。在韩城市第十九次党代会上,将决定未来五年韩城的总体目标,将决定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带领全市40万人民共同推动韩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纲领。

面对新的赶考之路,韩城市委新一届领导班子蓄势待发,激扬“舍我其谁”的豪气、“时不我待”的朝气、“敢于亮剑”的勇气、“一马当先”的锐气,紧握“接力棒”,勇当“拓荒牛”,为这座千年城市续写更加壮丽、更加精彩、更加动人的时代华章!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