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三:自由讨论

各高校志愿骨干就校内 志愿项目运营经验、疫情背景下校内志愿应对方案、长期化志愿活动方法等一系列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了交流,并进行针对性提问。活动开始前预收集了数个问题,包括志愿者的参与热情 如何提升、新颖的志愿活动 如何开展、志愿时长 如何合理量化、志愿项目 影响力扩大方法、如何 寻找赞助、保证录播课的质量、如何 利用志愿反馈平台等。线上线下同学们积极讨论倾听,学习各友校的优秀经验。

志愿服务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_志愿服务典型经验_志愿工作的优质经验分享

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

环节四:嘉宾总结

最后,校团委志愿中心主任任艺莎总结发言。首先,她感谢了各高校志愿同仁们为本次活动做的精心准备,肯定了各高校在志愿服务方面展现出的热情和努力。然后补充介绍了清华校团委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以及学生紫荆志愿者服务总队的基本组织架构。任艺莎表示, 四所高校的志愿项目各有特色,服务的群体和范围不同,给了我们很多思考和启发。最后,她希望志愿骨干们 继续发展优质的志愿项目,并表达了 与各高校志愿者机构继续长期合作的愿望。

志愿服务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_志愿服务典型经验_志愿工作的优质经验分享

校团委志愿中心主任任艺莎总结点评

学员感想

通过本次工作坊,薪火学员们更加深入了解了其他各高校的志愿活动开展情况,学习借鉴了友校经验,并对于大家共同面对的困难展开了讨论,获得了更多的想法与帮助。

薪火十五期学员——刘佳璇

这次工作坊中各校在疫情背景下的活动筹备过程给我很多启发。在北林青协的振兴支教项目中,他们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为小朋友们录制视频,由在校老师带领学习、组织互动;绿色课堂项目中,他们采用了微信群互动、腾讯视频直播及视频号直播的方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这些互动形式都是疫情背景下效果较好的活动开展方式,而在我们的“鸿越计划”中,我们也已经采用“短视频+文档+腾讯会议讲解”的形式增强活动效果,未来我们会学习北林的经验,尝试采取直播、录课等方式,让社区的老年朋友们更清楚直观地学会手机软件的使用。

薪火十五期学员——谢孟吟

这次工作坊让我看到很多和我们志同道合的人在共同进步,也让我被深深激励了。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几乎每个学校的志愿活动都受到了疫情的冲击,在意见反馈、志愿者管理等等方面有相似的问题,项目形式也相对单一。但我认为,只要一个项目有好的有意义的内核,自然会吸引志愿者。如果组织者真的用公益的视角来看待项目,可能志愿者的态度和热情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如果能深入挖掘社会的痛点,组织方式和活动形式就会是量身定制的,也不存在单一化的问题。

薪火十五期学员——潘通宇

经过这一次四校交流的工作坊,我对于志愿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思考。友校特别提到,在志愿项目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将投稿等不符合志愿内涵的项目也强行纳入到志愿服务当中,违背了志愿组织的初心使命。而他们则通过畅通反馈渠道的方法让同学们去发现志愿项目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及时发现并规避了组织中出现的违规现象,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志愿项目的纯洁性。

通过本次的工作坊,我感到自己进一步向一位合格的公益人迈进。我也希望之后能够有更多私下的渠道来与友校同学做进一步的交流。

薪火十五期学员——陈灏丹

通过本次工作坊,有同学提到项目对志愿者不够有吸引力的问题也让我产生了共鸣,现在有很多项目的工作内容是较为机械重复化的,类似于核酸检测志愿者等,即使学校为志愿者制作了很多精美的周边,时间长了也会使吸引力降低。而其他有些看起来“更有意思”的项目参加的门槛有可能会较高,策划、组织起来的难度也往往更高,校园里的类似项目也因此偏少。所以如何去兼顾这两类项目,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也希望在薪火计划的培养中我们能够让以后的校园公益项目更加丰富多彩。

线下参与同学合影

什么是“薪火计划"

“薪火计划”由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发起设立,旨在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培养新时代富有志愿公益精神与必备素质的青年志愿公益骨干,引领校园志愿公益文化建设。“薪火计划”拟通过两年的培养周期,以学期中交流研讨、寒暑假实习实践、志愿活动发起和参与支持等为主要培养环节,培养学生的志愿公益精神,助力学生实现志愿公益理想。

图片丨李博威

文案丨李博威 石博源

审核丨任艺莎 吴林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