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德清县的子思桥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成了人人谈之色变的“恐怖地带”,不说别村的村民从不进子思桥村,就连小偷都不敢!怎么这么说呢?
因为不到1000人的村子里,有200多万条蛇,比人都要多上2000倍!
但村里的人不仅不害怕这些毒蛇,反而把它当成“聚宝盆”,还说这是“千年蛇精”白素贞给他们独有的恩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与蛇共舞”的村民们
2009年,《科学美国人》杂志曾做过研究,也评选出了人类最害怕的十大事物,其中,蛇,在人类恐惧事件中排名第一。可以说,人类惧怕蛇是出于本能的反应。
但是,子思桥村的所有村民都把毒蛇当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宠物,365天和蛇同吃同住,甚至成为他们家庭当中的重要成员。
2012年,走进子思桥村,村口处有一位看上去十来岁、正在写作业的男孩,当问及村子里是否有蛇和是否害怕时,他咧开嘴一笑,紧接着镇定自若的从自己腿上拿上来一条蛇,一边写作业一边和蛇玩耍。远处又有一个身高不到1.5米的男孩,把一条比他手臂还粗的蛇挂在脖子上,似乎不知道蛇是冷血动物,也没有一丝害怕。
这两个孩子拿着各自的玩具玩得不亦乐乎,可他们的玩具不是什么电动汽车,也不是玩具手枪,而是这活生生的长蛇!
要不是亲眼所见真的不敢相信,生性凶猛的毒蛇在子思桥村的孩子面前,无论孩子们怎么折腾,楞是没有半点毒蛇该有的脾气。
随意走进一户村民家,正洗衣服的大姐表示他们村里家家户户都养蛇,要是谁家只有一两条蛇,那绝对没面子,没个几百斤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子思桥村村民。
可是,大姐家一没有专门的蛇圈,二没有蛇屋,甚至连个蛇笼都没有。这不禁让人心生疑惑,蛇究竟养在了哪里?
大姐走到了堂屋角落的一堆杂物边上,只见她随手那么一抓,手上就多出了两条菜花蛇,再揭开一件雨衣,又多出了两条黄花蛇。大姐对蛇那是信手拈来,没几分钟,就在这个十来平的小屋里,“揪”出了20多条蛇,有大有小,都是不同的类型,但是它们都十分凶猛,不停地吐着红信子。
奇怪的是,这些蛇在村民面前都躲得远远的,而一见外人就会展开凶猛攻击,“子思桥村”为什么会成为蛇的乐园,又怎么会听这些男女老少村民们的话呢?
这还得从村里一位叫杨洪昌的老人开始说起。
蛇村里的“蛇王”
杨洪昌是子思桥村的“蛇王”,之所以这么称呼他,是因为他家的蛇,是全村里最多的,同时也是村里第一个养蛇的人。
至于杨洪昌家中具体有多少数量蛇,他自己都搞不清楚,只知道光菜园的那个蛇窝里,就有上万条剧毒蛇。他估算了一下子思桥村中蛇的数量,一共有162户人家,800多口人,全村蛇的数量至少有200多万条!
怎么会有如此多的蛇?整天和这些让人毛骨悚然的家伙生活在一起,怎么大家都不害怕?
杨洪昌表示:他们村子里不管男女老少,个个都有对付毒蛇的招数,更重要的是,虽然这些蛇看上去让人害怕,但却是他们全村人的“聚宝盆”、“摇钱树”,大家对此爱都爱不过来,怎么会害怕呢。
杨洪昌之所以会养蛇,完全是一场意外。40多年前,那时的他还是个见蛇就跑的小伙子,对蛇也是避之不及,可是年纪轻轻的他却有个大毛病,他患上了“不死的癌症”—强直性脊椎炎,全身上下比七八岁的老头还僵硬,腰更是疼得直不起来。
杨洪昌
那个时候家里穷得响叮当,根本没钱给他医治,偶尔一次机会,他从一位从业好几年来的老中医口中得知,抓蛇来吃可能对他的病有治疗效果。尽管对蛇无尽的害怕,但这也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杨洪昌强忍着恐惧,发了疯似的到处抓蛇,用瓦片烤干后研磨成粉再就者酒喝下去,那种恶心和害怕,导致他如今都不敢再喝酒。
可是自那以后,杨洪昌的风湿病竟然真的好了,全身的疼痛也开始减轻,上下肢体也恢复了灵活。他渐渐对蛇有了改观,既然蛇有这么好的药效,与其起早贪黑的上山捕蛇,是不是可以像人工养殖野猪、野鸡一样,在家养殖蛇呢?恰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机,国家发展商品经济,同时也鼓励农村搞副业,就这样,起初的想法开始实施了起来。
杨洪昌立马从隔壁莫干山上抓了十几条蛇,试着在家里搞人工养殖。
没想到,大获成功,没几年时间,就靠养蛇发了财!周围的村民也是眼红啊,就向杨洪昌学习经验,很快,在他的带领下,子思桥村的家家户户都养起了蛇,少的几万条,多的十几、几十万条。据说,村子里蛇最多的时候,达到了足足400多万条!
村子里的“神话传说”
看着子思桥村的村民们一年能挣个好几万,甚至十几万,要知道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收入能上万,那是妥妥的有钱人。
周围其他村的村民们羡慕的心痒痒,他们也想发蛇财,可没想到,同样也是从莫干山上抓来的蛇,同样的养殖方法,蛇却相继死去,成活率不到3成,而在子思桥村的蛇,成活率却能达到9成以上。
而且更奇怪的是,起初村民们捕来的蛇全都出自于莫干山,山上有蛇本也正常,那怪在哪呢?要知道,在子思桥村方圆几百里,山头多的都数不清,但是,唯独只有莫干山中,有大量毒蛇,而其他的山哪怕离得再近,也基本没有蛇的踪影。难道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吗?
杨洪昌拿出他家的一条“宝物蛇”,与绝大多数蛇都不一样,那是一条罕见的白蛇,这条蛇通体白色,只有些许交错的浅红色花纹。他养蛇几十年来,这条白蛇只在莫干山上见过。
原本杨洪昌对上述两个奇怪的现象也表示不解,但自从看见这条白蛇后,他心中有了答案。子思桥村东南方25公里处,是大名鼎鼎的西湖,西湖边上的雷峰塔,而雷峰塔下面被压的又是传说中《白蛇传》的千年白蛇精—白娘子白素贞。
杨洪昌满脸自豪地表示,村里的老一辈都说:白娘子被压在雷峰塔底下后又逃了出来,这个千年蛇精一路跑到了子思桥村里的莫干山中,从此,成千上万的蛇都跑来认祖归宗,全都聚集一起,自然是在别的山头上看不到蛇。子思桥村的村民还因此给莫干山起了一个名字—白娘娘村,并一直延续下去。
除了白娘子的神话传说,流传在村民中的还有一个说法:
莫干山,是以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夫妻铸剑匠师—干将莫邪来命名的。当时,吴王夫差想要称霸中原,打造世上最坚固锋利的兵剑,那时要造这样的兵器,相当于如今造导弹,造核武器,地点必须隐秘安全,其中莫干山中有一个叫“剑池”的地方,就非常符合安全隐蔽的要求,再加上丽市区又不远,方便运送各种材料。于是立马拍板决定,就这个地方了!
果然,干将莫邪还真的在此地制造出了举世无双的“雌雄双剑”。自那以后,吴王夫差就对这个地方更加严防死守,划成了自己的军事基地,还要放生大量的毒蛇在此!一是为了防止外人进入,二是为了保守机密,减少铸剑工匠的外出。
虽然后来吴国被灭,但当初放生的蛇还是在此生长繁衍,直到现在。
即使村民的说法要比杨洪昌的说法具有可信性,但还是禁不住推敲,难道这蛇就如此忠心,几千年来都死守着莫干山?而且只能在本村存活,出了本村就会死?
怎么想,都是不科学的。
奇怪现象的科学解释
浙江师范大学专门搞地质生态研究的吕惠进教授听闻此事后,也是十分好奇。为了弄清是否真的如村民所说的,只有莫干山中有蛇,并且还遍地都是。于是,他带着一支考察队来到了子思桥村的莫干山上,准备一探究竟。
为了避免考察队一行人被毒蛇咬伤,杨洪昌让自己的大徒弟同行。进山之后,除了空气清新些,一切都和普通的山没什么两样,说有多陡峭吧,地势还算平缓,说山里有奇花异草吧,除了一根根高大粗的壮子,放眼望去也没有任何异常。
就这样的山里,会有各种各样、数不清的毒蛇吗?
很快,教授等一行人就见识到了“白娘娘山”的威力。进山不到2分钟,大徒弟就对众人发出了小心的警告,4米处的地方就有一条蛇,这条蛇足足有两米长,蛇身比一个成年人的胳膊还粗。还好大徒弟有妙招,轻松将蛇制服,不然考察队可能会被吓得四处逃窜。
大徒弟表示,这条蛇就是白娘娘山上具有代表性的蛇,这条蛇头上因为有类似“王”字的样式,大家都叫它“大王蛇”,虽然没有毒性,但脾气却是很凶狠,加上体型大,缠绕力强,不仅村民们躲之不及,毒蛇们也不敢多加招惹。
继续往前走,考察队的成员还没从刚刚的惊吓中缓过来,不到50米的地方,又有一条蛇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哇!那有一条蛇,哎哟!”
这条蛇相比较之前的大王蛇,虽然体积没有那么吓人,但它的全身都布满了奇怪的花纹,通体呈红色,并且行动十分灵活,让大徒弟都措手不及,看上去让人不寒而栗。原来,这条蛇叫赤链蛇,微毒,咬伤后虽不至于致命,但也能让人火烧火燎,难受至极。
放过赤链蛇后,众人又开始向前进发,这时,天突然下起了濛濛细雨,山里面雾气腾腾,加上之前又碰到了蛇,生怕一个不小心没看清前面的剧毒蛇,来不及躲闪被咬,大家心里越发的发怵。
果然,再往前不到5分钟,大徒弟又发现了一条和地标颜色相差无几,体型小但含有剧毒的蝮蛇,这可是中国十大毒蛇之一。被它咬伤,轻则截肢,重则丧命,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考察中,大队伍先后发现了金环蛇、银环蛇、竹叶青和眼镜蛇等十几种蛇类。而且,地势越高,蛇越毒,攻击性越强!
这时,吕教授是真的相信村民口中所说的“遍地是蛇”了,可是为什么方圆几百里的山头中,只有莫干山上有蛇呢,难道真如村民所言,有千年白蛇精?
吕教授拿出了专业的探测仪器,首先要对山上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测量:
“温度是23度,湿度是81%。”
吕教授表示这和他猜测的一样,理论上最适合蛇类生长的温度是20-30摄氏度之间,湿度在60%以上,莫干山上的温度和湿度条件,首先就符合了第一个生存条件。
可是,其他周边的山头,温度和湿度也差不了个啥啊!
此时,旁边茂密的竹子吸引了吕教授的注意,他发现莫干山上的竹子叫楠竹,这种竹子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它的根系庞大,对土层厚度的要求很高,土层厚的适合楠竹生长,土层薄的根本长不了。而莫干山周边其他的山头,虽然都是植被茂密,但这些植物中没有楠竹。
通过测量,莫干山上土层的厚度在4米以上,而其他山林是花岗岩土层,厚度不超过1米。那这和蛇多又有什么关系呢?
吕教授表示,莫干山上土层厚,土壤也十分松软,因为楠竹根系发达,构成了很多的空洞和空间,这就非常适合蛇类居住。
而且,除了温湿度、土壤的条件之外,莫干山上还有很多裸露的岩石,而这些岩石不是常见的花岗岩,而是火山碎屑岩。比起其他岩石,火山碎屑岩更容易产生裂缝,还有保温作用和隔热性能。
是蛇在躲避天敌、伏击猎物和繁衍生存最佳的栖息之地。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为何蛇在其它村子就死的死,伤的伤,只有在子思桥村才能生存呢?
吕教授拿出了地方地图,原来,莫干山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但其中有两个小的分支,两个小的分支形成了一个喇叭形的开口,而子思桥村就正好在这个开口处。巨大的冲积扇形成了与其他地区都不相同的“高温、高湿”,这也正是蛇类最适宜的生存环境。
可以说,子思桥村必然会成为“中国第一蛇村”,完全是老天爷赏饭吃!并不是什么怪力乱神的传说。
结语:
让人闻风丧胆的蛇,在子思桥村却成了能与人共生共存的产物。
2011年10月,在杨洪昌的带领下,建立了一个占地超1万平方米的德清蛇文化博物馆,不仅吸引了国内无数游客,更是让很多慕名而来的外国人大饱眼福。
除此之外,杨洪昌还创立了养殖蛇、生产蛇肉和开发蛇疗等企业,一年收入超2000万!曾经那个被别村“耻笑”穷、光棍多的子思桥村真的富了起来,现在外村的姑娘们纷纷抢着往这里嫁。
但未来仍多荆棘,因为疫情影响,我国出台了史上最严格的“禁野令”,子思桥村的养蛇许可证被取消,新发放的新执照会更严格。未来村子里的蛇也会更多用在放生、博物馆里展示和科学研究和药用价值上。
人与蛇的缘分妙不可言,但我们始终相信,只有心存善念,人与蛇和谐共生,才会让以后走下去的路越来越长,越来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