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相关产业亩均增收过万元,看彭州市升平镇的“致富经”——
夏季,正是小龙虾的销售旺季,随着消费者对小龙虾的喜爱升级,小龙虾市场一路火爆。
在成都若水河鲜餐馆,来自彭州市升平镇的稻田小龙虾受到消费者追捧,该餐馆负责人表示,“升平的稻田虾绿色生态、肉质鲜嫩,一路走俏。”
据《2018四川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我省年消费小龙虾量保守估计在7万-8万吨,其中90%的小龙虾来自湖北、湖南等养殖大省,本地小龙虾供不应求。
而彭州市升平镇河渠纵横,是稻田虾、稻田鱼生长和繁殖的理想地。
2017年,在协会公司的组织下,稻田鱼虾规模养殖户数量达到16家,带动农户576户,种养面积达6782亩,年产稻田鱼虾米2712.8吨,稻田鱼产量达81万斤,稻田虾产量达30万斤,年产值达7663万元,亩产增收1万元。今年,规模养殖户发展到50余家,辐射带动农户达到1076户,涉及种植面积11364亩,预计年产稻田鱼虾米4312.8吨,稻田鱼产量达146万斤,稻田虾产量达52万斤。
如今,不仅这些特色农产品端上了全国各地老百姓的餐桌,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升平实施农旅融合,打造集生态养殖、乡村旅游为一体的都市休闲现代农业,助推乡村振兴,带动盘活了当地经济发展。
□大地 文/图
资料图片
转变
从稻鱼到稻鱼虾 延伸产业链增收
肥美富饶的水土是升平镇优良的资源禀赋,每年水稻栽插完毕,升平镇村民会将拇指大小的“猫猫鱼”放入稻田,不需要人工投放饲料,任其自然生长,再到每年6月中旬,出产的稻田鱼鲜嫩爽口。
此前,全镇零散有几百亩稻田养殖鱼类,升平镇的养殖大户韩宗亮算了一笔账,平均每亩水田可产稻田鱼40斤,按15元每斤左右计算,产值约为600元。
“猫猫鱼”风味独特,是彭州的本地特色,主要在本地以及周边区县消化。韩宗亮谈到,但市场日趋饱和、辐射半径有限,季节性过强,以及相关产品的产业化、商品化底子薄,当地群众的产业增收出现了瓶颈。
2015年底,作为选调生,吴奎到升平镇担任镇长。初来乍到时,他反复思考,“如何延伸升平镇的产业链?如何找到当地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长效机制?”
转折发生在2016年,得益于成都市发改委的支持,升平探索建立科技化、高标准的稻田鱼示范基地。在上两级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在升平镇党委廖明忠书记的精心部署下,当地将眼光瞄向了时下方兴未艾的小龙虾养殖,经过与专家调研后得出结论,“升平的水源环境较好,稻田资源丰富,适宜开展稻田鱼虾循环种养产业。”
说干就干。同年,吴奎和分管副镇长吴小亮一道,承包了4亩水田开展试验,“要在全镇推广稻田虾,需要一套成熟的养殖技术标准。”
于是,他俩一头扎进了田间地头反复试验。“养虾先养水,虾好不好,关键看水草。”吴小亮介绍,在稻田中沿田埂挖出环形虾沟,在插秧时节,把尚在幼苗期的小龙虾移至沟内生长,等秧苗长结实了,再把沟里的幼虾引回稻田里。
“农药、化肥要零投入,小龙虾才能存活,而不施农药化肥,出产的稻米绿色、生态、品质好,能卖上好价钱。”吴奎介绍。
2017年,小龙虾与水稻鱼共作共生的科学养殖方法酝酿成型。在此过程中,老百姓也相继参与到小龙虾养殖中。
探索
创新“协会公司制” 解码产业振兴新路径
“锁定产业、掌握技术,还只是起步。”吴奎表示,建立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发动群众、福利群众。
2017年9月,升平镇成立“彭州市稻田鱼虾协会”,该协会设立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发挥产业带头引领作用。同时,由该协会会长代为公司法人,成立成都市彭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构成了一个主体、两个身份并行的自组织,吸纳了农户、家庭农场、涉农企业、餐饮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51个成员,集“产学研销”于一体。
如此,形成了“协会公司制”的架构,相当于打造了一条“两端带阀门管道”,协会和公司各司其职——协会对内,主要负责农技服务、农资采购、生产统筹和质量监管;公司对外,作为市场主体进行商品营销、品牌推广、市场服务和融资服务。
创新“协会公司制”,一方面,有利于在前端,控制好向农户采购初级农产品的“质量关”;另一方面,有利于在后端,把握好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品质关”。
在协会公司的带领下,升平加速打造农业品牌,注册了“渔乐升平”商标,申请了“鱼香米”“虾香米”“稻田鱼”“升平青虾”等包装设计版权,着力打造稻田鱼、稻田虾、鱼香米、虾香米四个特色拳头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及菜博会展销,远销北京、山东等地。
对技术升级,升平积极发展产学研联盟。目前,共引进新品种、新技术7项。2018年,协会公司得到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支持,落地了201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巨型稻及稻蛙鳅循环农业项目,实现了“稻田鱼虾”产量倍增计划。同时,在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支持下,开展了田坎羊肚菌等卓有成效的农业科技项目孵化。四川水产学校“300亩鱼虾良种选育基地”的落成,升平稻鱼虾产业进入迭代升级。
为进一步实现利益共享,协会公司统筹建成1000亩立体综合种养核心科技示范基地,以“规模户股份化合作,小农户免费参与”的模式,解决全镇立体综合种养布局零散、示范效果不强的问题。
成效
亩均增收过万元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今夏世界杯期间,小龙虾加啤酒成为成都人夜宵中的“爆款”,“小龙虾根本不够卖”成为相关商家和市场的明显体会。
赶上火爆的市场行情,升平镇的养殖大户享受到了落入口袋的实惠。
作为返乡创业的代表,升平镇虾乡缘家庭农场的郑智伟给出对比数据,“实行稻虾混养模式,亩产小龙虾400至500斤,平均每斤售价为30多元,实现亩均增收1万多元。”
在占地上百亩的虾乡缘家庭农场,郑智伟在协会公司的引领下,农旅结合谋求发展,围绕稻田鱼虾生态养殖延伸产业链,打造集养殖、垂钓、餐饮、住宿、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同样作为养殖大户的韩宗亮,开设了名为“韩家厨房”的餐饮店,他饲养的小龙虾出产后,直供餐厅,从生产端“链接”销售端。
助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升平将利用镇域内自然泉眼、林盘景观、昌衡故居等优势资源,全力发展具有升平特色的集吃、玩、游、娱、文为一体的休闲旅游产业。目前,打造了6个田园综合体。
升级
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协会公司制”提档升级
群众的投入见到实效,大家发展产业、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在过去两年里,“协会公司制”针对的是单一的产业项目,要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升平展开更深入的探索——
创新的步子迈得更大了。2018年,升平尝试“协会公司制2.0版”,通过清产核资盘清各村入股集体资产、资金,确定各村入股比例,再由12个村(社区)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选出股东代表,并授权入股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各村(社区)的股东代表作为股东,成立全镇人民所有的资产管理公司,对升平镇集体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和运营。
以该公司来整合资源。将上级项目补贴资金、涉农项目资产等注入集体资产管理运营公司,同时以公司为主体积极申请财政补助资金和相关专项资金。通过投资参股或项目资产经营权租赁,将以上资金产生的收益惠及镇全体村民,既能保证上级政策意图落地落实,又能集中资金撬动一批项目落地实施。
以该公司为平台撬动社会资本。将集体资产股份化和社会资本组成混合所有制公司,或者采取项目资产经营权租赁给合作方的形式,个性化制定合作模式,构建稳定收益。目前,优质菌工厂、鱼虾米加工厂、环农庄民宿群、广告文创4个项目完成了前期工作。
下一步,将全面推进党建工作进入公司章程,纳入公司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明确党组织在公司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以及镇党委“党要管党”的指导作用,确保集体资产无流失,盘活和壮大集体经济,致力“协会重服务、公司重经营、致富小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