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7年,杨晶岚自作主张,借来5000块钱,盘下了只能摆下6张桌子的饺子馆,丈夫见木已成舟,也只好帮忙。” 在吴忠,杨晶岚请了六七个员工,开了家饺子加工厂,她满心以为这次能把丈夫吸引回来了,可马兴林依旧没放在眼里。
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播出频道:CCTV-7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21:17--21:47
重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13:42--14:12
导视: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她失去右手,21岁的人生瞬间归零,用一只左手面对生活,遭遇的是说不出的尴尬,重生后迎来爱情,丈夫却是一个不愿回家的人,拼尽全力挽留丈夫,换来的却是接二连三的失望,究竟是什么,让10年不愿回家的丈夫,又重新和妻子生活在了一起。看一只手的她,如何靠借来的5000块钱,在18年后创造年销售额3000多万的财富。
她就是杨晶岚,用一只左手,将仅能摆下6张桌子的饺子馆,发展成年销售额三千多万元的企业。采访期间,当记者和杨晶岚的丈夫马兴林谈起妻子的创业经历时,马兴林的反应很激动。
杨晶岚的丈夫马兴林:“小赵,不好意思,哪怕这个拍不成我也不想说这些事,真的。我觉得我,我知道的事情我知道就行了,我不想,这个事情没必要说。”
马兴林的反映记者感到意外,在杨晶岚这个全国自强劳动模范的生活中到底发生过什么?
杨晶岚:“这个手都戴了好多年了,以前的形状是这个样子。这个手可以两个放一起,很多年没有找到这样两只手的感觉了。”
随着了解深入,我们得知,杨晶岚的丈夫曾经离家10年,中间很少回来。如今,那10年成了杨晶岚一家人最不愿提起的时光。
杨晶岚的女儿马瑞:“反正一说起父亲不在家,全家人都比较沉默。”
杨晶岚:“从我内心来说,是伤痕累累的,坎坎坷坷的,已经算是熬出头来了。”
丈夫离家出走的那10年,是杨晶岚创业最艰难的阶段,他的离开曾给杨晶岚带来道不尽的痛苦。尽管现在一家人又生活在了一起,但是依旧有人对马兴林做的事有看法。
杨晶岚的哥哥杨晶德:“要是我的妹妹现在还是在创业的艰难阶段,我的妹夫我不能想象什么,因为现在妹妹的生意做好了,做大了,他该回来享受,那是他的权利,我做哥哥的也没办法。”
杨晶岚告诉记者,虽然当年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丈夫没帮忙,也不在身边,但自己能有今天的财富,却多亏了丈夫。那么,杨晶岚的丈夫当时究竟为何不回家,10年间又发生了什么,一只手的杨晶岚将如何挽救家庭,创造年销售三千多万元的财富呢?
杨晶岚:“你看,这是不是根白头发,揪掉。”
杨晶岚现在每天都化妆,不是因为爱美,而是这几年生意做大了,自己也就开始在意起了形象。
杨晶岚:“主要是让自己变的自信一点。”
采访期间,杨晶岚去了趟美甲店,她的到来引来了人们的关注。
杨晶岚:“这个手做了,这个不做,不对称,我想这边做了,这个也做。”
顾客:“哇,好真啊,看不出来,你这个是不是应该可以拿下来啊。”
杨晶岚:“可以啊,这样就拿下了。”
杨晶岚对自己身体的残疾从不遮遮掩掩,来做美甲,是为几天后去马来西亚参加产品展销会做准备。
杨晶岚:“可以以假乱真,多好看,我就感觉和面不行,怕染到面里面。”
眼前的杨晶岚开朗乐观,在她身上看不出生活磨难留下的痕迹,但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的今天来之不易。
杨晶岚的朋友:“走到今天,生意做到现在,在我认为,她一步一步都是带着血迹走过来的,太艰难,太艰难。”
杨晶岚的女儿马瑞:“我母亲是我见过最要强的女人,最坚强的女人。”
这是一张唯一保存下来,杨晶岚没有截肢前的照片,那时的她二十岁,在宁夏灵武的一家毛纺厂工作,和所有同龄姑娘一样,杨晶岚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不幸就在那个时候发生了。
杨晶岚:“1986年的6月28号,刚好也就是工作了一年。”
对于杨晶岚来说,那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当时,快要下班的杨晶岚像往常一样擦拭机器,擦着擦着,突然她的胳膊被一股巨大的力量猛地扯了一把,顿时杨晶岚的大脑一片空白,回过神来一看,杨晶岚吓懵了。
杨晶岚:“胳膊怎么进到机子里面了,我就使劲抬右边的肩膀,怎么抬,用多大的劲抬,手拉不出来,这个胳膊拉不出来,过了一会我就昏迷了。”
杨晶岚再醒过来时,右手已经截肢,这年她21岁。杨晶岚感到失去的不仅仅是一只手臂,自己的人生也被清零了。
杨晶岚:“不管是什么事情,我都是从零开始。”
工友:“刚一开始用左手学习拿勺子筷子,吃不到嘴里,一夹起来不是掉到衣服上就是桌子上,看到你都心酸了。”
吃饭、穿衣,上厕所,这些再平常不过的事,对于一只左手的杨晶岚来说都变成了挑战。
杨晶岚:“我要上洗手间的时候,别人要帮我,我不让,可是到了要解裤带的时候,怎么都解不开,越是着急越是解不开,然后就把裤子弄脏了。”
要强的杨晶岚努力练习用一只手生活,她学会了用左手写字,切菜,抻面。渐渐的,杨晶岚的生活不再成问题,可大家对她的担心却丝毫不减。
杨晶岚的嫂子:“作为一个女娃,还没有结婚,姑娘,对象都没有找。”
工厂上下、亲朋好友,都留心给杨晶岚物色对象。经人介绍,当时正在家待业的农村小伙马兴林走进了杨晶岚的生活,大家不免担心,这个男人能看上一只手的杨晶岚吗?
杨晶岚的丈夫马兴林:“我觉得她虽然一只手,洗的衣服也挺干净,而且房间收拾的特别干净。”
就是这小细节让马兴林断定,杨晶岚是个生活认真的人。不久后,两人相爱成了家,杨晶岚努力做个称职的妻子,几乎包办了所有家务,还用一只手学会了做丈夫最喜欢吃的拉条子。
记者:“我看你现在很熟练。”
杨晶岚:“因为经常擀。”
柴米油盐的日子虽然平淡却很和睦。然而,十年后杨晶岚和丈夫的同时下岗,打破了这个家的平静,也成了日后丈夫离家10年的导火索。
当时,一条饺子馆转让信息让杨晶岚看到了希望,她兴奋的把开饺子馆的想法说给了丈夫,可没想到当即就被泼了冷水。
杨晶岚的丈夫马兴林:“她连话都不会说,根本都不知道生意是什么东西。”
当初的杨晶岚内向,不爱说话,可做生意少不了与人打交道,大家一致认为,杨晶岚不是做生意的料,何况一只手又怎么包饺子呢?
杨晶岚:“包饺子是最麻烦的,第一次包饺子没经验,下到锅里面,馅子和皮就分家了。”
饺子包不好,生意不会做,大家劝杨晶岚放弃开饺子馆,可她根本不听。
杨晶岚:“我和别人不一样,我出去找工作人家肯定不要我,别人再反对,我也要干。”
找工作四处碰壁杨晶岚不得已接手饺子馆,日后却将6张桌子的饺子馆发展成了年销售三千多万元的企业,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杨晶岚的丈夫马兴林:“我的颈椎炎就是因为包饺子。头老是这么低低低。”
记者:“这还有关系?”
杨晶岚的丈夫马兴林:“肯定,一天坐在那里一包几个小时。”
杨晶岚:“我的任务就是摆饺子。”
内向的杨晶岚逼着自己主动招呼客人,干活跑腿的事交给丈夫打理。一年下来,饺子馆赚了钱,但丈夫却提出不干了。
杨晶岚的丈夫马兴林:“当时的饺子馆就是开个饭馆,维持个生活。”
记者:“你看不上?”
杨晶岚的丈夫马兴林:“对。”
忙活一年,才挣几千块钱,马兴林认定开饺子馆没前途,打算去外地寻找新的赚钱机会。杨晶岚当然不愿和丈夫分开,毕竟自己一只手打理饺子馆很吃力,但丈夫去意已决,只好答应,她暗下决心,一定吸引丈夫回来,一家一起生活。
杨晶岚:“鼓励一把劲,就是说想把这个店往大了做,做大之后呢,他肯定会回来。”
杨晶岚拼命赚钱,她请了一名店员包饺子,还增加了早餐,买菜谱学卤牛肉、炸花生米丰富菜品,一年经营下来,积攒了不少人气,仅6张桌子的饺子馆,每月能赚一万多块钱,比丈夫在时的一年挣得还多,杨晶岚三番五次叫丈夫回来,可等到的只有失望。
杨晶岚:“我叫不回来了,走了就叫不回来了。”
杨晶岚坚信,丈夫不肯回来,还是因为嫌饺子馆小,她琢磨着得把生意做大。有一天,杨晶岚听到店里的一桌客人谈论速冻饺子,这让她从中看到了希望。
杨晶岚:“我们家的饺子味道这么好,我为啥不能送到超市去呢,我想着如果要这样做成功的话,我就多了一份收入。”
2000年,杨晶岚一边开饺子馆,一边向超市推销速冻饺子,为了把生意做大,截肢前都不会骑车的杨晶岚,愣是用一只手学会了骑自行车。
杨晶岚:“自行车最多拉70斤饺子,车筐10斤,后面60斤。”
有一次下雪,杨晶岚着骑自行车去送货,突然车轮一滑,重重摔在地上,同行的员工赶紧扶了上去。
杨晶岚的原员工马娟:“她根本没有考虑身上的伤,赶紧看后面的箱子有没有摔烂。”
杨晶岚:“靠饺子来维持生活的,所以把饺子看的特别重。”
杨晶岚是回族人,当时清真速冻水饺在宁夏很少见,她的产品逐渐打开了销路,一年卖掉了五十多万元的饺子。杨晶岚感到身心疲惫,渴望丈夫能搭把手,可马兴林依旧不肯回来一起干,而且回家的次数更少了。
杨晶岚的儿子马阳:“好像就是几个月吧,几个月回来一次。”
记者:“呆的时间长吗?”
杨晶岚的儿子马阳:“不长,回来最多呆一两天,那是最多了,平常就是一回来,早晨回来,中午就走了。”
丈夫最初离开家的时候,儿子才10岁,忙于生意的杨晶岚分身乏术,照顾小女儿的担子落到了儿子身上。
杨晶岚的儿子马阳:“我妹那会3岁,白天就在家里面一个人,只要放学回去就把她领上,我妹可以说是我领大的。”
作为母亲杨晶岚觉得亏欠儿女很多,她做梦都想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杨晶岚:“在最难最苦的时候,特别希望他能回来,能关心一下,帮一帮我,给我分担一下。”
杨晶岚横下一条心,再难也要继续把生意往大做,吸引老公回家。
她做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让饺子的年销售额在日后突破了三千万元,也让她的婚姻亮了红灯。
杨晶岚:“我感觉他已经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人了。”
2001年,杨晶岚关掉灵武的饺子馆,带着一双儿女把家搬到相邻的吴忠市,这里是回族人居住的集中地。
杨晶岚:“100袋饺子放在灵武市,100袋饺子放到吴忠市,灵武市的卖不动,吴忠市的不够卖,我就感到吴忠这个市场太好了。”
在吴忠,杨晶岚请了六七个员工,开了家饺子加工厂,她满心以为这次能把丈夫吸引回来了,可马兴林依旧没放在眼里。
杨晶岚的丈夫马兴林:“我就说她,看她能成个啥精。”
杨晶岚:“他用怀疑的眼光来说这个,因为他不相信我干好。”
杨晶岚使劲把生意往大干,可丈夫却一直看不上眼,人们猜测马兴林一定在外面干的是赚钱的大买卖,劝杨晶岚不用那么拼。
杨晶岚:“他不管我要钱就可以了,我也不指望他的钱。”
既然养家糊口靠的是卖饺子,那丈夫为什么不肯回来和妻子一起干呢?
2003年,丈夫离开家的第五个年头,尽管杨晶岚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大,可她的心却一天比一天苦。
杨晶岚:“得不到老公的分担和体谅,一天带着苦闷的心情就熬吧,一年熬一年,一年熬一年。”
任凭杨晶岚怎么努力,就是叫不回丈夫,至于丈夫到底在什么地方,杨晶岚也说不清楚,唯一的联系方式就是打电话。俗话说,宁拆一座庙,不破一桩婚,但还是有人看不下去了。
杨晶岚的嫂子:“曾经劝我妹妹说,你跟他离了算了。”
杨晶岚的朋友:“我让她不要等,不要和她老公在一起。”
杨晶岚的原员工马娟:“有这样的老公,还不如说没有呢。”
大家劝杨晶岚长痛不如短痛,可杨晶岚却狠不下心,直到2003年除夕夜里发生的事,让她积压心头多年的委屈,一触即发。
杨晶岚:“我就感觉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人了,总感觉他是特愧对我了。”
2003年的除夕夜,按照习惯,平时不在家的丈夫,在这一天都会回来过年。杨晶岚照例准备了团圆饭,可是,她和一双儿女整晚都没有等到人。拨打丈夫的手机也一直无法接通,杨晶岚彻底失望了。
杨晶岚:“看不到希望,看不到让他回头的希望,就想离婚。”
2004年春节刚过完,杨晶岚就写好了离婚协议,可儿子的话,让她决定继续委屈自己。
杨晶岚的儿子马阳:“好多大人都说是,单亲孩子没人管怎么样,所以我当时就特别不希望成为那样的家庭。”
杨晶岚:“为了我的一对儿女,我就是忍了吧。”
从那以后,杨晶岚把全部精力放到了饺子厂,每天早出晚归,用繁忙的工作来麻痹内心的痛苦。
2008年,饺子厂年销售额突破400多万元。有一天,杨晶岚意外接到一通电话,她的心思一下子就从工作中飞走了。
记者:“你妈以前因为别的事放下过厂里的生意吗?”
杨晶岚的儿子马阳:“从来没有,好像多大的事,厂里的事都不耽误。”
一个月时间,厂里基本上就没怎么问,从来没有过,好像多大的事厂里面从来都不耽误。
电话是医院打来的,丈夫突发脑梗正在抢救,杨晶岚被告知,错过恢复黄金期,就可能落下后遗症。
杨晶岚:“顾不上想我最需要他的时候,他不回来帮我,可是他真正病倒的时候,我为啥要去帮他呢,这些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我光知道想,他病倒的时候,我是他身边最亲的一个人。”
出院后,10年都不常回家的丈夫,搬回了家。
马兴林告诉记者,当年离开就总想赚了钱再回家,可是一直不随人愿。多年来妻子一个人打拼,承受了很多艰辛和痛苦,他至今心怀愧疚。
杨晶岚的丈夫马兴林:“不愿意上这个,每次来我都躲得远远的,不想这样做。”
如今不少媒体采访杨晶岚,可马兴林觉得欠妻子实在太多,不好意思面对记者的提问,但自己会用行动好好弥补对妻子的亏欠。
杨晶岚的丈夫马兴林:“反正每天早晨,每天早晨这个梳头扎头,都是我的事。一般男人不会绕皮筋。闹脾气就不管,生气了就不给她梳。”
杨晶岚喜欢长发甩来甩去的感觉,但一只手扎不了皮筋,一直留的是短发。这两年丈夫学会了扎头发,杨晶岚又有了把头发留长的想法。
杨晶岚:“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招,让他给我扎头发的这一招,现在到肩膀这边,头发到这,以后能留到这就好了。”
杨晶岚组建了专业销售团队,交给丈夫管理,相继推出速冻元宵、粽子等产品,在宁夏、上海等十几个省市的商超和饭店都有销售。
现在,杨晶岚盯上了早餐市场,她发现包子在西北人的早点中占据重要位置,这是杨晶岚刚购买的一套包子生产线,夫妻俩经常为公司的事发生争论。
杨晶岚:“设计、制版、印刷,返过工了吗?就是那个馒头。”
杨晶岚的丈夫马兴林:“它从渠道上来讲,它本身就是一个单一的东西。”
2014年,杨晶岚的企业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如今,她最珍惜的就是家庭的这份和睦。
杨晶岚:“坎坎坷坷的这些事情,已经熬出头来了,熬出头来了,我老公能从家庭当中,从企业当中都能陪伴我,我觉得是非常的知足也非常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