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米的原著《心理罪》四部曲,第四部《城市之光》可看性极强。不仅仅有前几部里反复出现的连环杀人案,凶手阴暗的心理形成过程,更贴近当下社会生活——校园虐童、抛弃老人、无良审判、舆论双刃剑等等。

原著中,有完整细致的破案过程,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犀利深邃的社会和人性探讨。

优秀案件办案经验_精品案件经验材料_优质案件经验材料ppt

可到了电影里,全部凌乱了......

过快的节奏,粗糙的案情。

前三个案子——虐童教师失血案、不孝儿“子宫”溺水案、缺德居民火烧案,被一个接一个仓促抛出,每个案件截取凶手的几个动作,被害人的几声惨叫,便在过分渲染的特效中结束,观众眼花缭乱的同时,连基本的案情都尚未完全明白,更别说展示凶手的阴鸷,被害人临死的恐惧,和凶杀仪式感的森森入骨。

倒更像是原著的PPT展示。

精品案件经验材料_优质案件经验材料ppt_优秀案件办案经验

而这种片段式断裂的展示竟然贯穿始终。

伴之以案情的粗糙。例如,虐童教师失血案中,原著中,教师一味追逐成绩和面子,置学生的身心健康于不顾,这才酿成了学生跳楼惨案。而影片中仅仅表现为教师的一次寻常发火,随即导致学生跳楼未免太牵强。

又如,原著中,凶手是主角方木毫不相干的人,只是机缘凑巧有交集,这已经戏剧化了。谁知电影直接将凶手设定为方木的大学同学,而方木对老同学的怀疑又缺乏必要的过程。

精品案件经验材料_优质案件经验材料ppt_优秀案件办案经验

如此比比皆是。

浮夸的演绎,标签化的人物。

原著中的方木之所以为大家喜爱,是因为他的沉稳、内敛和敏感。他眼神锐利,思想深邃,感情隐忍,内心敏感。太多不堪回首的往事,使他身上有一种沧桑和透亮的气质。

优秀案件办案经验_优质案件经验材料ppt_精品案件经验材料

而邓超版方木,完全颠覆了原著的形象,他狂热、躁动、自傲。这个形象如今遍布于大陆电影,方木被平庸化了......

而《城市之光》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米楠,她不仅是方木的搭档和红颜知己,她更是一位优秀的足迹鉴定专家,在破案上有巨大的作用。可这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却被电影化为可有可无的花瓶——并且仍由刘诗诗来演。

刘诗诗版米楠,除了傻白甜就是淌眼泪。和方木生硬而尴尬的搞笑桥段像是导演生生插进去的,和方木的感情戏好似凭空出现。原著中,米楠悄悄将影子靠在方木身上,此中的温暖和隐忍被硬生生改成了无厘头的搞笑!

精品案件经验材料_优秀案件办案经验_优质案件经验材料ppt

不尊重群众是讲不好社会问题的。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信息量过载的当下,群众的辨别能力并未退化,反之在日益进步。可惜电影仍以陈旧视野,将群众标签化。

在凶手“城市之光”以惩恶扬善的侠义形象出现在网络上时,电影将群众描绘成了毫无思考能力的单细胞生物。一边倒的支持,无知的看客嘴脸,完全抛弃了群众尚有的思维能力。

优质案件经验材料ppt_精品案件经验材料_优秀案件办案经验

诚然,电影要表现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完善的体制和群众的从众性,但标签化的展示只能说明电影视角的不客观,当然难以触及社会和人性的深层问题。

给群众贴上“无知”“从众”“人人皆是凶手”的标签,是为迎合主流口味,但同时极端不尊重现实,这部电影的草率和商业化之严重可见一斑。

难道你不曾质疑过某些新闻,不曾是辟谣队伍里的一员,不曾为了弘扬正能量奔走?我们绝不是电影中那群行尸走肉呀!

至此,社会问题这唯一亮点也被破坏殆尽,呜呼哀哉!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