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2016年9月我省吹响脱贫攻坚冲刺号角以来,全省各市县紧密部署,统筹安排,团结一心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役。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奋战一线,冲刺百天,扶贫成效初显。海口、三亚等市县率先提前完成年度脱贫任务,多个市县积极扶助贫困群众奔跑在脱贫路上,这些成效的背后,有许许多多耐人寻味的故事。为此,本报今天推出特别策划《2016,我们脱贫了》,讲述一人·一户·一村的脱贫经历。通过我省去年20余万脱贫群众的缩影,反映我省脱贫攻坚成果,展现各方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付出,敬请关注。

保亭加茂镇共村在驻村干部带动下做大黑山羊养殖业

50脱贫户大年初一合影谢党恩

-本报记者贾磊特约记者黄青文

“感谢党,我们全都脱贫了!”农历大年初一,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共村的50户脱贫户到村委会办公楼前拍下一张合影,他们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谢。

“能看到50户脱贫,我从心底里高兴。”驻村干部隋耀达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一年多来,他见证了共村的大变样。

如今的共村,新的校舍已经投入使用,村民喝上了干净水,原来黑漆漆的村道上有了明亮的路灯,村里新铺的4条村道便捷了村民的出行……

找准脱贫路子

全村一起干

来到共村,村民们引以为傲的不是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不是农作物种植,而是新年刚刚产下十多只小羊羔的共村黑山羊养殖基地。

在别人看来,共村的产业帮扶可能比较单一,但是村民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和驻村干部一样,把帮扶产业当做事业去干。从最初准备养羊修羊舍开始,到第一批羊羔出生,隋耀达先后5次组织村民、村干部到10多个市县,参与者逾百人,形成的可行性报告有40多页。

谈及村里的“事业”,隋耀达滔滔不绝。“共村的现实情况就是人多地少,但林地多,草料自然也多,而养羊技术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较低,效益好,所以我建议大家养羊。”隋耀达说。

据介绍,该合作社以5000元为一股,贫困户以贷款和政府发的4头羊参股,每人贷款5000元,4头羊现价约一万元,折算下来每人3股,而干部和普通村民要求入股的,也是每人3股。“股权相等,每人都享有公平的一票,也好分配。”隋耀达说,合作社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大家深思熟虑的。

产业上正轨

村民腰包鼓起来

“黑山羊合作社已经步入轨道,收入会越来越多,这一点我有信心。”隋耀达一边说,一边算着一笔账:目前合作社有160只种羊,这些羊产生的羊粪已经找好卖家,平均每车羊粪可以卖1500元。除去过年产下的羊羔,再过几个月这些羊经过繁殖,数量成倍增长,每只羊按照市场价2000元的价格卖出,参股的农民就等着在家分红了。

隋耀达说,更关键的是,村民们的观念已经彻底得到改变,不再“等、靠、要”,一边发展种养产业,一边还忙着打零工增收。

在黑山羊合作社,隋耀达兴致勃勃的带着记者参观了羊舍,在他看来,村民们辛苦了一年,终于摘掉了穷帽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村民的腰包会越来越鼓,黑山羊将成为共村的“致富羊”。

(本报保城2月2日电)

致富经养鱼一年多赚1000万_致富经养鱼视频大全集_养鱼致富经

农历大年初一,共村50户脱贫户拍合影感谢党和政府。本报记者贾磊摄

点评

精准扶贫观念要先行

-本报记者贾磊

2015年,隋耀达来到共村驻村扶贫,当时贫困户数量占全村总户数的2/3以上,“等、靠、要”思想仍然比较严重,一些贫困户把脱贫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政府的帮助上,自身脱贫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精准扶贫,就要从转变思想观念上着手。一年多来,隋耀达带领村民扎扎实实把扶贫产业当作事业去干,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通过切切实实的发展产业,做好转变村民落后观念的工作,从目前的效果来看,成效斐然。

激发贫困地区内在活力,增强贫困地区自身“造血”功能,是实现扶贫工作目标的基本保证。从目前来看,共村黑山羊合作社已经基本实现了“造血”功能,但还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保障合作社运行、管理、财务等多个环节健康运转。

养羊养蜂养鱼又养蚕,琼中王成业一家紧跟市场“甩穷帽”

勤思加勤劳日子红火火

-本报记者郭畅通讯员王丽娟

“人不能指望‘船到桥头自然直’,一定要学会在绝处逢生。”去年刚脱贫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岭门村村民王成业,这句文艺范十足的心得体会,让记者有些惊讶。

“母亲病重两年,本就‘底子薄’的家庭早已入不敷出,去世后料理后事时,把最后一头黄牛也卖了。”王成业说,那时天空都变得灰暗,全家5口人仅靠头顶的几片破瓦“遮风挡雨”。

“不能气馁,勤劳的双手才是改变命运的关键。”王成业回忆道,岭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海军的一句鼓励,成了全家人的脱贫动力。

贷款养羊带来“第一桶金”

“发展产业才是脱贫长久计。”2016年初,一家人通过彻夜长谈,选定了脱贫产业——养殖黑山羊。“第一书记帮我向省农信社贷了1万元,我们又跟亲戚借了5000元,那段时间有些不安。”王成业说。

下雨天,担心羊仔感冒;酷热天,生怕羊仔中暑;平日里,王成业和哥哥一天往羊舍跑好几趟,母羊生仔,兄弟俩在羊舍一守就是一整夜。通过精心照料,去年7月份,首批5只羊仔出售,为王成业一家带来“第一桶金”6000元。

“现在我把养羊的重任交给妻子,自己要发展新产业。”王成业卖了个关子,带着记者去他的“秘密”基地。

分工协作拓宽产业路

爬过几个种满橡胶树的山坡,50余个蜂箱跃然眼前,“瞧,树洞里也有蜜蜂。”王成业说,通过看电视夜校,他知道野生蜂蜜是城里人的“新宠”,琼中生态环境优越,“甜蜜”产业一定能给自己带来新财富。

丰收期,200斤蜂蜜被装在一个个干净的大玻璃罐中,王成业却有些犯难,平时连县城都不经常去的他,怎么能在最短时间里把蜂蜜卖出去?

王成业找到了黄海军帮忙,“我利用微信群推广蜂蜜,帮他解了燃眉之急。”黄海军说,没想到的是,第一批蜂蜜卖出去后,王成业又找到了自己。

“我想问问大家,蜂蜜口感如何,能不能帮我申请一个微信号,我想在微信上卖蜂蜜。”王成业说,“一锤子”买卖不长久,销售蜂蜜,就要留住老客户,拓展新客源。2016年底,300斤野生蜂蜜销售一空,收入2.4万余元。

王成业一家的“战略规划”很明确,目前,哥哥王成安负责养蜂,妻子负责养羊,王成业则找致富新路子。他把家里的10亩荒地,一半用来挖鱼塘养罗非鱼,另一半拿来种桑养蚕。

他也总结了一套“致富经”——旺季加把劲,薄利多销是王道;淡季勤思考,紧跟市场潮流。

(本报营根2月2日电)

养鱼致富经_致富经养鱼视频大全集_致富经养鱼一年多赚1000万

王成业在销售自家生产的罗非鱼。通讯员秦海灵王丽娟摄

点评

扶贫还需 培养市场意识

-本报记者郭畅

在扶贫过程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到底应该授以何种“渔”的技能,就值得费一番心思了。

王成业一家的脱贫故事给了我们启示,只有传授市场营销技能,才能抓住贫困“痛点”,为贫困户提供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技能。

帮贫困户树立市场销售意识,需要扶贫干部逐步引导。电视夜校传播的市场动态,干部引导和走访销售点,让王成业了解到了野生蜂蜜的市场行情,为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了新的参考。

有适销对路的产品,还要合适的销售渠道。对有需求的贫困户,“第一书记”把最前沿的电商、微信等互联网销售手段传授给山区村民,使其掌握营销利器,进一步增加了脱贫的信心与实力。

对于贫困户,既要手把手地帮扶,还要引导他们在条件成熟时自己去搏击市场风浪,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才能达到“扶真贫,真扶贫”的目的。

澄迈福山符善南一边勤劳种养,一边努力“触网”

贫困户的“互联网+”发家记

-本报记者李佳飞通讯员宋祥达

符善南的家位于澄迈县福山镇敦茶村洋道村民小组,出了门,就是大片郁郁葱葱的果园,西线高铁福山站在不远处的青山绿水间若隐若现。

两年前,符善南是全村唯一的贫困户,往年春节拜年,他都不好意思出门。而鸡年新春,他很高兴地聊起他家的脱贫经历,说话声音都提高了好几个分贝。

“触网”趟出脱贫新路

“福山可是一块宝地,福橙、地瓜、皇帝蕉、番石榴等品牌农产品,都是让农民发家致富的‘金果子’。”敦茶村党支部书记冯善祥说,在这个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2500元的富饶村庄,不脱贫确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46岁的符善南告诉记者,他以前和妻子主要靠外出打零工挣钱,家中近20亩地由老父亲一人打理,父亲年事渐高力不从心,家中丢荒的田地越来越多,他们才决定回家种地。没想到,2014年,刨去一年成本投入,他们全家的总收入只有不到6000元,成为洋道村唯一的贫困户。

2015年6月,澄迈正式启动福山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位于福山咖啡风情小镇的互联网镇级运营中心当年底建成投入运营,以“富硒”“绿色”“生态”为特色的澄迈农副产品,身价一下翻了好几倍,有的甚至数十倍。

这一年,符善南的同村乡亲陈利群也回到了村里,发动成立了福山洋道石榴合作社,并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当地首个村级互联网运营服务中心。

作为贫困户,符善南得到了格外的关照。陈利群第一时间主动联系他,邀请他加入合作社。福山镇党委副书记陈奕焰作为帮扶责任人,带来了农技中心的专家,到果园里手把手教他们管理技术。

“去年我们家的番石榴亩产翻了1倍,价格则从原先的0.6元一斤,涨到1.8元一斤,优等品在网上销往全国,高达7.8元一斤!”说起“触网”的经历,符善南喜不自禁。

新年还有新憧憬

得益于扶贫政策,去年底,符善南家的危房完成改造。在结实敞亮的新房里过第一个春节,他们又盘算起了新的“致富经”。

“互联网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拓宽了销售途径,还带来了一批批游客,乡村采摘游很受欢迎。”符善南说,他已经和妻子商量过,今年要多种几亩番石榴,再把新房装修得更有特色一些,将来作为接待游客的民宿。

大年初五一早,在符善南进自家果园巡视时,妻子苏秀月已和同村的姐妹们忙着整理村庄的绿化带了,一簇一簇三角梅和热带果木将整个村落雕琢得更加精致。“环境美了游客才喜欢,我们自己住着也舒心!”略显羞涩的苏秀月这样笑着说。(本报金江2月2日电)

致富经养鱼视频大全集_养鱼致富经_致富经养鱼一年多赚1000万

符善南家的番石榴喜获丰收。本报记者李佳飞摄

点评

“互联网+”为 精准扶贫带来契机

-本报记者李佳飞

精准扶贫,既要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与帮扶,也要对贫困问题进行精准辨析与诊治。符善南一家的脱贫经历就生动地说明了一个道理:信息流通有助于解决经济发展问题,“互联网+”能为精准扶贫带来新契机。

在福山,村级互联网运营服务站,不仅让农民的优质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高价销往全国各地,更重要的是,这些站点发挥纽带作用,让福山有能力成为农产品集散地,例如敦茶村互联网运营服务站,如今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皇帝蕉集散中心,规模效益释放经济红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谋划落实好“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旅游”等产业,就好比为扶贫插上了双翅,在提高农村人口收入的同时,也提升了农民的素质,解决了农村发展的难题。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