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体制改革的思考——民办学校考察报告教育体制改革的思考——民办学校考察报告教育体制改革的思考——民办学校考察报告10月23日省骨干教师培训班成员有机会到山东美澳国际学校及双月园学校两所民办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听取了他们校长对办学情况的介绍。两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机制,办学特色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教17当校长3年,对教育和办学也曾苦苦地思索过,公、民办学校对比,使我产生了诸多思考。1、办学体制的改革是中国的国情,2、是社会的需要。自古以来,学校就有公学和民学之分。公学是政府办的,民学是老百姓办的。孔子、武训、陶行知就是办民学的代表人物,而且卓有成效。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公有制、计划经济制度下,把私立学校全部改制为公立学校,形成了国家统揽办学的单一教育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受教育的需求的增长,国家统揽办学满足不了群众受教育的需要,所以在80年代又创办了许多私立学校,到90年代,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形式多种多样,办学体制呈现多元化。国家包揽办学是一元化;既有公立学校,又有私立学校是二元化;除了公立、私立以外,还有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公民交融的多种体制是多元化。

世界本来就是五彩缤纷的。人们总是以创新精神去发展教育,使之与社会经济相适应。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国家的经济实力单薄,能够投放到教育上来的经费相当不足,教育不能完全由国家来办,而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这是中国的国情。从多方面筹措教育资金,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体制。目前由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民众对子女教育的要求也升格了,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种层次的受教育需求,要有多元体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事业型家庭,他们急需有全寄宿、现代化的学校代替他们做父母的责任,使他们的孩子接受全天候的服务。山东临沂民办学校,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办学风起云涌,在全省独领风骚,浙江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独树一帜。前者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后者是经济发达地区。可见办学体制的改革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地区。我国是文明古国,有优良的教育传统,多少年来积淀下来丰富的教育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又新增了许多教育资源,充分地利用教育资源也要求多元的办学体制。可见实行教育的多元体制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符合中国的国情,社会的需要。办学首先考虑的应该是需要,人民的需要就是事业发展的要求,其次要考虑如何不违反政策。

我们知道政策是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因为社会的发展到某种程度才需要政策出台。当政策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的时候,就需要人们通过实践来创造出新的政策。多种体制办学就是教育改革者们用创新的教育实践推动了一元化教育体制发展的结果。南方有位有名的校长在介绍办学经验时说:“遇到红灯绕着走,遇到黄灯瞧着走,遇到绿灯快步走。”这是一种办学理念,更是一种事业发展的理念。这不正是****“发展是硬道理”的具体体现吗?二、办优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教育是一种产业,所谓“教育产业”其核心或实质是,办学这件事必须强调其效率和效益的双重性,办教育同样是以效率和效益为导向的。具体而言,应有两义:即“产业化的教育”与“教育的产业化”。前者是指可以借鉴企业中组织经营的理念办教育,故有“教育经营学”或“学校经营学”之说,强调的是学校内部管理思想与运作机制的变革,强化学校组织的作业效率,杜绝“教育浪费”,盘活教育资源存量等;后者是指形式上直接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方式。教育能否产业化?实践已经作出肯定的回答。只有效益与质量并重学校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办学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如“社会力量办学”“私人办学”“合作办学”“股份合作制”等方式。

市场竞争是“第一法则”。用办产业的思想来办学,就是要借鉴经济建设的成果,不断推进办学效率与效益的提高。目前犹应重视两方面的问题:办学必须确立“管理出效益”的意识;办学必须确立“市场竞争”的意识。用办产业的思想来办学,不是要“一切向钱看”,更不是要把学校办成一个“谋利的机构”“赚钱的场所”,而是要把学校办成一个对外能够始终适应、满足社会及个体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对内充满竞争、合作与激励机制的健康的组织,真正使学校纳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教育产业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1999日《组织人事报》刊登的《民间教育投资外流不容忽视》或许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文章指出,国外高校及其他办学机构纷纷“抢滩”我国大城市举办各种展览、介绍等,招徕赴外留学。如果把我国社会的每个家庭所支出的教育费用,看作是我国民间向教育投资的话,那么这种投资现正随着教育市场的外移而流向国外。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自费出国留学,按每人每年外汇人民币14至18万元的低限来计算,每年这个市场的规模就达40亿元。1999年,仅广东一省去外国自费读书,就花去10亿元。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当前,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和现有的供给的矛盾较大,广大群众希望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

因此,发展教育产业,鼓励多元化办学,鼓励企业和民间投资兴办教育,无疑是扩大教育消费,推动经济发展,遏制民间教育投资外流的重要途径。有出国意向的大学生、中小学生越来越多。中国的留学生,近年来,从数量上看愈来愈多,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势。据英国驻中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Geodonslaven签证官介绍,中国到英国的留学的学生数量在最近两年快速增长,1997年是2000人,去年是12000今年到现在已经有17000人。他们的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多数中国学生是去英国读研究生,现在则多数是中学生去读大学预科;以前中国留学生多数是申请奖学金,现在则多数是自费。最近,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到国外留学,中国加入WTO后会有更多的青少年走出国门接受再教育。英、美、新、澳等国家非常看好中国的留学市场。因为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使得中国的青少年到外国去求学。当然也有外国的学生来中国留学,因为中国的教育也有非常好的学校。教育确实已经进入了市场化、产业化的时代,我们必须承认这一事实。谁的教育办得好谁就有市场,就有竞争力。笔者目睹,东营、广饶的学生向寿光流动,寿光的学生向潍坊流动,今年暑假青岛等外地学校在寿光城大街打出招生广告。

中国的学生每年有大量的向国外流动,这不是市场作用在影响着生源市场吗?生源大量外流,这是教育资源的流失。我们学校办不好,没有竞争力,我们的师资、我们的生源就要外流。这是对寿光的损失啊!出于对教育的责任感,对事业的责任感。我们必须改革我们的教育体制。“供销社”曾一度成为社会的一种最好的行业,但市场经济首先冲击的是“供销社”,供销社在改制之时也曾有过痛苦的经历,不想改,改不动。但是市场经济在发展,个体户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以后,对“供销社”是巨大的冲击,以致使“供销社”不得不解体。市场经济,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人民需要市场经济的灵活优质的服务。人民的需要就是市场发展的前景。人民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呼唤优质教育。而我们现行的公办学校确没有或很少这样的教育资源。民办学校应运而生,而且迅速发展,适应 了这一需要。一些公办学校,有志有识之士也正在积极地寻求改革, 寻求适应这种需要的教育资源,于是出现了一校两制,国有民办,公 办民助,民办公助等等,这些都是民办教育的不同形式体现。教育的 发展也必须走向市场化,产业化。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公办 教育不能适应人民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要的时候,必然要进行体制改 革。

必然产生民办教育。当小规模的民办教育不能适应教育的更高要 求的时候,教育必然走向集团化,规模化。 3、公立学校要发展需要引入私立学校这样一个竞争的对手。民 办教育的出现得益于社会教育需求的膨胀,正如研究专家袁振国说的 那样: “社会教育需求的膨胀比预想的发展速度更快,单一的公立办学 体制已经难以满足这种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民间蕴藏的巨大的办 学积极性和潜力呼唤一种新的办学形式——民办教育的出现。”现在 家庭的投资列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子女的教育投资,有的家长说,“再 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民办学校的发展会不会把公 立学校冲击?这要受实践的检验。民办学校的兴起对公办学校肯定是 一种冲击,这对于人民,对于社会都是一种好事,把办学效益差的学 校冲垮,从而涌现出有生命力的,办学效益好的学校,这不是好事吗? 公立学校自然也有他的优势,起步早,有多年办学经验,又是政府办 的,有政府的投入作为基本保证,教育成本低,收费低,正好满足了 家庭收入在中等或中等以下的子女的上学需求。自有它的生存发展优 势和市场。公、民办学校正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公办 学校多一个竞争对手,就多一份活力。

如果把学校按办学条件和教学 水平分成ABC 三个等级,把学生按家庭经济状况和对教育的需求也分 成abc 三个类别。那么,目前我市的教育是一种形式的学校存在,即 穷国办大教育,所有的学校因为投资的不足而以C 的形式出现(即使 是建设非常好的学校,内部的投资也是十分不足的)。而abc 三类家 庭子女都进入C 级学校就读。ab 类家庭经济条件好,对教育的需求 高,他们希望能到A 级学校去就读,但是我们没有提供,他们只能挤在C 级学校里,或者自谋出路(到国外或外地学校就读)。如 果我们能办好AB 级学校(条件好收费较高),正好满足了ab 类家庭 的需要,同时又化解了C 级学校生源暴满、投入不足的矛盾。这样C 级学校生源少了,政府的投入不变,学校的办学效益就会相对提高, 办学条件就会达到B 级水平,而收费还会保留在c 类程度,满足c 家庭的需要。从而,三个等级的学校,就满足了三个类别的家庭的教育需求,提高整个社会教育的水平。图示如下: (学校)(家庭)AaBbCc(带箭头的实线表示现在学生的求学去向; 带箭头的虚线表示多种形式办学后,增加的学生求学去向;带箭头的 双线表示多种形式办学后,学校办学水平的普遍提升。) 4、公、私立学校的对比来看, 5、民办学校有强大的生命力, 6、公办学校急需从体制上根本性改革。我深感,民办学校的异军 突起给教育改革带来了一泉涌动的“活水”,公办学校想摆脱困境, 变“死水”为“活水”,需从民办学校身上吸取诸多“营养”,死水尚 待波澜惊,公办学校的实质性改革——办学体制的改革,已大势所趋, 势在必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