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延吉市民政局在省民政厅的指导和支持下,积极践行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等要求,积极推动慈善社工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不断探索延吉社会治理创新新路径。2020年,延吉市以全国县级市总分第三的成绩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殊荣。
一、提高站位,深化慈善社工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的认识
坚持需求导向,针对延吉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积极培育发展各类慈善公益组织575家;依托街道和社区成立了社工组织29家,先后有13个社工组织16个社区承担“三区”计划项目,对有需求的困难群众提供社会服务8600多人次;先后有34家志愿者协会参与志愿服务项目,每年参与服务活动达3.7万余人次,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的慈善社工与志愿服务的发展。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慈善社工与志愿服务工作资源相对有限,存在的“三重三缺”问题(慈善工作重资源、缺服务;社会工作重专业、缺资源;志愿服务重服务、缺专业),聚焦精准回应和满足群众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目标,积极适应新发展阶段,树立新发展理念,确定新发展思路。即:坚持慈善社工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将更多的资源聚合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不断释放强大社会效能,努力推进慈善社工与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多措并举,夯实慈善社工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的基础
积极发展“慈善+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引导慈善组织设立社会工作岗位、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依法链接慈善资源,促进社会工作与慈善事业融合发展。一是培养融合发展人才。积极动员慈善从业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考试,结合“中华慈善日”“社工宣传周”“99公益日”等契机,开展“慈善+社工+志愿者”人才培训,培养一批能链接资源、包装项目、公益筹款,又懂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人才。目前,全市有执证专业社工192人,已成为推动慈善社工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的中坚力量。二是搭建融合发展平台。一方面,鼓励具有相应资质的慈善组织、基金会等开展慈善捐赠活动,为融合发展项目提供资金、资源支持;另一方面,建立慈善社工服务基地,搭建常态化融合发展平台,将“慈善+社工+志愿者”服务通过项目化方式落地实施。三是开发融合发展项目。围绕广大群众在社会服务、社会治理等诸多方面的需求,开发“困境儿童救助”“慈善助老”等慈善服务项目,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项目设计及服务,深化慈善宣传、服务、救助等融合服务模式;开展“最炫民族风”“朝鲜族文化体验”等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招募注册志愿者协同服务;开展“橙色关爱”“爱的分贝”志愿服务项目,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改善志愿服务品质。
三、创新模式,发挥慈善社工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的作用
利用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社会工作功能优势,“慈善+社工+志愿者”融合发展已成为延吉市促进救助水平服务提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化解社会问题的重要方式。一是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聚焦乡村振兴,链接宁波市鄞州区爱心企业,捐赠50万元项目资金,建立9个农村“儿童之家”阅览室。在全市56个行政村设立“党爱超市”,通过专项经费投入、爱心企业捐赠等方式,配备群众生产生活所需物资,村民通过参与村屯环境整治、“三好”示范等活动,获取积分兑换物品,仅2020年“党爱超市”就兑换物品3.2万件,折合人民币29万元。二是融合发展助力精准扶贫。以社会化为导向,运用市场机制,建立新兴街道“慈善超市”,依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力量,搭建起募集款物、志愿服务、困难群体救助,以及便民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慈善救助平台,通过开展“新兴慈善行”等救助活动,累计救助物资49.8万元,受益人群达3500余人;为平衡各类家庭衣物需求,践行公益环保扶贫使命,建立进学街道向阳社区“爱心衣墙”,累计免费挂衣物3万余件,帮助受困群众5000余人。三是融合发展助力社会服务。建立职业化专业化社工人才队伍,整合慈善资源,激发社会活力,注重传统慈善救助向专业化社会服务转变。尤其是疫情期间,延吉市和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依托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灯塔一对一项目,为131名困境儿童链接资源,提供关爱服务;延吉市北山街道链接延边光芒公益开通阳光“骆驼奔跑”心理热线,形成心理帮扶个案90余例。从而为延吉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夯实了基础,也探索了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下一步,延吉市将全面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通过培育发展专业社工机构和慈善公益组织,不断探索实践慈善社工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有效促进多元共治、优势互补、专业服务的基层共建共享新型发展模式,为加快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