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万亩虾稻共作基地。

生态龙虾城。

2021年6月11日“一节一会”开幕式。

潜江龙虾开捕。

小龙虾交易中心龙虾上秤。

潜江龙虾加工车间。

一块块标准的虾稻田排列有序,一个个龙虾店生意兴隆,一条条水泥路纵横交错,一场场文体活动笑声不断……隆冬时节,行走在江汉平原腹地、龙虾之乡潜江,在虾稻产业与城市经济、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的交融中,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徐徐拉开。

近年来,潜江市坚持把打造虾—稻特色产业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一号工程”,突出产业融合、产业提升、产业扩张、产业引领,2020年底全市虾—稻综合产值达520亿元,从业人数超过20万人,带动2万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统筹产业发展与城乡建设,实现产业与城市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产业产城双融合的“潜江模式”。潜江市被授予“2019年度中国“三农”创新十大榜样”称号,被评为乡村振兴优秀示范单位、中国名优农产品示范基地;在全省2019、2020年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等次;获批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县市。2021年成功建设小龙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启动潜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成功举办全省小龙虾产业链推进工作会等。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蹄疾步稳。

融合发展

促进产业兴旺

夯实产业底盘。推进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小龙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建设。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虾—稻一二三产业融合、小龙虾养殖智慧用能、虾—稻田园综合体等项目资金18亿元,撬动多方投入,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共享模式,加快“虾稻共作”基地提档升级。全市建成高标准“虾稻共作”基地85万亩,其中万亩基地13个、千亩基地70个,亩平纯收益超过5000元。

完善产业体系。强化标准体系建设。采取“六统一”模式,严格执行潜江虾—稻技术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和发布了虾—稻产业23项标准。强化科技体系建设。潜江与中科院水生所、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了桂建芳院士工作站、“稻虾富硒综合种养技术”博士工作站等8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强化数字体系建设。建设了全国唯一的虾—稻产业大数据中心。建设了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在周边省市设立17个分中心。潜江与湖北省发改委共同编制发布“潜江龙虾价格指数”,掌控潜江龙虾市场和定价话语权。2020年11月,潜江被评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市。

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小龙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现由卖资源向卖产品、卖技术、卖品牌、卖文化转变。实施“虾稻共作”新模式试验示范,大虾比例由20%提升到60%,实现从“大养虾”到“养大虾”、从“论吨卖”到“论顿卖”的转型升级,开发了“虾茶道”等一系列产品。鼓励企业开发小龙虾甲壳素等加工新产品、新工艺,将潜江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小龙虾精深加工中心。全市小龙虾加工企业达17家、加工能力35万吨、加工出口连续16年位居全国第一。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抓手,高标准规划建设潜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引导市内新旧产能有序向园区集中,吸引上下游及配套企业逐步向园区集聚。示范园占地面积3000亩。2021年8月27日,示范园开园,首批开工6个项目,总投资26.28亿元。预计2022年4月中旬建成投产,年新增销售收入35亿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1万人。推进“互联网+小龙虾”,完善覆盖全国500多个大中城市的冷链物流网,推广“O2O”模式,构建“买全国卖全球”的产销格局,该案例荣获全省大数据十大优秀应用案例。2020年3月,潜江被评为2020年全国农村电商激励县。

产业提升

促进生态宜居

夯实绿色产业基础。坚持“养虾先养水、好水养好虾”,引入汉江“一江清水灌全市”,完成江汉运河宽幅林带、兴隆河和沿线支渠生态护岸、库区治理、汉江堤段整治及兴隆枢纽绿化工程等一批水岸同治基础设施项目,疏通绿色源头。投入2.4亿元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实施全域水体联通、黑臭水体整治、湿地生产保护等系列工程,建立健全“清四乱”长效工作机制,全市571个小微水体已全面纳入河湖长制体系,形成了改善水生态和虾—稻产业互促并进的良性循环,为产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推广绿色生产模式。全面推行“虾稻共作”生态绿色种养模式。该模式减肥70%以上,减药80%以上,被农业农村部誉为现代农业的“革命性创举”,荣获湖北十大改革项目奖。全力培育绿色养殖示范点。全市已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9家,其中部级16家,省级13家。全方位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建成4个龙虾产品质量可追溯数据采集点和16个水产品质量可追溯基地,覆盖“虾稻共作”基地面积25万亩。聚力推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项目,有效提升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率,目前已覆盖养殖面积2500亩,辐射带动面积超过10万亩。

擦亮绿色产城名片。大力推进“潜江龙虾”品牌建设,让绿色虾—稻产业成为潜江靓丽的城市名片。深入实施生产经营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开展种子、农药、肥料、饲料等虾—稻投入品的巡查检查,覆盖全市600多家农资经营门店。全面构建潜江龙虾质量追溯体系,潜江龙虾在部省市抽检中合格率100%,出口欧盟135项检测指标无一项超标,被列为中欧互认免检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潜江成为冬奥会小龙虾唯一供应地。着力打造“三纵三横”美丽乡村示范带,潜江被评为湖北省森林城市,建成10个省级森林城镇、102个省级绿色乡村。全市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2%,95%的农户庭院得到绿化。

树立绿色生态导向。2021年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9个、整治村96个。全市现已累计完成农村改厕88750户,乡镇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的比例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每年以农户占比10%的目标有序推进;创建国家级生态镇1个,省级生态镇20个,省级生态村80个;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市已集中开展9次“村庄清洁日”活动,2次拉练,3次督查暗访。累计投入资金5200余万元,发动干部群众60万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7800吨、水塘4800余口、沟渠4800多公里,发放宣传资料17.6万份,受益人数达60多万人。严格落实汉江潜江段全面禁捕和渔民安置保障工作,177艘应征渔船全部征收,1039名登记渔民全部上岸,建立渔政协助巡护队伍,建设可视化监控系统项目。

产业扩张

促进要素流动

实施“走出去”战略。出台《潜江虾—稻“走出去”实施方案》,发挥潜江模式、技术、人才、物流等各方面优势,在外建一批基地、办一批工厂、兴一批名店、织一个网络,强化潜江龙虾品牌效益。目前,潜江在外从事虾—稻产业经营主体560个,建设生产基地70万亩、初加工厂15个、交易网点200多个,带动全省“虾稻共作”面积约800万亩、全国1600万亩,形成了潜江龙虾“总部经济”格局。持续开展潜江龙虾走进深圳、宁波、陕西、香港、上海、山西、重庆等活动,奠定了“潜江龙虾、世界共享”的基础。

推出“”。筹资2亿元建立龙虾产业发展基金,带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近100亿元投向虾—稻产业,引进市场主体145个,吸引回乡创业人员超过3000人。依托市就业训练中心、市技工学校、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潜江龙虾学校等6家定点培训机构及36家定点实训基地,推进龙虾养殖、龙虾加工岗位培训、烹饪及餐饮服务创业培训等。培训电商人才3000人、龙虾技师1万人、职业农民1.5万人次。潜江龙虾学校首批130名毕业生被北上广深预订一空,起薪近万元。

实施品牌合作。成功举办第十二届湖北(潜江)龙虾节暨第五届虾—稻产业博览会、2021年第四届中国(国际)小龙虾产业大会、全省第二届农民钓虾比赛,高标准承办全省小龙虾产业链推进工作会、全省虾稻产业研讨与现场观摩会,节会文化享誉全国。“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251.8亿元,自2019年起连续3年登顶行业榜首,入选了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潜江与82个地区和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全国约40个县市、100多家市场主体开展运营合作。“潜江龙虾”“潜江虾稻”被评为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推荐名品和2020年“我喜爱的湖北品牌”电视大赛金奖第一名。2020年9月,潜江龙虾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

产业引领

促进生活富裕

助力增收致富。大力推广熊口镇赵脑村“华山模式”等一批产业扶贫典型经验,全市所有脱贫村全部建立合作社,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完善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式多样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引导农户因地制宜从事特色产业种植养殖。全市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中,从事虾—稻产业4744户,种养面积达52133亩,年均纯收入1.48万元,特色产业带动有劳动能力脱贫户比率达100%。

壮实集体经济。虾—稻产业蓬勃发展带动壮大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现有农民合作社1486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24家;家庭农场636家,其中省级28家,市级51家。鼓励开展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因地制宜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全市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752万元,其中有经营性收入村250个,占总村数71%。2020年4月,潜江被农业农村部表彰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国试点典型经验推广单位。

促进城乡互补。紧盯“1155”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一城三区”城市发展布局,着力构建“4+1”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以产业文化带动城乡发展。深度挖掘虾—稻产业文化,结合曹禺文化、章华台楚文化和水乡园林自然禀赋,以城带乡,以乡促城。通过建设潜江生态龙虾城、龙虾科普教育中心、小龙虾博物馆,加快打造中国小龙虾数智中心、潜江虾—稻产业园、龙虾特色小镇、光纤小镇、虾谷小镇;成功举办2届返湾湖湿地国际马拉松,举办第四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打造曹禺文化旅游城暨曹禺戏剧国际交流中心。潜江市获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全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县、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民生改善十佳典范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当前,潜江正奋力打造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冲刺县域经济50强,为实现乡村振兴而努力奋斗。

策划:潜江市农业农村局

撰文:张传银 刘军 杨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