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桂山街道亚尼社区双龙桥小组地处深山,交通闭塞,村里人祖辈多以放牧为生,大家领着牛羊到山里田边四处打游击。四年前,丁联森兄弟竟放弃了这种熟悉的养殖模式,把挣到手的钱都用来修建标准化牛舍,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将出栏时间提前,养牛养出了新花样,养出了致富经

丁联森是双龙桥小组的养殖能手,多年来采用自然放牧方式饲养本地黄牛,由于本地黄牛体型偏小,饲养周期长,产肉性能低,经济效益一直不理想。2014年,他与哥哥几番合计,最终放弃了这种祖辈相传的养殖模式,自筹10万余元,建起了400多平米的牛舍,随后从外地购买了12头西门塔尔牛进行圈养。2015年,在县乡畜牧科技人员的指导帮助下,又加购了10头西门塔尔成年母牛来改良种群。

丁联森告诉记者,以前的放养模式虽然饲料花费相对较少,但弊端更多。一是受气候影响大,下雨天还得准备草料;二是劳动力消耗大,家里劳力有限,养殖规模一直上不去;三是放养的牛羊需要游走觅食,体力消耗大,长膘慢,经济效益也不高。丁联森说:“圈养的牛,它膘长的快,在山上养的时候,膘提不起来。(西门塔尔牛)体型大,消耗大,圈养可以减少劳动力,减少成本。”

随着肉牛一天天地长大,饲料消耗也越来越大。丁联森种植了十余亩皇竹草和黑麦草,来满足黄牛养殖的饲草饲料需求。他还缩短了圈养黄牛的出栏时间,养殖6个月就出栏销售,进一步减少养殖成本,提升了养殖效益。

目前,丁联森哥俩共圈养了30多头西门塔尔牛,上半年出栏15头,预计年底还将有10头左右出栏,以每头8000元的市场价计算,今年销售收入将达20万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