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拔,广东国际化学校专委会副主任,二十年国际教育工作经验,专注于国际学校办学和青少年升学规划。华南师大附中国际部的初创成员并任执行校长多年。全美大学招生指导协会(NACAC)和 海外大学招生指导协会(IACAC)投票会员,获邀参加范德堡大学”全球升学指导顾问峰会”和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全球国际招生会议。对青少年国际教育规划、出国留学准备、海外名校本科申请,有着独到深入的认识,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操经验。

以下内容为个人观点。

至于哪个区有什么国际中学和小学,在此就不回答了,这类信息极易获取,每年春秋两季(3-4月,9-10月)都有大量的国际学校展会,由各家主流媒体搭台,学校展示,建议家长和读者选择几家主流媒体的展会,参加一两个就好了,因为此类展会同质化比较严重,看来看去也就是那么30-40所学校,当然参加学校展会,获取一些基本信息,收集些资料还是可以的。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今天想和大家聊的是,站在业内的角度,我是如何辨识一所好的国际学校。

首先明确两个重要的个人观点:

一、一所好学校最重要的标识是:它会考虑“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二、不要对课程体系有偏见,任何一个成熟的,经过认证的课程体系都能办出优秀的国际学校,关键看学校的办学理念,核心团队,以及办学投入。

好下面就以上两点展开,并提供几个详细的角度给大家来观察和辨别学校:

一, 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果大家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很多国际学校的培养目标同质化现象非常明显:

1。 偏中式的“国际课程”学校:很多都会提到要培养 “中国灵魂(深植文化),国际视野(世界情怀),既能怎样, 又能怎样的” 学生。成立得早的学校就不说了,毕竟当年人家应该是正儿八经地考虑过这个“中西融合”的事情,但如果成立得比较晚的学校,还在不断重复这一点,则只能说学校的管理层并没意识到,外界已经有很多学校在此方面领先贵校了,如果不加思考地再把这个定为自己学校的培养目标,只能说明该校的办学定位“甘落人后”, 当然成为一个追随者学校,踏踏实实办学也挺好的,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提供适合的教育。

2。 只提或着重提我们 “培养能进入世界名校(前多少名)的学生”的学校,“我们的加工能力很强大,学生起点多少,出口去哪里?” 这类学校在实施办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忽略对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以及对于学生个体成长的尊重。说白了,这类学校就是国内高考学校的复印版。抓升学对学校来讲,是几乎无法回避的现实,并不完全是坏事。 但如果过分强调或着重宣传,甚至写入培养目标或校训中,那么家长在选择的时候要考虑一下: 这样的学校是否符合你或小孩希望接受国际教育的初衷? 若你就是抱有这个目的,出国留学申请名校的预备班,那也无妨,只是认真地去了解一下这些学校的过往申请记录,因为有不少学校为了宣传,会把一些不属自己毕业生的结果也拿来宣传,或者一个学生拿了好几个大学的录取,重复出现在录取名单,也很容易让人产生理解偏差。

3。 另外,依个人的经验看,国内常有些以常青(春)藤命名的一些国际/班/院/校,其意很明显,但其果则非常不明显。也许就是常说的“欲速则不达” 吧。

二、 不要对课程体系有偏见;

每一个优秀的国际学校,并不是因为它选择了某个特定的课程体系,而是它的办学团队/学校投资方,通力合作,认真办学。实实在在地投入资源和精力到学生的成长,学习和升学申请投入的全过程中,学校才能脱颖而出。

很多学校在招生宣传时,都会特别强调自己学校所采纳的课程体系是如何特别,以至于国际学校的学生圈子里曾经流传过一个笑话版的鄙视链:“学 IB 的 看不上学 AP的,学AP的自觉强过 学A level的,而学A level的则在一众其他国家的课程体系学生中优越感十足。”

但如果我们拿出国内家长评价一个优质学校的重要指标:海外大学录取来看,这条鄙视链就又彻底被打脸了。国内有的ALEVEL 学校,一家学校的牛津剑桥录取可能比全国的IB学校所拿offer 还要多; 开设有AP课程的国内高中学校一家能横扫常青藤录取的大满贯;而没有开设国际课程的学校,也时常能有众多海外名校青睐其优秀高中生。而近年来,IB 也有一些实力高中的海外录取正在异军突起。

另一个现象则是,少数综合实力强的国际学校,其实是有开设不同课程体系的,这个现象也会越来越明显。此类学校并不是将不同的课程,单独开一个项目或班级;而是在选用一个主体课程体系(Alevel/IB)的框架下,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多课程体系(AP 或其他大学水平课程)的选择,因为每一个课程体系都会有自己的优势。

好的,今天先把这两个重要的观点说明白,以便大家在择校时,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和判断。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