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者薄发

高中学生经验分享_高中优秀学生经验分享_优质高中生学习经验

高三是紧张而忙碌的,如果没有宏观的把握和清醒的认识,很容易陷入浑浑噩噩、忙而无功之中。因此,在战略上,要认识高三、认识自己,知己知彼。

兢兢业业,有始有终。老师(特别是有丰富带高三经验的)对高三的学习有通盘考虑。制定的复习计划也基本上是科学的、合理的,只要紧紧跟上,落实老师的要求,就不会有太大漏洞。如果在学年初始阶段,由于心理准备不充分或竞赛分散精力,导致科目落下,那损失将是难以弥补的。在学期最后阶段需要保持精力和状态,拾漏补遗,深化认识,用适量的训练来巩固复习成果。总之,在一年中保持相对稳定的身心状态,成绩才不会大起大落。

综合发展,切忌偏科。有同学认为自己数理化有绝对优势,可以弥补自己在语文、英语上的差距,那实在是大错特错。首先,偏科同学容易在强项上孤注一掷,导致发挥失常,而在弱项上由于底虚,发挥更是大打折扣。其次,高考的结构众所周知,是"两头大中间小",基本上是中档题。客观上不利于偏科同学发挥优势。而各科平衡的同学则相对占优。我隔壁班的一位数学神童。从高三第一天起就狠抓英语,把英语从110提高到了135,最后不但数学拿了全省状元,总分也相当可观。反观一些竞赛型人才,把宝押在竞赛上,押在理综的最后一道大题上,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教训是沉痛的。

当然高三应该是收获的一年,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一年。高考的最终成绩主要还是取决于高中3 年乃至整个12年学业的学习状况,"厚积者薄发"。把自己的前途系于高三,系于高考,期望在这一年脱胎换骨,这是不现实的。要树立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发挥最大的潜力,也许你就会超额完成任务。而对于一切可能出现的结果,坦然面对则是每个高三学生必须做的心理准备。冲刺4个月∶心态调整步入高三的学生,在经历春节的短暂休息后,就要投入到紧张刺激而充实的冲刺阶段了。在上半学期,各科的基本知识已经完成并巩固,第一轮复习已近结束,只剩下最后一搏。但这一搏,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有的同学继续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但效果却不如所愿,于是在迷茫中挣扎,在挣扎中继续迷茫;有同学不堪重负,盘算着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再以逸待劳,一举成功,但换来的结果却是心中空虚,惴惴不安,压力反倒更重。还有,当然是少数的,放弃了最后的冲刺,自暴自弃。按照经验,这短短几个月,可以使水平相近的同学拉开差距,甚至有天壤之别!

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是心态,心态的影响非常巨大。糟糕的心态,对前途过度担忧,会让你无法静心思考,导致恶性循环,直至信心丧失,无法面对挑战,功败垂成。

我在高二分文理后,一直保持着比较平和的心态,"宠辱不惊",对自己的实力有充分的自信,成绩也一直比较稳定。3月后,卷子习题铺天盖地而来,"山雨欲来风满楼",许多同学慌了手脚,太多东西要做,越做越感到复习不充分,心里越没有底。此时,我也有些心神不宁,不知所措。但这种感觉很快过去——心无旁骛地学习,看到自己成绩一点点提高,起伏波动一点点变小,心态也逐渐平和稳定下来,信心也增加了。

接下来的4月、5月就有点拉锯战的味道了,几乎是泡在题缸里了,每天重复着前一天做过的事,模拟题做了一套又一套,却不见提高,"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没有什么比重复更能摧残一个人的意志了。坚持不下去了,我们怎样去克服呢?我不断在心里默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于是豪情万丈,再接再厉。将高考视为"大任",未免夸张,但毅力的确能助你承担"天下任"。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高考至少作为一种检测学习毅力耐力的考试,还是合格的。"我们只要把高考看做一种对自己毅力的考验和磨砺,就会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它。题目要做,课本要翻,但要有计划,有张弛,每天不多做,但做了就要落实,就要有针对性;文理搭配,干活不累。此外,每天保持1个小时左右的体育活动,适当地分散注意力(如看看电视,听听音乐)也是很有必要的。今夏世界杯,我看了几场重要比赛,非但没有影响学习,反而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总之,在最后冲刺阶段要以效率为本。学习效率要高,休息效率要高,娱乐效率也要高(连打几小时的电脑游戏,甚至通宵连打,是非常低效率的)。后面两者效率的提高也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记得心理老师在讲座中说∶"高考冲刺时的成绩是一条上升的曲线,但上升的趋势渐渐变慢,最终趋于平缓,也就迎来了高考。",我谈谈平缓期即6月的心态调整。一般来说,这时成绩已经定了型,但并不意味着你现在的成绩就可以代表高考的成绩。有的同学这时放松成绩出现了大滑坡,高考时形同梦游,这是过度放松的一个极端。还有过度焦虑,这是另一个极端,这些同学总在想,"高考即将来临,但我还没准备好,所剩时间无几,怎么办?怎么办?"甚至还有同学会从睡梦中惊醒,以为今天就是高考,自己记错了时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这方面,同学们可以询问你的老师,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去询问过来人,同学们也可以互相交流,不失为缓解焦虑的一种方法。我在当时并没有想得太多,只是按部就班地做题,不时也做一做模拟试题,以保持心态,但睡眠一定要保证,还要将生物钟调到最佳为好,开夜车绝对不可取。

高三单科复习谈

到了高三,各科复习进入攻坚阶段。但所谓"攻坚"的具体点要因人而异。有的同学拾漏补遗,总结归纳做得很多;有的同学需要在应试技巧上下功夫;更多的同学在高一、高二有较大的知识漏洞,需要重点突击薄弱环节。学习本不应太讲功利,但面对高考,功利占了上风,一切都应以提高得分率为根本出发点。

优质高中生学习经验_高中学生经验分享_高中优秀学生经验分享

语文——语文考试对我们的基本功(汉字的读写、语言的规范)和转化知识的能力,思维和想象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考试范围大,知识庞杂,因此复习容易顾此失彼,总感觉有补不完的漏洞,但这并不表明运气好、感觉好就能考好。只要基本功扎实,应试技巧得当,就可以达到115分。而如果有厚实的知识面,宽广的阅读面,深厚的文化底蕴,就能够得到更好的成绩。

首先要苦练基本功,把前6道选择拿下,否则会极大地影响后面的发挥,满盘皆输。这除了大量的背记做题外,别无他途。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到上学期末,前6题必须保证 80%的得分率。文言文阅读也是如此。

其次,一定的应试技巧也是必要的。如排除法,在科技文阅读中非常有效,做其中的推断题时可以逐次核对,排除;或者先做出你最有把握的题,再根据这道题的相关信息做其他题。再如代入法,现代文阅读虽然名曰主观题,但客观的成分还是很大的,答案也是很"标准"的,标准就在文中。面对一个问题,首先找出问题的上下文和语言环境,再将其中关键的概况性的语句代入,虽然不一定能答得完满,但得分率是很高的。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尝试一个新的高度,也就是从出题人的角度来分析试题,把握出题人的意图,不妨一试。

最后谈谈作文。这几年,话题作文占了主流,为广大考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余地,但也并不是到了自由发挥、无所顾忌的地步。为了提高得分率,还是应该求稳求实,寻找提高得分率的最佳方法。

一、把握个人风格,做到轻车熟路。情感丰富者可追求亲切感人,细腻灵婉;博闻强识者则可力求旁征博引,力求深度广度。总之,要扬长避短,规避风险,展示出你最擅长的体裁、题材和语言风格。

二、进行大量的材料、情感和词汇储备,并以适当的方式表现出来(不要滥用材料,堆砌辞藻,滥用典故,堆砌排比、感叹句)。在高三,务必要通过各种媒体保持对外界的敏感。

三、展示特长,首尾出彩,抓住阅卷老师的兴奋点,.把你的

知识储备,尤其是一些历史文化的史料,一些文化界的掌故(如王国维自沉昆明湖)作为突破口,这样很能引起语文老师的情感共鸣。语言上,要注重句式的美观,句子的精辟,词汇的精彩丰富,名言警句的背记。文意的发人深省,则可浓缩于开头结尾,开头警策有力,结尾意味隽永,有弦外之音。

四、适度创新,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近年的"赤兔马"、"潘金莲"出炉后毁誉交加,褒贬不一,效颦者、弄巧成拙者亦不乏一二。"创"还是"不创",是一个问题。首先须知创新不是形式上的,至少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而是有实质内容的新思想、新主张,非勤于思辩、敏于深拙者不可为。创新是思想的喉舌。其次,创新是"成而行之,胡可雍也",而不是"故弄玄虚,反露肤浅之实"。其三,在创新时要弄清考题的指向∶"记忆移植"指向人文与科技之互动;"诚信"则意在探讨社会道德与选择,探讨人性中光明与阴暗面的搏斗,创新应着眼于题中之义,阐发题外之声。有同学为标新立异,反其道而行,风险是很大的。

总之,要在思想上做足创新文章,在文字上下足精练功夫。在形式上,我认为传统的起承结合仍是最严谨最完美的花式,大可遵循。

英语——学习英语的过程,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积极主动的态度,把英语看成一种鲜活的语言,而不是压力和负担。训练听说时,可以一边听磁带一边读文章,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大脑也要高速地运转,或者经常用英语思考; 想到什么算什么,但切忌用

汉语思维,再翻成英语。在记忆单词时,联想记忆法是很有效的。看到一个单词,首先要想到它的词性,然后找出它的衍生词,而后努力搜索它的同义词和反义词,这样不但背了很多单词,而且印象深刻。另外编顺口溜,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记忆

多个定语的顺序时,你可以用"美小旧圆黄,法国木书桌"来记,即 beautiful small old round yellow,French wooden desk,寓教于乐。当然,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知识点浩如烟海,我们还应该注重平时多积累,多联想,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大量地做模拟

题,只能有限地提高分数,不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根本途径。每天保持一定的阅读量和写作量,这样无论考题如何变化,你都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数学——数学往往是文科生的薄弱环节。但只要方法得当,短期内就会有提高。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课本,这是绝不可

忽略的事情。举个例子;一位同学在高三复习数学时,在学年之初,特意抽出两个礼拜读课本,做课后题,然后开列了一张清单;强项——函数(反函数)、立体几何(线向关系)…·…;弱项——函数(映射)、三角反三角函数……清单具体到了每一个章节,每一个具体问题,每一类题目,务必涉及,然后就此制定了非常细致的学习计划。复习中遵循紧跟老师,面面俱到,重点突击,难点突破的策略,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最终取得了骄人的高考成绩。对于课本作用,一位十分优秀的教师曾说过;"你们谁也不要小看课本,我随便找出一道题稍加改动就能考住

你在阅读过程中,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对定理定义的理解也就深了一层,对整个知识脉络的理解也就进了一步。其中,对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也一定不能忽视,虽然考试不考,但可以极大地帮助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也对大学数学的学习有极大的铺垫作用。只有了解自己和课本,复习时才会减少很多的盲目性,也就不会出现"上课不听讲下课埋头做题,考试仍难有起色"的状况了。

其次,要摆正做题和思考的关系。据我之见,数学成绩好的同学大都不是做题最多的人,而是经常向老师发问的同学。发问是思考的必然产物。高三习题浩如烟海,参考数目多如牛毛,良莠不齐。最好找一本权威性的归纳总结与能力训练并重的书,特别是在第一轮复习中,要特别注意在有限的做题中得出无限的经验,即归纳各种题型运用的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劣比较。 只要把一本书吃透了,把各种疑难解决了,做题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第二、三轮复习才是着重训练解题技巧的时候。

总之,复习数学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相当的大局观。需要指出的是,现今的高考数学没有竞赛的高尖精和数学理论研究的深奥,大多数题目是中档题,我们完全没必要畏敌如虎,而要鼓足勇气,战而胜之。

文综——文综考试所考核的3个科目是历史、地理、政治。

所谓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是"综合指导下的分析,分析基础上的综合"。我首先要说明的是分析,即在综合的框架下,全面、具体、牢固地掌握历史、地理、政治三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知识系统结构。

一、政治科。政治科与历史科在文综考试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因而要求掌握的程度和标准也相对较高,但是政治科有它本身的独特之处。政治不像历史那样上下五千年,丰富多彩而富有传奇色彩,相比之下政治就显得枯燥了许多。然而政治最大的特性是它的时事性,从某种程度讲,把握政治科最有效的办法是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

我认为学好政治不是死记硬背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因为那只是我们发表观点的提纲线索,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时代脚步的热忱。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

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纵观这几年各省市及全国的文综高考试题,很多政治试题都与当时的重热点问题紧密相连,试题的解答大多是套用基本原理进行发挥。假若你对这个问题很生疏或者根本没有见过,那么你在考场上的心态就会起变化,从而影响水平的发挥。

其次,要有条理、有重点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我曾经看到很多同学一天到晚不知疲倦地背政治,但一到考试,成绩依然不理想,我想这是由于他们陷入了文字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大家想想,5本政治书所包含的知识浩如烟海,要想一处不落记下来谈何容易,而且是徒劳的。高水平的学生要具备一种筛选知识信息的能力,要能够把知识重点提炼出来,并反复加以锤炼,要在重点难点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各种各样的时事热点,才能有自我发挥的平台,才能在高考中游刃有余。

二、历史科。很多人感觉学历史很有意思,因为无论中国还是世界,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都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考试而言,要想考出好成绩,要多看书,多问问题,站在历史的高度,用历史的眼光思考历史的问题。

多看书是指5本历史书要反复看,反复推敲,反复记忆。历史的基本常识是答题的基本要素,其重要性好比人的骨骼,没有基本知识的学习只能是空中楼阁。同时,这也是反复理解书中的观点和看法的过程,而书本中的观点往往是我们答题中经常会应用到的。

多问问题是指要多与老师交流,有经验的老师比我们高明的地方在于他有一套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可以从正确的角度回答问题。我想,与老师交流的过程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灌输老师的思维方式和视角。这对我们思考历史问题大有好处。我有一位同学就总爱到老师办公室问问题,事无巨细,都要与老师讨论一下,最后高考文综成绩十分出色。总之,学与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地理科。地理在试卷中所占比例不大。因而往往是同学们忽略的对象。基于此,地理更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我认为地理最大的特点是前期知识结构看上去比较复杂和杂乱,而且与初中地理知识有比较紧密联系,所以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地图上落实所学的知识。举例来说∶一幅美国地图,首先要了解基本的自然地理概况,比如西中东三部分的地形地貌,包括主要山脉和河流,以及各地区的气候、类型及成因;其次要清楚美国各地区的人文环境,比如工农业概况,人口和社会状况等;最后要在自然与人文地理条件的基础上,针对各个地区做具体、细致的分析,比如五大湖地区,可以分析其成因,作用及周围的自然环境和重要城市。由此可见,全面细致地分析一张地图,不仅综合运用了自己的知识储备,而且可以对原有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可谓事半功倍。

如果仅仅是对各个单科进行具体分析,而不进行综合概括和总结,那么这种分析就变得没有意义。没有落脚点。从某种程度上讲,综合能力要求的层次比分析能力要高,一种综合指学科内的综合,这在单科复习时就应该有意识地渗透进去;另一种综合指学科间综合,这种综合,我想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拼盘式综合,一类是层次性综合。拼盘式综合对于各个单科要求水平不是很高,但要求很强的思维转换能力。比如,谈到西部大开发,可以用历史知识分析西部开发及中央对西部管辖的历史脉络。可以用政治原理分析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及所体现的具体职能,可以用地理知识分析各重点工程的相关内部、层次上的综合,要求能在不同层次上,应用史地政各科知识,能从题目中悟出回答问题所用的知识。比如,某题有这样一句话,"宋朝时有一个河南人",仅从这几个字,就可以提示我们很多信息,"宋朝"这一时间让我们想到了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基本状况和重大历史事件,"河南"这一地点让我们记起中原地区的气象、地形、气候条件及相关的工农业经济状况、人口资源、环境(河南是当今人口第一大省),甚至于提示我们想到著名古都开封的历史沿革。总而言之,你要站在一个高的起点,以把握全局的眼光,将各科的基础知识综合于一处,整合在一起,形成你自己的知识体系。

考前的最后准备与考场发挥

高中学生经验分享_优质高中生学习经验_高中优秀学生经验分享

高三是人生的一段苦旅,对于已经辛辛苦苦准备了一年的考生来说,高考那几天是收获的日子。但是高考时有许多未知的因素,倘若应对不好;往往会给你带来难以愈合的创伤。因此作好考前准备,正常的考场发挥就显得极为重要了。考前准备包括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

知识准备。知识准备在考前并不很重要,换句话说,同学们应当有意识地减轻学习负担,切忌在临战时搞题海战术,我认为这时候应该浏览一遍课本或者把以前做过的题目特别是错题回顾一下,考前几天要让自己在学习上处于一种相对轻松的状态。比如,你可以上午查缺补漏,考虑几道错题,,下午找老师问问题,

对自己拿不准的东西进一步核实一下,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打打篮球,放松一下自己紧张的神经。总之,最后的复习目的,不在于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在于保持平稳的状态,稳中求进。心理准备。走过高三之后回顾自己的心路,我常有这样的感慨∶人生路漫漫,高三6、7月最艰难,这种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沉重的心理压力。那么如何做才能给自己一个好心情呢?我觉得每个人各有特点,方法也应因人而异,不管怎样,要让自己最后一个月在快节奏、高强度的学习生活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积极的心态。比如,失眠的同学可以在睡前喝杯牛奶,或者到户外轻松地散散步,心情压抑的同学可以在睡前听听优美的音乐,甚至可以到没人的地方大声喊两嗓子。总之,目的只有一个,给自己一个好心情,让自己的神经不要绷得太紧,把心态调整得平和而稳定。正所谓,"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心静如水会使你在高考考场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才智和能力。

物质准备。物质准备看上去都是些琐碎的细枝末节,但如果这些琐事处理不当,也会最终影响到你的发挥。考前一天务必要

检查一遍,考试用具是否齐全,特别是准考证千万不要忘带,否则,如同战士上战场没带枪,没带枪就有生命危险,那么没带准考证的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考前和考中这几天的饮食也是应当注意的。首先不要打乱饮食规律,比如有的同学早上从来不喝牛奶,那么高考这几天也没必要非喝不可,那样也许会事与愿违。其次应当多吃些水果蔬菜,少吃油腻食物,这些话实属老生常谈,但年年高考都有反面教材,还应引起注意。

很多同学都有同感,高考的最后成绩与自身原有水平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的反差还比较大。我想原因就在于高考那几天的考场发挥。那么,怎样才能正常发挥甚至于超常发挥呢?我总结了12字∶适度紧张,沉着冷静,敢于发挥。

适度紧张,是指思想上、精神上、心理上对高考高度重视。但过犹不及。平时成绩无论好坏,同学们进入考场后都会觉得紧张,有些放不开,这种感觉是正常的,毕竟在现有的条件下,高考对于大多数人的意义非同小可,而且适度的紧张有助于考场发挥,有利于考生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发挥自身的潜力。但是过于放松或过于紧张,特别是过度紧张,都发挥不出原有的水平。所以我觉得同学们在考前不妨到考场周围熟悉一下环境,或者提早来到考场感受一下这里的氛围和环境,或者进考场前自娱自乐一下,以缓解自身的紧张情绪。此外,有模拟考试时,就应当摸索一下自己的神经类型是属于"兴奋型"还是"沉稳型",看哪一种情绪适合自己考场发挥。总之,要把自己调整到恰到好处的状态,把握好紧张的程度。

沉着冷静,这4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能在高考考场上做到沉着冷静绝非易事,要做到沉着冷静,我觉得必须要做到两件事∶一是碰到会做的题,尤其是自己认为十分容易的题,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记得有人曾经做过统计∶高考数学试卷第一题,往往是错误率较高的一题,事实上它是很简单的,而且很多情况下高考成绩高的同学并不是那种"推题专家"、而是那些能够把握住每一道他们会做的题的人。二是遇到不会的题,或是一时感到茫然的题,一定要敢于放弃。高考时强分必争,主要是强调一种富于进取心的态度。倘若真遇到麻烦,必要时要鼓起勇气弃掉它,因为这样做往往会为你争取到 2倍、3倍以至数倍于此的分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高考不仅仅是知识水平的较量,还有勇气、胆量和魄力的较量。

敢于发挥,是指要把自己内在的潜力和水平充分地施展出来。就像篮球比赛一样,在主力球员水平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板凳球员的深度往往会左右比赛的最终结果。然而一个重要问题是,每一个同学是否意识自身的潜力,或者说,每一个同学是否了解自身的潜力有多大。

事实上,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后劲"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所以,我认为敢于发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是自信。坚定信念往往会帮助我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如同丘吉尔首相在二战期间临危授命时候说的那样∶"要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两个字回答,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夺取胜利,不顾一切流血恐怖夺取胜利,不论道路多么漫长,多么崎岖,一定要夺取胜利!"狭路相逢勇者胜,在高考这样一个共同的平台上,自信会让你发挥出比别人更高的技术水平。

有人说,高考是对学生身心的摧残,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经历过高考的人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沉稳。尤其是考场上的经历,处变不惊,高度集中,敢于争胜,种种这些都会为你的人生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中学生经验分享_优质高中生学习经验_高中优秀学生经验分享

高考状元经验谈:有志者事竟成

高考状元经验谈:我是如何学好数理化的

高考物理选择题每日一练026期(2022.2.8)

高考物理选择题每日一练023期(2022.1.29)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