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6月28日

嘉宾:利川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向益猛

访谈摘要: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是利川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向益猛,一起来聊一聊利川市生态文明建设、民宿旅游、红茶产业等相关情况。

最新发明致富机器_致富经最新视频_最新致富办厂项目

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恩施州人民政府网在线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刘婉茜。

近年来,利川市委、市政府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推动环境质量改善、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绘出明确的路线图,列出详细的任务书,高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牢坚实基础,努力绘就“美丽利川”建设新画卷。那么利川市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了哪些成效呢?对此,我们很荣幸请到利川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向益猛。

向市长您好,首先请您介绍下近年来利川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情况。

嘉宾:近年来,利川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环境保护“四位一体”反馈问题整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步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创建有序推进,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主持人:具体我们做了些什么,又取得了哪些成果?

嘉宾:一是全面落实党政主体责任。我市始终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利川作为推进美丽湖北、美丽恩施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作为加快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全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1.坚持责任导向,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党政主要领导坚持重要工作亲自抓、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采用党政主要领导带头立“军令状”、及时研判的方式,及时破解了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的难题,形成了书记挂帅、党政齐抓共管、部门落实、群众参与的良好格局。2.坚持目标导向,完善工作机制。按照“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要求,将工作目标任务分年度,以污染防治攻坚战1号令的形式,分解印发到具体单位和乡镇,建立月调度、季交账、年考核的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3.坚持问题导向,健全问题整改机制。在经受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政治考验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了“一高两化三到位”(坚持高标准,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到单位、责任到人、责任到每周每日)的问题整改机制,确保了对标对表、按时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任务。4.坚持效果导向,强化考核问责。为确保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取得实效,我市以电视问政、明察暗访、跟踪问效等方式为抓手,建立责任倒逼机制,强化追责问责,2018年至今,生态环保领域追责问责26人,有效推动了生态环保主体责任的落实。

二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为确保空气环境质量优中更优,全市开展“散乱污”环境综合整治21家、治理挥发性有机物238家、淘汰高污染燃料设施239台、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更新440辆、冒黑烟车辆排查245辆、非道路移动机械调查和编码登记704辆。实施“三绿工程”(“拆围透绿、见缝插绿、裸土复绿”),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46%,绿地率达到36.71%,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18平方米。开展施工工地扬尘和道路扬尘管控,秸秆垃圾禁烧专项治理成效显著,2021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61天,优良天数比例100%,较2020年优良天数359天,优良率99.4%,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省第二、全州第一。2022年第一季度,我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跃居全省第一。我市已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三是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开展清江上游综合治理,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开展清江入河排污口整治,解决城区2万吨污水直排问题。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乡污水处理能力极大提升。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三条”红线,完成26座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和在线监测设施建设。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完成25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划定和规范化建设,33个“百吨千人”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稳步推进。积极开展河道保护,完成38条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河道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界。加快加油站地埋油罐改造,完成全市48座加油站共计173个油罐的改造任务。全市地表水考核断面、跨界断面和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四是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不断强化农用地、建设用地环境安全管控,开展农用地污染详查及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完成4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完成中轻度污染耕地土壤安全利用面积81416.5亩。种植结构调整退耕还林6051.3亩。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8年以来投入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3710万元及部分省级资金,完成184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五是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成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推行“山长制、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落实重点污染源企业应急预案备案制度。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近18亿元,积极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一是大力推行“厕所革命”,累计完成各类厕所建设和改造5万余座。二是强力推进“精准灭荒”,完成精准灭荒造林4660.38亩,核实造林面积4660.38亩,造林合格率100%,三年任务完成率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8.4%。三是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建成乡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2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垃圾治理模式不断得以完善。四是实行城乡污水处理全覆盖,建成城乡污水处理厂共15座、配套管网近500公里,污水处理能力从2万吨/日提升到9.8万吨/日,全部执行一级A标排放。

六是不断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全力推进机构改革和生态环境机构垂改,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制度不断完善,2018年以来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9件,处罚719万元,完成77件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信访件的整改。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宣教活动进党课、进校园、进企业,编制《利川市中小学生态环境知识读本》并投放校园近6万册。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及“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全市拥有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办事处13个,实现了生态乡镇全覆盖,2020年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目前正在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生态环境改善卓有成效,国家给予利川市的生态环境功能转移支付由2010年的1678万上升到2021年的13720万。

七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落后产能淘汰、能源结构调整等为重点,不断提升绿色GDP含金量,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腾龙洞国家5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40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0亿元。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76.5万吨。风电、水电装机总容量突破80万千瓦,清洁能源产值累计达到86.5亿元。绿色发展魅力初显,“中国凉爽之城”、“湖北省农村中医药工作十强县”等荣誉纷至沓来,“利川红”“利川大黄”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享誉国内外。

主持人:清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清江发源于利川,我们在清江源头保护上做了些什么?

嘉宾:我市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严格监管、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严格贯彻落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清江保护条例》和《湖北省清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内容,促进了清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一是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落实水环境治理主体责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全面强化河湖长制的决策部署。州委常委、市委书记、市第一总河长刘智勇同志亲自审定清江“一河一策”方案。书记、市长多次调研全市河湖长制工作开展情况,督办问题整改。市财政预算2021年河湖长制经费688万元、库长制经费58万元,有力保障河湖长制工作正常开展。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力促河长制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水生态环境问题,河湖长制已从“有名”“有实”转向“有能”“有效”。清江利川段考核断面水质2020年、2021年均达到了地表水Ⅱ类标准。

二是扎实推进清江综合整治,加强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利用亚行贷款项目和上级专项资金,积极推进清江综合整治,开展了清江城区段以及三道河、忠孝河、回龙沟等支流的综合整治项目,整治岸线46349.8米,目前亚行贷款清江上游(利川市段)综合治理项目9个项目已全部完工并通过验收。市城区污水厂完成提标升级改造,达到一级A标排放标准。1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乡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三是强化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以清江流域为重点,统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了184个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建成生活污水处理站76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32套,完成31个村级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防护设施,初步建立了村级垃圾收集、清运系统;已全面建成12个乡镇垃圾转运站并投入使用,垃圾转运实现全覆盖。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95.26%,全市农药和化肥使用量逐年下降,2021年农药利用率41%,2021年粮食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47.06%。

四是全面实施“禁渔禁捕”,加强水政执法。大力开展清江水域禁渔区全面禁捕工作。划定清江源至团堡乌梢塘为禁渔区,实行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市内清江流域段严格按“六个一”标准配备协助巡护员队伍20人,以清江为重点,突出对清江、郁江、唐崖河、梅子水、磨刀溪等非法捕捞常发、易发重点水域的集中整治,2021年全年开展联合巡查65次,清理非法渔具网具243副,清理“三无”船舶5艘,收缴渔获物6.34千克,设立永久宣传牌30块,发放相关宣传资料10880余份,发放举报奖金4500元,移交涉刑案件3件,办理行政案件7件,协助检察院监督完成生态补偿案1件,放流鱼苗4075尾,有效保护了渔业水域生态环境。

五是营造良好宣传氛围,全民参与清江保护。以世界环境日、法制宣传日、世界水日和6.5世界环境日等为契机,积极开展清江河保护主题宣传活动,将生态环境知识专题讲座纳入村支两委干部培训班,开展“生态环境知识进校园”活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水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湖北省清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营造全民参与水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利川的生态环境、天气条件在全州都很有优势,因此,利川的民宿产业也发展得很好,请问,利川怎样利用环境优势,吸引外地旅客,发展民宿旅游的呢?

嘉宾:近年以来,全国众多城市烈日炎炎,市民面临高温酷暑,“凉城利川”的避暑效应充分彰显,“湖北西大门”、“重庆后花园”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武汉市、重庆市等周边城市市民纷至沓来,我市民宿旅游呈现出异常火爆的局面。

2015年至今,市财政投入资金1亿元(其中民宿改造2500万元),撬动市场主体投资3.6亿元,集中打造了18个民宿旅游示范村,现有民宿1180户,客房6510间,床位12200张,各民宿户服务接待标准均达到或基本达到《利川市民宿基本标准》要求,旅游接待日均突破1万人次。形成了以武汉、重庆等一级客源市场为主,荆州、万州、杭州、成都、长沙等大中城市为辅的“滚滚”客流,“凉城利川”的人气值、知名度短时间内在全国声名鹊起。

2021年,18个民宿旅游示范村三个月实现经营性收入1.6亿元,并间接带动我市旅游业、餐饮业、运输业等消费行业快速发展,实现旅游总收入6.9亿元,民宿“火车头”带动利川经济快马加鞭,为利川带来了富裕的财富流。

能有这样的成绩一是坚定山清水秀的发展理念。市委、市政府本着“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工作思路,统筹兼顾资源开发与绿色发展,修改完善了《利川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利川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真正把生态保护作为刚性要求“立”了起来。二是坚固了产业转型的发展定位。利川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县市,以民宿旅游为“龙头”助推的全域旅游,推动我市先行先试地探索出了一条产业转型的新路子。批发零售、餐饮、运输等传统第三产业因民宿旅游的兴起而快速扩张;大量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集聚,推动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因民宿旅游业而得到优化调整;利川旅游产业的“门票”经济因民宿旅游的兴起而逐步向全域旅游经济迈进,以观光游和度假休闲游为基础的多元化旅游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化和体验型的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为前来利川旅游的游客提供了从城市到农村,从景区到景点,从游玩到体验,从休闲到康养的全过程、全时空的全域旅游产品,游客的旅游质量和满意度大幅提升。三是坚守了土苗风情的发展情怀。利川旅游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在于气候凉爽,利川民宿的核心资源在于土苗文化底蕴浓厚,我们在追求“快”的速度上始终坚守“好”的底线,走融合发展之路,着力为外地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沉浸式综合休闲业态。各民宿旅游示范村因地制宜,举办篝火晚会、美食节、狮王争霸赛、粽子节、广场舞大赛、棋王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邀请游客亲身体验参与推石磨、犁土、插秧、钓鱼等农耕活动,感受篾匠、木匠、石匠等百工百匠的手艺,享受“十碗八扣”百家宴的传统美食,真正把利川民宿建成“生活体验店”。

主持人:利川苏马荡可以说是全州最成功的康养基地,每年夏天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飞到苏马荡避暑休闲,那我们的大美利川除了苏马荡以外,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供全国的候鸟栖息呢?

嘉宾:确实是这样,利川苏马荡每年夏季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候鸟”近30万人。不过利川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条件便利,生态环境优良,人文底蕴深厚,可不仅仅只有苏马荡哦。目前,伴随沿江高铁即将开建,我们在利川城区、凉雾乡、团堡镇,高标准打造了银溪谷、龙船溪谷、池谷小镇等多个优质康养项目,设计新颖现代,康养条件优渥,资源配套齐全,离市内腾龙洞、龙船水乡、佛宝山、大水井等主要景区都很近,是旅居客避暑休闲和投资的不二之选。最近,市人大依法将我市商住房面积最低标准从70平米以上调整至50平米以上,将为广大候鸟提供更多更轻松的置业选择。欢迎大家到利川旅游、投资、兴业。

主持人:恩施州是世界硒都,我们的生态富硒茶叶也享誉世界,特别是“利川红”作为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非正式会晤国事用茶,闻名全国,并获得多项大奖。利川是怎样发展红茶产业的呢?

嘉宾:一是利川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一届接着一届干,从基地规模化、品种良种化、工艺标准化、市场主体化到绿色品牌化,持续推动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多次就红茶产业发展进行安排部署,提出打造“全国有机含硒红茶核心基地”的目标,制定了《关于加快“利川红”品牌塑造的意见》《利川市现代茶业发展规划》,全地域、全要素、全产业链推动茶叶产业发展。积极推动疫后重振,开展“832平台消费扶贫”活动,41家茶企加入中国扶贫消费网;举办了“市长请你喝茶”、网络直播带货活动,“利川红”网上销售达1000余万元。

二是持之以恒抓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价值、没有个性、没有市场。我们从基础工作抓起,制定了《硒红茶种植技术规程》、《新建茶园建设标准》等,发展有机认证茶园,促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我们加强与科研团队的合作,全面推进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清洁化生产,用技术现代化引领红茶现代化。我们积极提升红茶品牌知名度,先后将“利川红”植入《1980年代的爱情》等电影,在北京地铁、武汉动车组、东方航空、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投放红茶广告。我们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农展会、农交会等各类展销活动,积极参与鄂茶杯、中茶杯等名优茶评比活动,展示“利川红”品牌形象。

三是茶旅融合抓提升。好山好水出好茶。我们顺应新时代人们追求文化和休闲的消费潮流,充分发掘茶文化的人文精神,把“利川红”的茶文化融入巴楚文化,打造“中国利川红第一村”、“星斗山红茶谷”、“郁江画廊茶叶产业带”。开设红茶制作、鉴赏基础课堂,培训一批制茶师、茶艺师、评茶师,举办中华一家亲“利川红”茶叶推介活动,举办胡家茶园开园节、采茶节,讲好茶农脱贫致富的故事,营造了浓郁的民族茶文化氛围,促进了全市全域旅游的蓬勃发展。

红茶产业是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红茶产业是“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呵护好、发展好红茶产业,是我们的共同使命和责任担当。

主持人:利川市坚定不移的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利川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本期在线访谈节目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向市长的分享,谢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