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搭船的鸟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所处统编三上语文教材中的第一个习作单元——第五单元,本文是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本文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写他眼中的翠鸟,语言浅近朴实,对于有着一定阅读经验的三年级孩子来说理解课文内容并不难。但作为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编者选文是以服务习作指导为主要目的,所以选择的这篇课文观察角度清晰,描写细致。
【学情分析】
在三年级上学期第一课时的教学之中,常规的生字词教学必不可少,这是读通文章的基石。此外,想要理解课文内容,朗读也必不可少,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是关键,有层次、有目标的、评价反馈丰富的朗读训练更扎实,并且让三年级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同时,根据编者对于整篇课文想要达成的从读到写的目的,又根据三年级学生初步接触习作的情况,根据图片来进行观察会更加直观,总结结论也更加容易些,符合三年级学生具象思维的特点,同时,也为下一节课相应写作上的练习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
识字写字
1.认识本课出现的5个二会字和13个四会字,重点关注“翠”的笔顺,“鹦、亲”的读音,“羽、翠”二字的写法相同,随文学习“搭”的书写要点。
2.理解有关船的部件的词语“船舱、船篷、橹”,了解“蓑衣”这个距学生活较远的词,理解“衔、吞”这两个动作。
朗读课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关注第二段描写翠鸟颜色的句子,感受翠鸟的颜色之美。
理解运用
1.能理清文章的脉络。
2.明确写外形时应抓住有特点、最美的部位写。
情感价值
通过“搭船”,感受人与鸟相处的融洽与和谐。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出现的5个二会字和13个四会字,会正确书写“羽、翠、搭、啦、响”这五个生字。
2.了解“船舱、船篷、橹、蓑衣”这些距学生活较远的词,理解“衔、吞”这两个动作。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第二段描写翠鸟颜色的句子,感受翠鸟的颜色之美,明确写外形时应抓住有特点最美的部位写。
2.通过“搭船”感受人与鸟相处的融洽与和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指读课件课题——搭船的鸟
2.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从题目中知道本文写的是一只鸟,这只鸟和普通的鸟不同,它是一只——搭船的鸟。
(1)学搭:
与塔类比。(部首不同,左窄右宽)
(2)明确搭船:
搭船是什么意思?我们来看看搭的意思。(1.支;架 2.凑上;加上3.搭配;配合4.乘;坐(别人的交通工具))
解释为乘坐时,还可以搭什么?(搭车、搭飞机……)
(3)感受人与鸟的和谐:
搭谁家的船?
明确:搭我家的船,成为我船上的乘客。说明我和鸟之间的关系很亲近,我非常喜欢这只鸟。
(4)探究未知:
这到底是什么鸟?鸟长什么样?它要搭船去哪?
总结:好的题目总是这样,让我们直接知道一些信息,又引起我们的好奇心让我们还想要去文中探索。
【教学意图:随文识字,通过“搭”入手,从字意到联系生活,明确搭船的外在含义。通过问题“搭谁家的船?”明确人和鸟之间共处的和谐。再到学生质疑探究未知,以生为本,基于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注意标好自然段)
检查预习
(一)检查字词:
母亲 外祖父 沙啦 蓑衣
船舱 船篷 橹 船夫
冲 飞 衔 站 吞
鹦鹉 翠鸟
第一行:
1.开火车正音。
2.“母亲”、“外祖父”什么关系。
3.读好拟声词“沙啦”。(响亮,突出雨大)
4.“蓑衣”什么样?(用不易腐烂的草编织的挡雨的衣物,图片展示)
5.齐读。
第二行:
1.这组词有什么特点?(和船有关)
2.开火车正音。
3.(1)“船舱、船篷”:图上圈出。(船舱:船上甲板以下的地方。船篷:船上遮风挡雨的棚子。)
(2)“橹”:看图片,与桨的区别。(比桨长,位置在船后固定位置,只有一支)
4.齐读
【教学意图:在“船舱”、“船篷”的理解上利用书上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画出来验证自己已有的理解的正误,这比直接图片展示的效果要好很多。】
第三行:
1.这组词有什么特点?(表示动作)
2.读好动作(注意衔的读音)
3.明确“衔”和“吞”的意思。
(衔:用嘴叼,吞:不嚼直接吃下(生做动作))
4.齐读
【教学意图:将动词放在一起,通过学生的朗读感受动作的连贯性,同时通过学生自己做动作,更加具体直观地了解“衔”和“吞”的意思。】
第四行:
1.这组词是——两种鸟。
2.正音(强调鹦鹉读音后鼻音)
3.齐读(一起叫叫他们的名字)
整体:
1.去拼音开火车
2.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