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上马 送一程

——湖南省“湘融湘爱”农民工市民化融合的“双马样板”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丁玉洁 通讯员 谭艳

如何引导农民工更好地“融城”,这是摆在湘潭高新区双马街道面前的一道民生“必答题”。

作为湖南省“湘融湘爱”农民工市民化融合样板建设点,双马街道弘扬“四敢”精神,聚焦农民工“急难愁盼”,按照“一基四化”要求不断深化“湘融湘爱”农民工服务保障,持续在优化就业措施、细化技能培训、深化服务均等化等方面下功夫,努力让农民工就业有岗位、上岗有技能、权益有保障,实现更好的“融城”。

党建赋能“三送岗”

实现“职”达家门口

农民工不愁岗,保障就业是关键。

双马街道党工委以“敢为”的担当,赋能党建“两个作用”发挥,聚焦就业用工难题,充分发挥组工优势,结合“一活动”“五个到户”“五送五促”等行动,动员辖区党员干部、村(居)民代表常态化做好就业推荐和政策宣传等服务,多举措为大龄、技能单一的农民工提供家门口的帮扶,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全力帮助农民工成功上岗。

具体措施包括:第一招,职介送岗。双马街道收集屹丰、胜利钢管、金杯电工、蓝思科技等企业用工需求,精准筛选、组织相关技能和求职意向的600余名农民工参加专职招聘会,为企业成功输送劳动力400余人。

第二招,安置送岗。双马街道加大公益岗位兜底安置力度,联合辖区企业开发环保、绿化、河道治理等公益性岗位,全年安置就业困难农民工20人。

第三招,匹配送岗。双马街道联合社区,通过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精准匹配失业(待业)人员与用工单位信息,为迅达科技、金地物业、恒宇建材等企业持续输送匹配人才,实现就业45人。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目前,双马街道共有农民工3256人,实现就业3233人、创业23人。

在直播间和田间地头

念好创业“致富经”

自有品牌服装“云销四方”,年营业收入破百万元,带动10余人灵活就业……原在杭州务工的月华村村民张云龙、汤瑾夫妇返乡创业,打造自主品牌“汤小虾”服饰,运营抖音、蘑菇街账号吸粉40余万。他俩通过搭乘直播电商的快车实现创业梦,成为当地青年返乡创业的典范。

有了这样的“招牌”,双马街道接续出招,点燃农民工返乡创业“新引擎”。譬如,依托资源优势全面落实创业政策,组织新农民专业技能培训班1期,助力新增农家乐、休闲山庄创业实体8家。其中,法华村长乐泉种养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就业45人,充分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为更好发挥农民工致富能人“雁归”作用,今年春节前后,双马街道召开“湘商回归、返乡创业”座谈会,凝聚双马商会等力量,鼓励辖区湘商代表交流创业经验心得,带动引导更多农民工“人回乡、技回流、企回迁、情回归”,将农民工创业者“扶上马送一程”。

“农民工夜校”紧贴需求进社区

家住法华村加禾组的51岁农民工冯清华,本无一技之长。2021年,参加社会工作者和保育员培训后,冯清华成功考取相关合格证,结业后通过就业帮扶人岗匹配,顺利上岗福利院,现已稳定工作两年。

双马街道紧贴市场用工需求,在辖区开办“农民工夜校”,灵活开展特色技能培训,打通供需信息衔接瓶颈,授人以渔,让农民工有技傍身。例如,组织2022年网络创业直播培训班1期,聘请专业电商直播导师为35人现场授课直播间运营策略、直播话术、短视频带货演练实操等技能,帮助农民工群体“尝鲜”互联网创业,让他们手上有技术、找活有门路。

据统计,7期培训班办下来,涵盖家政、护理、保健、商务、面点、电工等多个门类,参培342人,实现就业56人。

依托红色阵地

打造温馨“农民工之家”

双马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依托现有“红色驿站”阵地,加强社会资源协同联动,通过“一站多面”打造了集学习教育、接受服务、开展活动等于一体的“农民工之家”,助力市民化融合。

红色驿站志愿服务队成立后,选配各领域党员和本地居民(含农民工)开展常态化的就业咨询、权益维护、岗位培训、图书阅览、文娱活动等志愿服务。截至今年3月底,“农民工之家”服务农民工及亲属8000余人次,全力引导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业态农民工群体更好“融城”参与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农民工的融入感和获得感。

助力市民化融合工作,双马街道稳就业收获满满,近年来先后获评“湖南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街道”“湖南省充分就业街道”“湖南省农民工市民化融合样板街道”“湘潭市乡镇(街道)就业工作考核一类单位”等荣誉。未来,双马街道将继续弘扬“四敢”精神,以更高标准、更多举措、更优成效为农民工群体服好务。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