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丰富经验怎么写_经验丰富知乎_经验丰富平台优质

初佳伟,社会学专业 2018级本科生。广泛参与学校和社会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2020年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获评省级“优秀学生”,2021年获评“山东大学优秀社会实践个人”称号。曾作为队长参加“文运文脉”、“万众e心”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成员参与“安居”、“薪火”、“经疫寻英”等社会实践活动,并多次获得优秀个人、团队奖项。

收获:难忘实践经历 收获宝贵记忆

初佳伟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谈到收获,她提到两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次是关于葵堌堆村,在那里,她觉得自己学到了许多 “social技巧”。为了拉近与当地受访者的心理距离,她和她的同伴学了几句当地的方言,从活动经费里拿出一部分买洗衣粉、食用油、面粉赠送给受访者。 “那是我第一次跟着学长学姐,去观察他们怎么跟访谈对象聊天、怎么去做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我感觉学到了很多。”

另一次是“经疫寻英”,在采访了山东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时,佳伟收获了许多感动。有的党员一听说能参与这支医疗队,便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申请书;在湖北,队员们穿着防护服在医院工作一整天,回到酒店之后还要用高温的水冲洗很长时间……天天如此,直到疫情稳定下来,他们也会感到害怕,但是穿上了这身白衣,就是扛起了守护大众健康的责任。 “无私无畏”是佳伟回忆这段采访时反复提到的词,这种亲身接触社会现场带来的感动,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专业:联系自身专业 理论实践互促

谈及社会实践与自身专业的联系,初佳伟觉得这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谈到最初打算参加社会实践的动机,她表示,“并不是检验知识,培养社会学素养,就是想找点事做,努力评优,但行动起来后,收获就在实践过程中不期而遇了。”

她认为自己的社会学理论知识还不够扎实,所以为了做访谈、了解研究对象,她会把课本、论文再拿出来过一遍,“我管它叫 社会实践‘倒逼’学习法”。 “不实践不知道课本上知识怎么用,不实践不知道课本上的知识真有用,不跟活生生的人接触,就学不会撰写访谈提纲、怎样接近和观察受访人”,她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件会在过程当中收获惊喜的事情,是值得一试的。”

做事:履行队长责任 发挥团队优势

大二,初佳伟也成为了“学长姐”,相比于当队员,她感觉队长要承担的责任变多了,思考的事情也变多了,“主要就是搞清楚,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实践的内容、分工以及最后的结项分别怎么做,谁来做”。“其实社会实践的结项特别重要,自己做得再好但没有展示好,就很难让评委看懂、看深,很影响他们对于你这个项目的评价”,她说,“当队长的时候比较耗费心力,因为得对结果负责。”

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关于侯氏社火脸谱的项目。“在结项答辩时老师问我,‘你觉得这次社会实践的实践应用价值在哪里’,当时的项目只涉及了侯氏社火脸谱的特点、来源等方面,缺少进一步地加工和处理,比如侯氏社火脸谱传承和推广的经验,以及这种经验普及的可能性等,虽然当时我答得不好,但这个问题为之后的社会实践项目提供了改进方向。”后来的“万众e心”立论宣讲的项目,佳伟就雕琢了她的结项答辩,最终获得了省优。提到这个活动,佳伟还讲了另一个细节:“选择合适的伙伴也很重要,比如理论宣讲可能需要理论素养较高的党员同志,而不论什么时候, 如果能邀请不同专业的同学加入,分配任务时考虑每个人的技能特长,充分应用更加多元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这样就能使团队的力量最大化。”

建议:选题结合兴趣 线上创新形式

疫情给社会实践的选题和形式平添了诸多限制,初佳伟有些较实用的建议。根据她的经验,一般每年都会有校级立项,学校会先发布一些参考的选题,每个学院会有一支或者两支队伍的名额去参加,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做好思路规划。在其他竞赛中的项目,也可以在社会实践中继续去做。若能有兴趣相投的伙伴,一起去完成更好。

受疫情影响,线下的活动搬到了线上。对此,佳伟有些经验:“到了线上,特别是理论类或者宣传类的活动,更多的就是通过公众号或者是b站去制作和发布一些海报和视频,针对性地邀请当地的人们进行线上的宣讲和交流”;“在一次防疫主题的宣讲中,我们就把防疫相关的知识做成动画。因为相较于推文或者宣讲,动画这种宣传形式更加生动有趣,能够通俗易懂地向老人和小孩子宣传防疫知识。”

在本次访谈的最后,初佳伟祝福大家心想事成,万事胜意!

文案 | 庄子越 张沁涵

图片 | 初佳伟

编辑 | 陶艺 郭昊天

供稿 | 张沁涵

发布 | 郭力源

审核 | 封莹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