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30年老散户的上海滩炒股故事,没有广为流传的杨百万、林园、但斌那么轰动;没有惊天动地的茅台(600519)、格力、万科十年百倍神操作;也没有忍辱负重、屌丝逆袭的励志鸡汤。
看着很平淡,但很真实。
30年如一日,选股凭常识,买卖靠感觉。他有自己的投资纪律,规避老千股,不追涨不杀跌,不轻易跟风也不随意割肉,不上杠杆,赚到钱适时获利了结……
更重要的是他有自己笃定的投资信仰。
作为工薪阶层,30年炒股生涯让他很好地分享到了中国股市带来的资产性收益,让自己的财富实现了复利增长。
老八股和老舅公
年轻的股民估计很少有听过“老八股”的。老八股是指90年代初最早在上交所上市的八只股票,是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A股历史产物。
我还在老家小县城、尚不知道股市为何物时,我就从同样不知股市为何物的爸妈口中,听到过这个词。因为我爸爸的舅舅,也就是我的舅公,是炒过老八股的第一代上海滩老股民。
我爸妈时常提起舅公炒股很厉害,有时候说嗨了,就会把点落到老八股上,仿佛他们也跟着炒过老八股一样。
舅公是我们家族的骄傲。
他在60年代从我们那个穷山沟考到了上海的名牌大学,并留在了上海某权威媒体当记者。这在我们那个小地方是非常罕见的。
舅公在上海成家立业后,隔好多年才会回老家。
有一年春节,舅公回来了。吃完年夜饭后,大家庭聊天,舅公说他买了1万股XXX股票给他的孙子,说这是最好的礼物。
这进一步验证了我爸妈说的,舅公爱炒股。
虽然那时候的我完全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但成功地勾起我当时对股票的好奇心。
舅公对我的影响不仅于此,因为他炒股影响到了我老妈。
舅公是清廉的老新闻工作者,工资基本上是唯一的收入来源。
但是,他完全凭借自己的财力,在上海先后买了两套房。前些年还在北京帮助从国外回来的儿子付了买房首付款。
舅公把自己财富的来源归于炒股,这对我妈影响很大。在我上大学时,我妈就鼓励我学习炒股。
我大学毕业以后运气非常好,误打误撞还真踏进了证券相关行业,并慢慢走上轨道。我去上海看望老爸老妈,老爸也喜欢把老舅公接过来一起聚餐吃饭,舅公得知我从事证券工作,非常高兴并时常鼓励。
也有好几次,我看到他在用手机玩炒股APP,对盘面和的关注度比我要高,他也会和我说起自己退休后的生活,炒股仍然乐在其中。
每天看看盘打发两三个小时,然后去散散步唱唱歌跳跳舞 ,另外也会携舅婆一起参团到海外旅游。
关于股票,工作以后和舅公有过几次碎片化交流,但基本上没有怎么深入过,或者说没有很好地找到能深入的切入点。
我自开始投资以来,就是比较zuo的价值投资派,谈股票必论行业发展、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公司管理层、企业估值等等。
而舅公则貌似更关注、政策、热点,他曾经也问过我几只股票,但是完全不在我能理解的范围内,所以很难接话。
记得他年初曾经问过我看好哪只5G概念股,我接不上来,说自己没有研究过。
我一直想详细地了解舅公这30多年来的炒股历程,想知道他是如何在A股赚到了钱,炒股30年有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想知道他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还有投资实践案例。
近期,我带着这么多年来的好奇心,去拜访了他。
杭州高端养老社区看望老舅公
舅公现在已经不住上海了。
2017年底搬到了位于杭州的某高端养老社区,大概100万租住15年,是知名房企开发的医养结合全国标杆项目。
2017年舅公做这个决定时,遭到晚辈的反对。
一是从上海搬到杭州,晚辈照顾不方便,二是对这种付费模式不放心。
但是舅公对自己的决定了然于胸,他觉得养老社区环境非常适合养老,而且这种养老方式更自由更舒服,也不给子女添乱。
尽管晚辈反对,舅公仍然自行、从速地搬了过来,而租住公寓这100万元,也是2017年11月,舅公当机立断卖出股票变现而来。
这确实是非常棒的养老社区,茶馆、咖啡吧、电影厅、棋牌室、舞蹈厅、健康管理中心等非常齐全,而且配套设备高端大气,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社区里的老人们都洋溢着幸福。
舅公见我过去看望他非常高兴,当然最开始的话题是舅公在“嘚瑟”自己2017年租住这养老公寓的英明决定。
因为现在要是租住同样条件的户型,价格大概涨了50%多。而A股在2018年遭遇重挫,他这笔钱完美躲过下跌。
舅公由此说了股市要见好就收,及时享受,还回顾了自己在1998年、2007年股市好的时候,都从账户里提了钱出来买房改善生活。
现在到了养老年龄,股市里的钱更是要提出来享受生活。
现在他的股票账号里也还有些市值,但早就是“零成本”了,即使有任何波动也不伤筋动骨,不过每天还是要看看行情。如有机会就炒一把,找找乐子。
舅公知道我的来意,很快进入状态,开始谈他为什么30年如一日喜欢炒股:
“
一是他认为自己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记者这个职业也让他对新鲜事很敏感,他喜欢去挑战和尝试;
二是他认为自己有做生意赚差价的基因,因为他父亲在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的时候,就是边种地边做牛贩子,他母亲那时候则把自种的甘蔗扛到集市上卖,自己从小深受做生意理念的影响;
三是他认为炒股是最适合人们做的生意,买股票就相当于开公司了,股东即老板,但是不需要管公司找资源搞关系养会计等等,只要做低买高卖赚差价的小买卖;
四是更朴素的动力,就是不安于现状,想炒股赚钱改善生活。
”
1987年炒股的上海滩老股民记忆
舅公的股龄,严格来说,是比1990年成立的上交所还长。
他说自己第一次知道股票,是茅盾的小说《子夜》。
第一次买股票是1987年,当时中国开始实行股份制改革,第一批基本都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因为有别于国企,发展需要资金但是贷不到款、融不到钱,逼不得已才做股份制改革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这种形式在那个年代前所未有轰动一时。
当他听到有家叫电真空的公司要公开发行股票,可以认购100股,10块一股,就想办法认购到了100股。
后来电真空成为1990年在上交所上市的老八股之一。
上市后八只股票都大涨,一千块变成了一万多块。这在当时算不小的财富,他的第一笔股票投资就这么愉快地赚了一万块,赚了十倍。
在舅公卖掉股票后,老八股被继续爆炒又涨了很多。
但是舅公的心态很好,一点也不后悔,他认为赚到了自己该赚的钱就好,卖掉以后就和自己没关系了,这种心态也在他之后30年炒股过程中延续保持。
舅公对中国股市从老八股时代只有8只股票,发展到现在有3000多只股票非常感慨。他认为,这也是中国经济短短几十年飞速发展的缩影,从股份制开始,到交易所成立老八股上市。
他能感受到在当时那个环境下的艰难和挑战。
当时邓小平以“开得成开下去,开不成就关门”的魄力堵住了那些攻击股市的嘴巴,推进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而一旦开闸,发展势头就不可阻挡了。
电影《股疯》中虚构的股票
老八股的赚钱效应让更多人蜂拥而至,老八股里最高的被炒到上万块一股。
当时炒股下单是要在柜台手工填委托单的,工作人员用麻袋装运凭据发票,不像现在直接电脑手机下单。
后来随着股票发行增多和投资者增多,柜台被挤得不够站了。
90年代拍了部叫《股疯》的电影,舅公说画面很真实。
后来人太多,就都把柜台设在了上海文化广场。那时候文化广场每天人山人海,有上万人,像个大集贸市场,再后来各券商纷纷开设营业部才得以分流。
人山人海的交易所门口-电影《股疯》
柜台手工填单-电影《股疯》
舅公对股市早期的上证指数点位走势记忆犹新,他回忆上证指数从100点起点开始上涨,由于供需失衡,股票少、股民多,短短几年时间上证指数被疯炒至1500多点。
后来监管层连发12道金牌,人民日报也在头版头条发表社论对股市爆炒进行抨击,上证指数又开始暴跌,最低跌到过325点,很多股民那时候亏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然后上证指数又开始快速上涨。2000年随美国互联网泡沫上证一度涨到了2000多点,但后来泡沫破灭,上证指数阴跌好几年,股市无人问津。
我还听到了不少90年代A股好玩的事:
▼
比如90年代初,A股有个很特殊的打新机制叫新股认购证,30块钱买一张认购证,不中签不退款,收上来的认购款用于慈善福利,就跟30块买彩票一样的,又不能确保中签了就赚钱,加上监管和媒体一直提示风险,所以很多人不敢买。
而上海一批胆大的股民购买了大量新股认购证,由于中签率高,当新股上市后又爆炒,所以这批人通过新股认购证发了财。
舅公那时候没买太多认购证,所以中签少赚不多。他认识一个股友,借钱买了很多认购证,很快就赚到了100多万,但是快速暴富也让他对股市更加雄心勃勃,那时候券商配资很容易,他加杠杆到200多万入市炒股,那会又是T+0交易制度,又没有涨跌板限制,这哥们遇到行情波动没几天就爆仓了,百万财富瞬间归零,欲哭无泪,后来舅公也再没见到他来营业厅。
▼
90年代中还出现过独特的转配股制度,是指上市公司要配股融资,但是有些上市国企,控股股东拿不出钱来认购配股,就把这部分配股进行转让。但是由于那时国有股在二级市场上是没有流通权的,国企对应的配股也就没有流通权,所以这部分转配股相对流通股配股价就有一定折价。
不过当时愿意买没有流通性配售股的股民不多,但随着之后政策改革,这部分配售股也获得了流通权,那些当时买了配售股的人又赚了一大笔。
舅公当时就买过“东方明珠(600637,股吧)”和“原水股份”的转配股,人弃我取,眼光超前,也是他炒股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
由于国有股和法人股很长时间没有流通性,导致大股东和公众股东在利益机制上是背离的,上市公司在股份全流通以前,经常沦为控股股东坑股民做利益输送的工具,控股股东和股民持有的股票理论上是“同股不同权”的。
这种制度下,股民想要通过分享上市公司成长来获利基本上是空谈,而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想从根源上解决这个制度问题。
虽然出发点是很好的。
但是,舅公回忆说开始股民们是很恐慌的,反对声音很多,因为股民把全流通理解为扩容,股市在阴跌多年以后继续下跌,上证指数在2005年6月竟然跌破1000点至998点。
后来随着一系列利好强力推出,再加上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法人股为获得流通性,给公众流通股东进行各种补偿让利方案,流通股民在尝到甜头以后,由谈股改色变,转为押注股改对价方案。
股改后复牌暴涨的财富故事不断上演,更是刺激了更多人涌入股市,A股迎来了2006-2007年最壮观的超级大牛市,创下6124历史最高点。
舅公认为股权分置改革是A股非常重要的制度改革,评价很高,而股改能成功,和推出的上证点位关系很大,那是阴跌多年的大熊市,上证跌到1100点已经非常低了,很多股票都跌无可跌,再差也不过如此,不改革还能怎么样呢?
亲历了中国股市的从零开始到一步步发展,舅公把中国股市比作新生儿,新生儿有很多毛病,而且总是哭哭啼啼的,所有新生事物在刚开始总会出现种种问题,但也会有不断的纠错,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早期中国股市确实是像赌场,而且是庄家横行的不公平赌场,但是这些年,中国股市在不断试错中进步完善,即使现在仍然有各种问题,但是国外成熟股市都上百年了,中国股市短短30年发展成这样不容易,要给一定的容错空间。
30年小小散户的炒股心得
在听了舅公对中国股市大事件的亲历回忆后,我其实更想知道舅公自己的炒股总结。
作为上海滩第一代老股民,30多年有什么炒股心得和投资理念。
舅公则一直强调自己是小小散户(我就称之为老散户吧),没有什么投资体系。
作为散户,最重要的炒股心得是,不要追涨杀跌, 不以涨喜不以跌悲;股票是有脾气的,炒股要摸清楚股票的脾气,炒自己熟悉的股票;不能抱着暴富的心态炒股,赚了差不多就要获利了结,装到口袋里的才是利润;千万不能借钱或者融资炒股。
只有这些朴实无华、不成体系但最真实的大白话总结,我只好再尝试用碎片化的对话设计来还原他的炒股逻辑。
怎么选股的?
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回避有造假和欺诈嫌疑的老千股,以及看不懂的妖股(反复强调)
国有背景的会更放心些,因为更不容易造假,也不容易退市
要炒行业和业务方向有发展前景的股票,会持续关注长期跟踪
没有人气的冷门股不炒,股价长期不动很难赚钱
不做财务分析,因为搞不懂财务,看得头疼,通过生活和工作接触判断公司的质地
会有长期观察的股票池,熟悉股票的脾气,不熟不做。
怎么买入的?
短期涨幅过大的股票不买,从不追涨,总会等到回调买入机会
没有所谓的估值体系,买入主要看日线月线年线,看趋势走得好不好
看好的公司如果连续下跌在低位缩量,是好的买入点
分批买入,不会一次性就建仓完毕,跌的时候要能有子弹补仓
总结了一套散户全年买卖交易周期规律。比如春节前买股票,因为那时候机构要分红发奖金,就会抛股票,股票比较便宜;春节后又会有投资计划做出来重新建仓,春节前买股提前埋伏;两会前一般会有一波股票行情;五六月份最好仓位轻一些;国庆前一般会有一波秋收行情。
怎么持有的?
一般会持有几个月,套牢的话持有时间会长一些,最多的持有过两年(他认为和普通股民比自己是中长期投资)
看趋势线,买入以后如果股价走势很好,保持向上趋势,就会持有
持有心态是如果股价小幅上涨反而踏实,如果快速上涨反而会睡不着觉
一般同时持有五六只股票,如果某只股票涨多了,会把涨多的股票卖掉,调整仓位给没涨的股票。
怎么卖出的?
会看大势,如果大势不好了会卖
短期涨太快出现回调了,或者看着涨不动了会卖
不要过度贪婪,觉得自己赚得差不多了会卖。卖出后再涨多少都和自己没关系了,不懊恼,吃鱼不用从头吃到尾,吃中段最好
经常被套,但被套了不会轻易割肉,股市毕竟不是赌场,总体是向上涨的,跌多了会弹回去的。
那么,股市对舅公意味着什么?
“
老婆说我爱股超过她,炒股确实是我莫大(博客,微博)的乐趣,30年几乎每天都会花时间看股市。
股市是充满魅力的,影响股价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你永远不知道你手上的股票明天涨还是跌,这是很好玩的。
确实,炒股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股票的复利增长给自己带来了财富的增长。
”
最后,舅公即兴赋诗一首,作为炒股箴言:
股海茫茫难觅边
变幻莫测咋赚钱
理念心态皆端正
风波浪里尽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