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张大嘴巴看看药吃下去了没?”“我没病为什么要吃药。”“你先张大嘴巴。”“我要上厕所”。“来,先把药吞下去过一阵才能上厕所。”这样的对话每天都会在广州市受助人员安置中心上演,从事护理工作已有28载的李桂云对此已见怪不怪,“有些精神病人会偷偷藏药,即使吞下去也会到厕所抠药,我们对精神病人的服药要求是服药到肚。”自担任广州市受助人员安置中心护理部部长以来,安置区的安全就成了李桂云最操心的事情,在一次次躬体力行中守护受助人员安全与周全,她说,“作为第一届护理部部长,至少要把标准化的东西做出来。”

优质护理经验交流会范文_护理优质经验交流发言_优质护理经验交流

“跟他们相处时间长了感觉都是可怜人”

李桂云的护理生涯始于1995年,彼时她从卫校毕业,经过内科、外科、急诊科、ICU等多个科室的历练,2010年她加入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成为一名精神科的护士。那时初出茅庐,面对精神病人尤其是急诊科的精神病人时,害怕的情绪也曾经困扰着她。李桂云怕过但从未退缩过,在知道精神病人服药以后,其实跟正常人没有太大区别,她尝试着与他们进行沟通。“跟他们相处的时间长了,就能体会到,他们被精神疾病所困扰,也是世间的可怜人。”

积累了整整十年的精神病人护理经验后,李桂云受命到新成立的安置中心“开荒拓疆”,负责安置区组建和受助人员接收、护理等工作。作为一名“开荒牛”,李桂云要面临人员配备不足、受助人员身体状况复杂多变、护理工作艰巨繁重等状况。“我是安置中心第一届护理部部长,至少要把标准化的东西做出来。”她秉持着这样的信念,从制度建设、人员培训、环节管理等方面入手,一步步抓牢抓实护理工作,逐步完善护理制度、流程及预案120余项,建立健全了三级护理值班机制,全面铺开培训考核。那段“兵荒马乱”的时间过后,李桂云整整瘦了十斤。

“我们安置中心90%以上受助人员都是慢性精神病人”。所谓慢性精神病人,李桂云解释说,是患有精神病的时间非常长,有些病人可能长达十年之久,无法准确表达,且可能患有其他疾病,几乎沟通不了,即便已经取得他们的信任也只能进行简单的对话。“有时候问多了,他们就烦了,会有情绪起伏,而且他们反馈的内容也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沟通不畅造成一定程度的护理困难。”

“从他眼神我就知道他还记着我”

2020年7月15日起,陆陆续续有受助人员被安置到安置中心,由于人手不足,李桂云也得顶上,她也是那个时候认识了阿启(化名)。

阿启今年有四五十岁。其实李桂云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来自何方,来到安置中心的人境况大抵都是如此的。阿启前些年患脑梗后留下了后遗症,双腿不能行走,一直坐在轮椅上,人很沉默,话不多,脸上罕见有什么表情,视线偶尔跟着眼前的活物移动。看着阿启不言不语坐在一隅的样子,李桂云就给自己立了个“军令状”:我一定要让他站起来。

经过评估,发现阿启的肌力可以支撑,在安置中心的第三天,李桂云一边鼓励一边搀扶着阿启从轮椅上慢慢起来,当阿启抖动着双腿,看到了久违的风景时,不善表达的他双眼发红、噙满泪水。之后社工、护士一天三次地轮番上阵,一年以后,阿启已经可以借助助行器行走了。雁过留痕,这是李桂云珍藏于心的记忆,即便她现在不再从事一线护理工作了。李桂云说,“他看到我的时候会一直盯着我看,从他眼神我就知道他还记着我。”

不知不觉,李桂云在安置中心已经服务了三年了,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护理部的青年快速成长,逐渐从护理“小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专业护士,李桂云还有几年也要退休了,她说,“在当下最大的目标是更加着力人才培养,改变大众对精神病人的一些看法,还有好好照顾他们吧。”

采写: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通讯员 李国全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迪 郭思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