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以来,同济大学黄岩区美丽乡村教学实践团队历经十年,先后开展多个村庄规划实践。在“千万工程”指引下,我们对曾经“脏乱差”的沙滩老村、近乎荒废的“空心村”乌岩头村等地开展有机更新规划建设,使之蕴含古韵又焕然一新。校地合作开展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探索成果也受到多方关注,2018年8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进行专题报道。在实践基础上,我们总结出《黄岩实践——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探索》《乌岩古村——黄岩历史文化村落再生》等系列理论和技术方法成果。下面,就我们开展浙江美丽乡村规划工作的经验和启示作精要汇报。

一、浙江美丽乡村规划的经验

(一)美丽乡村规划的核心“三个三”。

坚持“三适原则”。一是适合环境。浙江省内地形、地貌环境复杂多样,应当因地制宜,利用好自然地形地貌的景观特征,实现差别化发展。二是适用技术。采用地方传统技术优势、地方材料和建造工艺进行建设,全面提升乡村宜居水平,逐步实现乡村现代化。结合减碳目标,因地制宜地开发“宜居”的系统技术方案和技术产品,融入乡村规划布局,指导高质量乡村建设。三是适宜人居。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乡村人居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美丽乡村规划要统筹做好乡村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满足村民各项生活需求,切实为乡村人居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遵照“三位一体”。一是产业经济发展。乡村自身的“造血机能”是社会文化和空间环境建设的经济基础,可以为乡村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适合地方资源条件、发挥地方传统特色的产业增长和培育,可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吸引年轻劳动力留在家乡创业发展。二是社会文化发展。乡村文明的灵魂,即注重村民自身发展,尊重村民意愿,维护村民权益,传承地方乡土文化,使得乡村文明不断推陈出新,也是乡村产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和意义所在。三是空间环境发展。这是乡村产业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物质载体,空间环境的改善,可以促进乡村产业经济能级提升,并为乡村社会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

综合“三个层次”。一是乡域层面。以“乡域”为单位组织“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从整体上根据各村优势明确发展定位,指导建设发展重点,并协调村与村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二是村域层面。以“村域”为单位组织“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有利于乡村社会自治和社区发展,以村内乡土文化建筑为承载,使其得以凝聚和强化。三是村庄层面。在“村庄层面”实施“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便于空间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置。可以美化环境,增强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信心,为培育乡村自身的“造血机能”带来更多的资源。

(二)美丽乡村规划的关键“四招式”

第一招:文化定桩。在保护和利用好乡村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发展乡村文化。如同建造房屋“打桩”打好文化根基,才能使乡村具有自身的特色,为下一步的乡村发展树立文化灵魂。

第二招:功能注入。通过给乡村注入现代化的宜居功能、因地制宜培育多样化的产业功能,提升与城镇共同竞争发展的能力,结合村庄改造建设,使村庄成为当代生产生活的载体。

第三招:点穴启动。采用“点穴启动”的方法,遴选“一举多得”、规模适当的公共环境建设项目,通过建设,改变乡村脏乱差的旧貌,树立乡镇和村干部的威信,让村民自愿接受,并积极支持下一步工作。

第四招:柔性规划。乡村的规划和建设要“柔性”进行,通过“陪伴式规划”方法,把村民、村干部等各方利益主体的意见和力量综合起来推进工作。

二、浙江美丽乡村规划的启示

(一)美丽乡村规划需要避免的五个误区

误区一:一个标准。要针对不同气候地域、不同经济地区、不同文化地理等差异性,采用适合的方法与路径,要区别对待。误区二:“涂脂抹粉”。避免表面的墙体和屋顶涂刷,而是要强调传统村落再生的内生动力,培育自身的“造血”机能,使其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误区三:一蹴而就。要根据实际,分阶段、有步骤地逐步推进,使得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既可以是当下的一个完整项目,又是未来整体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误区四:大拆大建。要甄别其传统文化价值,辩证对待“旧”与“新”,充分挖掘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其历史文化特色,加强其历史文化与当代性的嫁接,去芜存菁,从而形成独特文化魅力。误区五:微缩盆景。要注重保护传统村落整体的历史环境,做到既有“主角”、又有“配角”,共同唱好一台戏,在保护基础上传承利用和发展,在发展导向下进行保护和有机更新。

(二)更加站高城乡关系的新视野

通过美丽乡村规划,促进区域道路交通、教育文化和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在城乡协调发展中统筹布置,把过去我国城乡“二元对立”发展成为城乡“二元融合”关系,从而开创城乡现代化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之路。

(三)高水平的规划及其规划建设人才很关键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校肩负培养人才的使命。2018年2月6日,作为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在黄岩区挂牌成立,秉持“理论引领、实践示范、科学普及”理念,“在地化”培养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

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村庄规划典型案例_村庄规划经验做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