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脱贫:贵州“金鸡”鸣响脱贫号角 克东林下养鸡走向致富

WangYu2018/11/27

养鸡致富经_致富经养鸡视频_致富网养鸡

中国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

“金鸡”鸣响脱贫致富的号角

坐落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的金鸡农庄,入眼是一栋栋的标准化“鸡别墅”掩映在经果林之中,一群群小鸡在树林下草丛中悠闲地寻觅食物,在“鸡别墅”旁边,鸡苗育出室整齐排列,室内鸡苗“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在金鸡农庄的养殖场里,来自周边村寨的村民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倒鸡饲料、打扫鸡舍、捡鸡蛋相关工作。

“我是2017年3月,在村合作社的介绍下到金鸡农庄务工的,每天负责的工作就是喂鸡、给庄园除草,一个月能得到2000元的工资。”大塘河村的贫困户余廷珍已经70岁的高龄,但身体还很硬朗,十分精神。

金鸡农庄是安顺市最大的禽苗育雏基地,年育雏禽苗规模为260万羽,年产值近3000万元。为帮扶周边村寨的贫困户,金鸡农庄与当地村支两委牵头,让年纪大、行动不便、有特殊情况的贫困户到农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并每月支付每人不低于2000元的工资,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

不仅是为贫困户提供务工机会,金鸡农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在认真分析西秀区贫困农村自然条件的基础上选准扶持产业,通过“1121”扶贫工程+“托三放九”养殖模式+“五统一、一回收”的新型扶贫模式带领了8个乡镇700余贫困户发展养殖致富。

“‘1121’扶贫工程也是我们制定的一个扶贫目的,即带领各乡镇以一个合作社为单位,必须带动100户贫困户,以养殖200只生态鸡计,确保每户增收10000元以上。同时,我们还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2月,由公司育雏并做好疫苗,再将鸡苗下放到贫困户手中的‘托三放九’模式。加上统一鸡苗、统一防疫、统一养殖模式、统一粗粮喂养、统一品牌,保价回收的‘五统一、一回收’, 形成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方式,降低贫困户养殖的风险,确保贫困户脱贫致富。”公司副总经理郭崇涛介绍道。

“我们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根据对畜产品需求订单,结合各乡镇不同的地理位置、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养殖习惯和养殖特点,在岩腊乡、七眼桥镇等8个乡镇15个养殖点发展了林下禽蛋生产。”郭崇涛说道。在西秀区良好的林地资源和生态优势基础上,结合当前广大群众对畜产品安全、健康、生态的需求,金鸡农庄选择林下生态散养蛋鸡养殖项目,打造出自身优势特色畜产品,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并形成了“黔山屯”系列产品商标品牌。

为了进一步形成“大生态养殖”、“大扶贫”、“大数据”扶贫产业链,提高“黔山屯”系列土鸡、土鸡蛋知名度,开拓市场,公司还积极参与西秀区政府组织的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农产品推介会,并成功与多个政府部门及大型商贸公司签约,形成安顺、贵阳线下门店,线上网络销售,并外销至广州、上海、深圳等市场,目前已与上海签订日供应10000羽高原生态鸡的供销合同。

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产业才能持续发展。2017年,在西秀区政府的支持下,金鸡农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了以休闲娱乐、原生态农业观光为主的,集禽苗育雏、林下生态规模养殖、休闲体验“三位一体”的农旅结合生态田园综合体农庄和康养基地的“金鸡农庄”,通过农庄来吸引安顺、贵阳、广州等地客户,亲身体验原生态种养殖农业,更好地把安顺原生态品牌产品推出贵州走向全国。

目前,农庄项目已带动二铺片区大塘河村、二铺村、大齐鹞村等村农户参与养殖,其中贫困户50户。通过种养殖的有效结合,既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使农户即使在没有种植收入的空白期,在养殖方面也能有事干、有钱赚,真正做到以短养长。

为助推脱贫攻坚,带领百姓脱贫致富,金鸡农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崇涛信心十足:“公司将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山地生态农业,充分利用全区坡地、退耕还林地、经果林地通过推广双堡镇大坝村、岩腊乡松林村林下鸡生态养殖模式,大力发展林下鸡生态养殖,形成山地特色畜牧业发展模式。目标是2017年至2020年在岩腊乡、杨武乡、新场乡、鸡场乡、七眼桥镇等地,逐步发展林下鸡生态养殖,养殖规模达到150万羽,带动全区1500户贫困户养殖致富。同时,积极开发深加工产业,形成产业可持续发展机制链条,有效地助推脱贫攻坚战。”

致富经养鸡视频_致富网养鸡_养鸡致富经

齐齐哈尔克东:林下养鸡助村民走向致富

“我现在在家门口干活儿,一个月能挣2000元,这一年收入也不少,干得可有奔头了。”在山湾林下生态鸡专业养殖合作社做饲养员的尹树堂笑着对记者说。

给尹树堂带来好收益的山湾林下生态鸡专业养殖合作社,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乾丰镇福建村发展的扶贫产业。

福建村上世纪80年代曾经荣获过“全国绿化千佳村”的荣誉称号,村里生态好、森林覆盖率高,为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2017年6月,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的山湾林下生态鸡专业养殖合作社正式成立,当年引进东北农业大学培育的优良鸡雏“青脚麻鸡”3000余只,并雇了几个贫困户做饲养员,让他们多一条增收道儿。

合作社的台子搭起来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大戏”就得唱好。

为把品牌树起来,合作社注册了“山湾”牌商标和“山湾林下生态鸡合作社”微信公众号,编辑制作了产品宣传短片,设计印制了产品包装盒。2017年出栏林下鸡1800只,远销北京、天津、哈尔滨等各大城市,实现纯收入7.8万元,合作社拿出4.35万元用于带动全村145户贫困户,户均分红300元。留下母鸡1000只,日均产蛋近500枚,每枚鸡蛋价格1.5元,通过微信和电商平台推广销售,生态鸡蛋已进入克东的4家大型超市销售。

尝到了特色产业带来的甜头儿,合作社的干劲儿更足了。今年,合作社扩大了养殖规模,从东北农业大学购进鸡雏6000只。

记者走进合作社的大门,就看见一只只体态健壮的公鸡和蛋鸡从树林里扑腾着翅膀奔过来。尹树堂一边忙着喂鸡一边对记者说:“我们养的林下生态鸡优点是肉质嫩,生态无污染,一年4次防疫由东北农大负责,不用我们操心。这6000来只鸡平时就散养在林地,喂玉米、小麦、豆饼这些纯绿色饲料,再吃些林里的虫子、草根,好养活,价格也好。”

合作社雇用了尹树堂在内的3名贫困户做饲养员,每人年收入达2万元。通过特色养殖的富民产业,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都有了大变化。“以往家里日子过得紧巴,人都没啥精神,现在收入高了,腰杆子也挺起来了,乡里乡亲的都替我高兴呐。”

合作社在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同时,也不忘给普通百姓送去实惠。

克东县政府办驻福建村工作队队长孙东宇告诉记者,经过6个月的精心养殖,林下生态鸡即将出栏4500只,冬季预留蛋鸡1200只,合作社采取“企业+合作社”直销的模式扩大销售渠道,预计实现纯收入15万元,工作队和村“两委”商量之后,决定拿出6万元为在村居住的福建村非贫困户每户交纳200元电费,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