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在宜信的一个管理会上,唐宁提出互联网金融(网贷行业)风险很高,一人多贷和团伙欺诈现象频发,要不要把宜信的数据全部拿出来给行业同仁共享查询,否则各家都是信息孤岛也缺少风险互通。尽管声音不一,但最后还是决定,作为行业领军者,我们需要有责任有担当。于是有了今天的致诚阿福……”
《投资快报》记者获悉,9月13日,北京宜信致诚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致诚信用”)总经理赵卉在“2017阿福有约风控研讨会全国行”深圳站现场,向近200位慕名而来的深圳当地及周边地区互金小贷行业同仁讲述着致诚阿福共享的故事。
互金市场变化快 风险不容小觑
如果回顾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从2014年到现在的发展历程,便会发现深圳这座城市在这历程当中的重要之处。从2014年1月和3月连发两条“意见”鼓励互金发展,深圳的互金企业便在得天独厚的政策环境下急速发展。到2015年年中,互金企业超过1200家,P2P数量居全国各省市第一。然而“野蛮生长”中带来的平台道德风险,以及欺诈和多头负债等信用风险频发,严重威胁着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国家监管趋严,根据媒体报道,从2016年网贷合规元年年底,深圳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数为360家,居全国第一。但是,2016年全年深圳退出市场的平台达到230家,等于每1天半深圳就有一家P2P退出。而到了今年7月底,深圳市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为308家。
大浪淘沙虽是行业发展的常态,但对于赵卉而言,行业面临的状况却让人心忧:“互联网金融机构由于缺乏共享机制,数据分散在各个机构中,导致行业多头负债和有组织的欺诈现象日趋严重,这是目前最主要的风险点。如果风险未能及时防控,很可能会引发信用风暴、系统性的行业风险发生。未来十年网贷行业发展的关键是防控信用风险,有效规避信用崩盘的出现,行业需要更多机构的通力合作来打破信息壁垒。”
共享防御严峻风险
“2015年6月,我们推出了“阿福风控云平台”,把独家对接的宜信10年全量借款数据免费向行业开放查询,并且把经过人工验证核实的风险名单也免费向同仁开放查询,是一种单向共享。”赵卉在研讨会中介绍致诚信用坚持帮助行业提升风控水平的使命时说道:“很多机构查询一年之后发现数据是真实的,及时更新的,对他们的信审风控有极大帮助。于是有机构客户看到了宜信的‘真’和‘诚’,便愿意和我们一起在风控上合作,共享共赢,于是便有了2016年12月我们推出的阿福共享平台,和各诚信机构一道,共同打造一个风险管理及金融科技共享云平台,实现了从最初的单向共享到如今的多元共享。”
据了解,作为一个持续升级输出更多金融科技与风控经验的共享平台,阿福平台已经迎来了其第三个年头, 而其“助力互金小贷行业提高风控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这一使命未曾改变。 阿福共享平台坚持诚信共享、有效共享、免费共享。不以盈利为目的,以降低行业风险、提高行业风控水平为己任。
“目前共有723家行业机构成为阿福平台的客户,85%以上是互联网金融和网贷公司,也有小贷、消费金融、银行、保险等行业。”赵卉介绍阿福平台未来发展时说道,“阿福平台是生态的大家庭,我们会持续孵化和创新,未来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向行业输出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
风控该如何与时俱进?
尽管行业的主要风险依然集中在多头负债严重和有组织的欺诈泛滥等现象上,但也出现了新的趋势。比如欺诈上手段不断翻新,且趋于科技化、专业化、规模化,也更具有隐蔽性;多头借贷也很严重,到其他家机构借的越来越多,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单家循环贷短期比率也越来越高。从阿福平台的数据来看,截至2017年8月,多头借贷预警总次数达956万次。其中,在2家及以上机构申请借款的总人数达291万人,在5家及以上机构申请借款的总人数达66.3万人,同一借款人最多向30家机构申请了借款。
“另外,密度数据也在转移。现在消费更多是通过微信、支付宝,我现在再拿到的银行账单上消费比例降低,对于我们现在做传统资料评估客户还款能力,难度也是在增加的。”致诚信用产品总经理王博从事风控工作十余年,曾担任宜信反欺诈部门负责人,帮助宜信从零开始组建了一支反欺诈团队,具有丰富经验。她认为:“我自己也是作为一线的风控同事,所以好的风控产品应来自于真实业务场景,从贴近业务的角度出发。并且现在如何降低风控成本、有效提高整体运营效率至关重要。”
“我们也在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比如在反欺诈领域,我们依托宜信风控对反欺诈的深刻理解和经验累积,对于欺诈客户的造假手段识别,以及通过构建客户知识图谱、社交关系网络,从更多维度识别隐蔽性欺诈、团体欺诈预警等方面,致诚信用都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近期推出的“福网”这一强金融属性的风险名单类验证产品,就是对这些心得与经验的提炼。”王博介绍说。
曾担任台湾征信中心信用评分组负责人、主导开发台湾第一套通用型个人信用评分的致诚信用副总经理赖柏志同样认为产品尤其评分需要与实际相结合:“若是单单仅以数据的结果就完成评分模型的建制,往往会导致在实际业务运用上出现很大的落差,因此评分不该仅由模型驱动,而应该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也是评分需要与产品、业务进行结合,好的信用评分不单单注重数据,更要懂得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