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 “贵州黄牛就像一颗颗散落在民间的珍珠,只有串起来,才能璀璨夺目。”贵州黄牛产业集团董事长杨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贵州黄牛产业集团正努力推动肉牛养殖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
贵州黄牛产业集团董事长杨力
龙头带动打造“贵州黄牛”全产业链
据介绍,生态畜牧业是贵州着力打造的12个农业特色产业之一,而肉牛产业正是生态畜牧业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贵州省牛羊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专门针对“产业链条不健全、规模上不去、标准不规范、品牌不够响”等诸多难题,提出了“抓饲料促规模、抓屠宰促加工、抓市场促销售”这三项高质量推进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要举措,指出了全省肉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关键环节。
贵州黄牛产业集团聘请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画家石金库(左三)先生为乡村振兴文化大使,图为石金库先生向黄牛产业集团赠送其作品《三牛精神图》。
为了发挥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2020年3月,在全省牛羊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贵州黄牛产业集团经省国资委批准成立。成立一年多来,通过整合全省优质黄牛资源,实施“搭平台、补短板、聚产业、降成本、增效益、优服务”系列举措,基本构建出了以“平台引领、统筹资源、加工提升、外联销售、配套物流”为核心的贵州黄牛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实现了养殖、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的有机衔接。
当前,贵州黄牛产业集团正继续致力于良种繁育、养殖育肥、饲料供应、技术服务、屠宰加工、市场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的完善,计划于今年完成控制能繁母牛10万头、改良利用草场10万亩、控制年出栏500头以上育肥场100个、销售肉牛5万头、销售金额10亿元的总体目标。
降本增效夯实“贵州黄牛”养殖基础
品种优、品质好是贵州黄牛的先天优势,贵州拥有关岭黄牛、思南黄牛、黎平黄牛、威宁黄牛和务川黑牛等一批优质品种,其中,关岭黄牛和思南黄牛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良好的自然生态造就了贵州黄牛皮毛鲜亮、膘肥肉满的优良品质,肉质筋道紧实,肌肉含量高而脂肪含量少,还有纵横交错的“金钱”纹理,兼具内在和颜值。
关岭黄牛
但贵州黄牛也有长势慢、生长周期长(可达3年)等劣势,加上贵州山区不适宜饲草料机械化种植以及物流成本的制约,养殖成本过高。投资大、见效慢,严重影响了贵州黄牛规模化养殖的推广。
“纯种贵州黄牛受到冲击,种质资源的优良基因开发与保护势在必行。”杨力说,贵州黄牛产业集团通过“围栏轮牧”养殖模式的探索,饲草料体系建设及繁育、育肥等关键技术攻关,初步实现了贵州肉牛养殖的降本增效。
“围栏轮牧”养殖模式
“围栏轮牧”是圈养“补饲”和轮流放牧的有机结合,既保障了养殖效果又维护了生态平衡。经对比分析,该模式比传统舍饲养牛在固定资产投入及饲料成本方面分别能降低20%和40%。同时,通过省外集中采储,省内酒糟饲料化、订单式种植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了饲草料成本。采用的冷静输配及其综合配套技术,还可让繁殖率提高2—3%。
订单种植的饲草料——紫花苜蓿
通过实施一系列工作举措,贵州黄牛的养殖基础很快得到夯实。贵州黄牛产业集团总经理喻汝星向记者介绍,目前,贵州黄牛产业集团已在关岭、德江、黔西、六枝、思南、威宁、黄平、凤岗、习水等产业基础好的重点县(区)合计成立了9家项目公司,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规范化种草养牛项目,持续扩群增量。目前,集团在全省范围内共控制育肥场50个(其中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4个)、牛只33000多头(其中能繁母牛17000多头)。
关岭县上关镇长冲标准化示范养殖场
有了养殖基础,贵州黄牛产业集团还对关岭、大方等地的屠宰场进行升级改造,屠宰能力提升至每年20万头,并辐射到周边市州,逐步打造出西南地区示范性屠宰加工基地。贵州黄牛产业集团出品的黄牛肉产品完全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加工,分冷鲜、冰鲜、热鲜及深加工产品等。
品牌打造“贵州黄牛”助力乡村振兴
好品质产品还需要好品牌输送。长期以来,贵州黄牛面临“品质不错、品牌不响”的尴尬境地。为此,贵州黄牛产业集团积极打造“贵州黄牛”公共品牌以及“贵州黄牛——中国和牛”“1+N+X”品牌体系,提升贵州黄牛整体品牌价值,让贵州黄牛肉走出大山、走上全国餐桌。
进入各大超市的关岭牛肉
通过市场营销机制的创新,产品体系、营销体系、品牌体系的建设,贵州黄牛产业集团在全国搭建起大湾区、上海、两湖、成渝四大区市场网络,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经销商和零售商,并逐步打开了中高端市场。2020年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实现销售2亿多元(1万头牛)。
杨力说,通过打造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生态产业链条,贵州黄牛产业集团在推动黔牛出山、助推贵州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做大做强的肉牛产业,也带动了上游贫困户发展黄牛养殖和饲草种植,为促进农户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