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家出台《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已经过去近10个月,院外护理服务模式在市场以及政策的洗礼下,不断突破和创新, 为了更好的配合和促进国家分级诊疗政策,这种其中慧兰医疗推出的“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合作护理服务模式首次在国内进行尝试,并高度吻合了今年8月份出台的《关于印发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政策,政策中明确指出,每个试点城市中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形成以城市三级医院牵头、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康复、护理等其他医疗机构参加的医联体管理模式”。两项政策在“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合作护理服务模式下相互融合,良性发展。

[ 文章摘要 ] 本研究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形式,联 合医联体建立“互联网 +”医院 - 社区 - 家庭合作型护理服务模式。本文介绍该 模式的组织构架、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项目、不良事件处理流程、各方职责、 风险防控机制、价格支付标准、信息化平台建设及管理方法 ;分析该模式的发展现 状及建议,经过前期准备和实践,合作型护理服务模式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互联网 +” 医院 - 社区 - 家庭合作型护理服务模式打通护理和互联网结合通道,提高了患者及 护理人员满意度 ;增加护理工作方法,使护理工作边界延伸 ;为我国护理服务模式 提供新思路。

作者:王莉 付阿丹 黄艳 易兰 李凡 中国护理管理 2019 年 11 月 15 日 第 19 卷 第 11 期

[关键词]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服务;医联体

正文:

“互联网+护理服务”是将临床 护理、重症监护、护患关系、护理教 学、护理科研、出院随访、康复指导、 养老护理等传统护理工作与移动互联 网、云计算、大数据交叉融合的护理 模式 [1-2]。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 可穿戴式诊疗检测设备的普及以及人 口老龄化,互联网与护理服务的关联 日益紧密 [3-4]。在我国,患者出院回归 家庭或社区后,往往因得不到连续性 的护理而导致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健康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患 者可能需要再次就诊、入院,从而导致 门急诊、住院部床位的使用率升高 [5-6], 患者的医疗费用增加,严重者导致病 情恶化甚至死亡。因此,从医院向社 区及家庭转移是我国现阶段护理研究 关注的重点 [7]。美国通过对围出院期 患者开展促进健康护理连续性和协调 性的一系列活动,以达到患者从医院 到社区 / 家庭的安全顺利过渡。护理 活动的照护场所不仅限于医院,还包 括亚急性和急性疾病发病后的护理场 所、患者的家庭、社区医院、专业护 理场所和长期护理机构 [8]。“互联网+ 护理服务”作为高质量和低成本的医 疗策略之一,已经成为当今许多国家 医疗卫生保健改革的重点 [9-10]。武汉 市某三级医院于2018年11月以科研 项目为契机,依托互联网技术,与紧 密型医联体单位联合开展医院 - 社 区 - 家庭合作型护理服务模式。提出 以专科护士为核心,多方协同合作,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及大数据,以“线 上申请、线下服务”的形式开展居家 护理服务工作,为延续护理开辟新的 路径,提供新的参考。

1 “互联网 +”医院 - 社区 - 家庭 合作型护理服务模式构建及实施 1.1 合作型护理服务模式设计理念

研究显示,出院计划、转介服务、 长期护理、随访咨询、对外联络等护 理方式,是解决患者出院后不能得到 连续性专业护理的有效途径,能有效 缩短住院日,提高患者依从性及自我 管理能力,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和生存 质量 [11]。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健 康需求,我院联合两家紧密型医联体 单位开展延续护理构成“1+2”院外合 作运行机制,打造带不走的社区“三级 甲等护理团队”。医院依托信息管理平 台承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范围内 的患者延续护理,将医院管理的数据、 社区筛查、诊断、评估数据及患者在 家庭自我管理数据有效对接、整合、 共 享 , 使 患 者 获 得“ 医 院 - 社 区 - 家 庭”连续管理信息。医院运用信息平 台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网上转诊、 远程会诊、疾病管理、院外护理服务 等管理项目,使患者在家中得到安全、 高质、便捷的优质护理服务。

1.2 合作型护理模式构建

(1) 第一步,明确模式内容。1护 理主体:由我院及紧密型医联体单位 共同承担社区、家庭的院外护理服务 任务。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 [12], 派出具备 5 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和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注册护士, 在全国护士电子注册系统中查询。我 院外派的护士资质在符合国家标准的 基础上要求是省 / 市级专科护士,医 联体单位外派护理人员必须是经过 培训、考核通过的专科护士。2服务 对象 :“2+1”居家患者为我院患者及 武汉市江岸区劳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 / 谌家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或辖区内患者。重点为高龄或失能老年 人、疾病康复期和终末期及行动不便 的 出 院 患 者 。3 服 务 项 目 :结 合 我 院 工 作实际及已成熟开展的居家护理服务 项目,在充分评估环境因素和执业风 险的基础上,遵循出院患者需求量大、 医疗风险低、易操作实施的护理技术 为宜的原则,拟定“互联网+护理服 务”试点项目是 :伤口护理、压力性 损伤护理、造口护理、PICC 导管维护 及糖尿病足护理 5 个方面的专科护理 服务技术。4各方职责 :武汉市某三 级医院定期对社区护士进行培训及技 术指导,按照服务规范、流程制度对 社区医院护理工作进行质量督查 ;社 区医院安排专科护士对患者提供电话 随访、上门访视,将随访资料纳入平 台电子档案进行管理 ;第三方信息技 术平台按照协议要求,支撑与风险管 控相关措施,负责后期电话及护士工 作量的统计工作。5服务价格 :医疗 服务价格收费标准是参照“湖北省武 汉市医疗服务价格手册”中医疗服务 价格收费标准,综合考虑交通成本、 信息技术成本、护士劳务技术价值和 劳动报酬等因素,与网络医疗部、第 三方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协商服务价 格和支付机制。服务价格由护理出诊 费、治疗费、耗材费、固定成本费(含 交通费、保险费、发票)组成。6支付 与结算 :患者通过微信公众号或 APP 进行支付,支付收款方为第三方平台。7护士薪酬分配 : 根据患者护理效果 及服务评价结果,对出诊护士进行绩 效考核,通过医院经财物科发放薪酬。目前,要求护理人员利用个人休息时 间完成院外护理服务,为了充分调动 护士参与院外护理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护士薪酬占医院结算总额(减去耗材 费)的90%。

(2)第二步,制定风险防控管理 机制。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 护理服务流程、医疗纠纷及风险防范 机制、应急处置预案。护理服务前要

求申请者上传身份信息、病历资料、 家庭签约协议等资料进行验证,护士 在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资料全程留 痕,可查询、可追溯,满足行业监管 需求,切实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

(3)第三步,信息平台建立及管理。该平台是由第三方信息公司人员联合 我院信息科、护理部、网络医疗部共 同研发,数据集成平台具有4大功能 模块及医患 2 个端口。功能模块分别 为企业服务总线(提供消息机制供各 业务系统统一交互,以 SDK 包的接入 方式打通三级医院及社区医院 HIS 系 统和院外护理管理通道,形成一个以 患者为中心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 历信息共享平台);主索引(提供患者、 医院、人员、收费项目、电子病历资料、 院外护理服务的统一管理,使 5 大护 理服务类别数据做到唯一、高效快速 检索,从而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综 合管理(平台主要开展网上转诊、远程 会诊、疾病管理、院外护理服务等); 运行监控(提供交互、网络、数据库 等各个层面的可视化监控界面,建立 准入及加密机制)4 大功能为一体的 信息平台。平台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整 体设计,管理贯穿患者护理服务全程, 平台维护由院方及信息开发公司技术人 员共同完成,以确保信息安全。

1.3 合作型护理模式的实践 1.3.1 服务申请及评估

患者或家属通过微信公众号或 APP 手机端进入“互联网 + 护理服务” 信息平台提出申请,上传身份信息、病 历等资料进行实名验证 ;平台收到信 息后,根据申请者的身份、疾病情况、 护理技术难度、健康需求、服务环境、 职业风险等进行分析评估。将社区医 院作为一级护理服务中心,平台会优 先选派社区医院护士,遇到疑难复杂 问题,必要时申请现场护理指导或转诊。

1.3.2 订单确认

患者订单提交前要求详细阅读知 情 同 意 书 并 勾 选 确 认( 电 子 版 留 档 ), 订单提交后平台客服人员会在 24 h 内 与患者联系。经评估认为可以提供护 理服务的患者与医院签署知情同意书 及服务协议。

1.3.3 上门服务

为确保护理人员执业安全每次派 出 2 名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护 士提供护理服务,往返服务地点均通 过企业滴滴出行。达到服务点后护士开 启 APP 实时定位功能,根据需求使用 APP 录音、拍照功能,以确保护士人 身安全。护士应着装规范,携带统一 的护理箱,入户时须向患者 / 家属出 示身份证明,取得患者 / 家属的配合。护患双方要明确了解护理操作可能存 在的风险,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后方可 进行操作。护理服务后,将记录输入 信息管理平台档案中统一管理,并根 据患者的护理问题给予指导及进行后 续护理服务方案的制定。护士在执业 全过程均要求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职 业道德规范和技术操作标准,规范服 务行为,切实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

1.3.4 订单支付及满意度评价

服务完成后,患者通过微信公众 号 /APP 进行订单支付,给予满意度 评价。

1.3.5 随访

服务结束 72 h 内,第三方信息技 术平台安排后台技术人员对患者进行 电话随访,对于特殊情况平台会优先 安排社区医院专科护士上门访视。

1.4 合作型护理模式的院外服务流程

患者或家属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 或下载 APP 通过手机端进入“互联 网 + 护理服务”模块,申请下单及支付; 平台收到信息后依照合作型护理模式 制定的标准进行风险评估及派单 ;护 士接收订单后准备护理用物 ;护士通 过打车 APP 到达服务点,开启 APP 实时定位功能;护士入户时进行自我 介绍并通过 PDA 获取患者信息 ;护士 结合平台资料进行现场评估,护患双 方再次确认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及风险 告知书;护士开展护理服务并记录存 档 ;服务完成后患者或家属通过手机 端进行效果评价。

2 “互联网 +”医院 - 社区 - 家庭 合作型护理服务模式实施中存在 问题及对策2.1 上下联动机制尚不完善

三级医疗机构及其医联体单位的 行政隶属各不相同。医联体单位隶属 于各区级政府下属卫生局部门管理, 由区级财政负责投入,三级医院分别 为省 / 市级政府下属卫生局部门管理 或由高校 / 部队附属管理,财政投入 来源和管理主体各异,所以二者之间 会缺乏有效的联动性。为了促进三级 医院和社区医院的衔接,本模式鼓励 患者将治疗护理意愿转向社区医院, 通过建立畅通的双向转诊渠道和院外 护理服务管理机制,明确医院与社区 医院之间的合作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 发挥社区医院的社会功能 ;将信息管 理平台作为医院 - 社区联动的“中转 站”,通过信息化方式实现患者信息和 医疗护理服务的延续 [13] ;制定切实的 绩效考核机制,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 效率及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价值 获得感。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形成有 效的互联互通,不仅为社区医院提供 延续护理的卫生资源,还有效缓解三 级医疗机构负荷。

2.2 社区医院护理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我国以功能问题解决为前提的护 理专业服务标准化程度不高,各医疗 机构在各专业领域都有自己的“常规”, 公认的指南和标准十分匮乏,尤其在 二级医院或社区医院较为显著。我院 通过开办培训班、导师制指导、床边 查房、远程会诊及线上培训等形式, 实施精准帮扶,帮助医联体单位护理 服务能力的提升。在培训上注重基层 医院的“造血”功能,制定系统化培 训方案,突出“三开放、二培训”即 开放护理管理方法、开放护理核心技 术、开放人才培养 ;培训护理管理者、 培训护理技术骨干。建立有效质量监 控体系,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全 程进行质量督查,以确保护理服务的 落实与质量安全。现阶段,研究对象 为慢性伤口患者、压力性损伤患者、造 口患者、PICC 携带者、糖尿病足患者, 后期会增加服务项目,针对性地培养与 需求相适应的专科护士,提高护理人 员在慢病管理、个案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为护理人员的执业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2.3 职业安全性存在风险

护士虽然可以解决很多护理问题, 但因护士没有处方权,在疾病治疗、 用药等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其次临床 护士大部分是女性,女性护士单独到 患者家里执业,可能增加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我院采取四级防控措 施,一级防控是护理服务前全面评估 及患者身份实名认证,要求医院与患者 双方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及服务协议 ; 二级防控即上门护理服务时必须选派 2 名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护士同 行 ;三级防控是采用人员定位追踪功 能及一键报警功能,遇到紧急情况可 通过报警系统寻求帮助 ;四级防控要 求护士操作时在不侵犯患者隐私的前 提下运用实时录音、拍照功能,实施 护理服务全程留痕,一旦发生医疗纠 纷有据可查,达到护患双方保护作用。

2.4 责权利问题未完全明确

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服务是一个长 期的系统工程,要打破医院-社区- 家庭合作型护理服务模式之间的鸿沟, 需要平衡医院、紧密型医联体、第三 方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患者 4 方在 合作协议中护理服务、信息安全、隐 私保护、护患安全、纠纷处理、支撑 机制、协调机制等方面存在责权利问 题 [14]。因此,模式建立了管理制度、 服务规范、服务流程、价格支付标准、 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流程、护士 培训及考核方案,使护理服务达到一 致化和标准化,降低医疗风险。在实 施过程中发现行动不便及家属工作繁 忙的老年患者对院外护理服务需求量 较大,长期就诊患者及慢病患者订单 较多,少数患者认为价格偏高,也有 部份患者在预约时希望是三级医院或 较熟悉的专科护士上门等现象。可见 规范的管理机制、有效的行业监管、 合理的政策支持有助于“互联网 + 护 理服务”的持续性发展。

3 效果

3.1 上下联动协同发展,促进护理服 务能力提升

通 过这种科学管理、创新融合、权责明确、 互益合作的护理服务模式不仅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及疾病自我护理能力,同 时也使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3.2 加快人才培养,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5 月共开 展护理管理、急救操作、护理应急预案、 专科知识(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 护理沟通技巧等相关培训 66 场 ;组织 护理疑难病案会诊 6 例 ;进行专科技 术指导 9 例 ;开展护理新技术 2 项,研 发新型实用专利 1 项 ;培养社区糖尿 病专科护士 5 名、伤口造口专科护士 6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2名。通过 现场指导、专科培训、操作指导、护 理技术指导等形式,形成“专科对专科, 师带徒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双方人 员形成无缝链接,促进基层医院的护 理技术水平提升,增加了护理人员的 职业认同感及满意度。

4 讨论4.1 互联网 +”医院 - 社区 - 家庭合作 型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符合我国现状

(1)在医院层面。“互联网 + 护理”促进医疗服务理念和护理管理 模式创新,是当今医疗卫生行业乃至 社会各界耳熟能详的高频词。联合医 联体开展“互联网+”医院-社区- 家庭合作型护理服务是医疗护理服务 模式的新尝试。依托三级医院的资源, 可以有效缓解基层社区人员的短缺, 弥补基层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的不 足 [15] ;三级医院可将需要长期护理的 患者转移到院外,减少患者住院天数, 释放医疗资源,提高病床流转率。

(2)患者层面。2017 年,国务院 发布《“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 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强调“医护到 家”将或成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 纽带,可以促进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 之间的融合。随着“银色浪潮”的到 来,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我国成为世 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老年 人口的护理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全社会 关注的问题 [16]。老年人最愿意接受的 一种护理模式是居家养老,“互联网 +” 医院 - 社区 - 家庭合作型护理服务渗 透到了居家护理服务中,对居家老年 人的安全管控、健康管理、紧急救助、 特色专科等服务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 限制,不仅顺应了老年人的健康护理 需求,减轻老年人子女的压力,还全 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护士层面。在“互联网+护 理服务”背景下,利用新的技术方法 和手段,护理人员在疾病管理、健康 教育及老年人照护等诸多方面发挥重 要作用。研究 [17] 显示某平台对提供 上门服务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护士在“提高独立护理操作水平,增 强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 规范化服务”等方面给予积极、正向 反馈。合作型护理模式可以充分利用 护士的专业护理资源和技能,增加护 士的收入,帮助护士实现自我价值的 提升 [18],对于激发行业发展动力,促 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起到很大 作用。

4.2“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合 作型护理服务模式可发挥协同服务功能 合作型护理服务是一种利于科学 分配资源、减轻医疗负担、满足患者 需求的优势护理模式。该模式打通护 理和互联网结合通道,用创新方法解 决传统护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增加护 理工作方法,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延 伸护理工作边界 ;结合国家分级诊疗 政策,改善医疗资源区域配置不均的 情况,促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及 区域协同发展。综上所述,医院-社区 - 家庭的 合作是延续护理开展的重要环节,借 助互联网技术有效地促进三级医院与 社区联动通道的有效衔接,为专业护 理服务进入家庭开辟新路径。目前“互 联网 +”医院 - 社区 - 家庭合作型护 理服务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联 动机制、服务能力、职业安全性风险、 责权利等多方面问题。因此,在未来 的研究中,实现信息化平台信息的持 续性,提升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服务技 能,落实医院 - 社区双向转诊联动制 度及核心医院“延伸服务”机制,促进 患者护理的连续性是今后努力的方向。此外,本研究纳入病例数量有限,观 察时间相对较短,服务辐射面有限, 相关结果有待进一步跟踪研究及扩大 样本量研究。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