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硕
地区: 湖南省 - 长沙市 - 岳麓区
学校: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
共1课时
23 *马说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训练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理解作者“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理解本文的主旨。
3、了解作者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二)能力训练目标
培养朗读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表演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人生观
(四)美育渗透点
感受韩愈的人格魅力及文章言辞的委婉美
二、学法引导
1、背诵课文。
2、抓住自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对课文质疑。
3、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情分析
学生文言基础较好,且充分进行了自能预习。
3重点难点
1、背诵课文。
2、抓住自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对课文质疑。
3、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一)、导入新课评论(0)新设计
(一)、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伯乐相马”这个故事的画面及音乐,然后同学们边看画面边听教师讲解)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有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有一匹骨瘦如柴的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马身上。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播马的嘶鸣声)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果然,经过半个月的精心喂养,这匹马变得精壮神骏,能日行千里,它随楚王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
刚才老师给大家讲得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那么,伯乐和千里马在课文里又是指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马说》这篇课文。
(二)、解释“说”
我们还学过跟课文标题类似的课文吗?(“爱莲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马说”就是谈马、论马。
(三)、作者及课文背景简介(彩屏显示)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南阳)人,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他的散文尤其著名,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集中有一组“杂说”,共四篇,都是托物寓意的短文。《马说》是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篇。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11——16年间,正值中唐时期,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遭遇也是这样,当时,作者初登仕途,三次向宰相自荐都未被采纳,很不得志,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后几经贬、升,他对官场的腐败,特别是压制人才,有切身的体会。
(四)疏通课文
1、自读检测(彩屏显示)
(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祗(zhĭ) 骈(pián)死 槽枥(cáolì)
B食(shí)马者 一石(shí) 策(cè)之
C才美不外见(jiàn) 其真无马邪(xié)
(2)、归纳通假字:
①食马者:“食”通“饲”
②才美不外见:“见”通“现”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
④其真无马邪:“邪”通“耶”
(3)、解释多义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
①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②执策而临之(鞭子)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句质疑,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
(五)、录音范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
(六)、分析课文(彩屏显示)
1、学生质疑。
学生自由读,针对课文内容提问,同学和老师一起讨论并解决问题。
2、老师提出问题和同学讨论。(学生提过的不再重复)
(1)、伯乐是指什么人?代指什么人?
伯乐指善于相马的人,喻指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2)、千里马有什么特点?比喻什么人?
千里马能日行千里,“一食或尽粟一石”.比喻人才。
(3)、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是怎样的?文中哪句话可体现?
决定关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可体现。
(4)、千里马为什么不能日行千里?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而不可得”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马
(5)、文中那些句子反映“食马者不知马”?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归纳:食马者代指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学生朗读、演食马者
(6)、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本文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的遭遇揭露了封建时代统制者埋没人才的行为。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7)、本文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托物寓意
千里马——人才
伯乐——善于发现人才的人
食马者——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七)、表演小品
《招聘》(同学们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八)、布置作业
小作文:读《马说》有感(要求:a结合课文《马说》,结合自己的实际b自拟小标题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表演情景剧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创剧本《招聘会》,进一步让学生领悟本文主题,拥有新时代人才观。
23 *马说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23 *马说
1第一学时(一)、导入新课新设计
(一)、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伯乐相马”这个故事的画面及音乐,然后同学们边看画面边听教师讲解)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有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有一匹骨瘦如柴的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马身上。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播马的嘶鸣声)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果然,经过半个月的精心喂养,这匹马变得精壮神骏,能日行千里,它随楚王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
刚才老师给大家讲得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那么,伯乐和千里马在课文里又是指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马说》这篇课文。
(二)、解释“说”
我们还学过跟课文标题类似的课文吗?(“爱莲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马说”就是谈马、论马。
(三)、作者及课文背景简介(彩屏显示)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南阳)人,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他的散文尤其著名,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集中有一组“杂说”,共四篇,都是托物寓意的短文。《马说》是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篇。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11——16年间,正值中唐时期,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遭遇也是这样,当时,作者初登仕途,三次向宰相自荐都未被采纳,很不得志,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后几经贬、升,他对官场的腐败,特别是压制人才,有切身的体会。
(四)疏通课文
1、自读检测(彩屏显示)
(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祗(zhĭ) 骈(pián)死 槽枥(cáolì)
B食(shí)马者 一石(shí) 策(cè)之
C才美不外见(jiàn) 其真无马邪(xié)
(2)、归纳通假字:
①食马者:“食”通“饲”
②才美不外见:“见”通“现”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
④其真无马邪:“邪”通“耶”
(3)、解释多义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
①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②执策而临之(鞭子)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句质疑,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
(五)、录音范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
(六)、分析课文(彩屏显示)
1、学生质疑。
学生自由读,针对课文内容提问,同学和老师一起讨论并解决问题。
2、老师提出问题和同学讨论。(学生提过的不再重复)
(1)、伯乐是指什么人?代指什么人?
伯乐指善于相马的人,喻指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2)、千里马有什么特点?比喻什么人?
千里马能日行千里,“一食或尽粟一石”.比喻人才。
(3)、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是怎样的?文中哪句话可体现?
决定关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可体现。
(4)、千里马为什么不能日行千里?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而不可得”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马
(5)、文中那些句子反映“食马者不知马”?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归纳:食马者代指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学生朗读、演食马者
(6)、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本文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的遭遇揭露了封建时代统制者埋没人才的行为。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7)、本文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托物寓意
千里马——人才
伯乐——善于发现人才的人
食马者——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七)、表演小品
《招聘》(同学们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八)、布置作业
小作文:读《马说》有感(要求:a结合课文《马说》,结合自己的实际b自拟小标题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表演情景剧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创剧本《招聘会》,进一步让学生领悟本文主题,拥有新时代人才观。
Tags:优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