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布森利用业余时间学习    记者  福荣摄影

鲁布森利用业余时间学习 记者 福荣摄影

■内蒙古晨网记者 福荣

一个人究竟能够改变什么?谁都不清楚。鲁布森,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伊很乌苏嘎查党支部书记,通过20年的努力和付出,给出了答案。

追溯草原退化根源

鲁布森,56岁,土生土长于伊很乌苏嘎查。

他回忆,小时候出了家门就是绿绿的草原,一望无际,到处开遍马莲花,牛羊四处游荡,偶尔看到骑马放牧的牧人。草原生态平衡,常有野兔出没。一米高的草丛是孩子们玩捉迷藏的最佳地方。

最兴奋的是躲在草丛中还能偶遇野兔,肥大肉重的野兔跑不快,几个伙伴从四周围攻,一根粗木棒就能解决。回到家已近晌午,随手扔下野兔,拎起木桶就往河边跑,水清澈见底,清凉甘甜。一阵忙活后,阿妈将烤到滴油的兔肉,精心熬制的奶茶端上饭桌,一顿美味午餐做好了。

“现在再也享受不到那么美好的生活了。”鲁布森一声叹气,不知何时起,河里的水不再能喝,河边到处是细沙,一到春天就刮沙尘,马莲花也开得晚了,草最高只能长到一尺,别提野兔出没,就连牛羊都消瘦的大不如前,牧民常因短缺饲草料发愁。牧民收入每况愈下,到后来,伊很乌苏嘎查成了锡林郭勒盟镶黄旗60个牧业嘎查中15个贫困嘎查之一。

草原在衰退,生活愈加困难,看到嘎查牧民陆续弃草原外出打工奔波,鲁布森很难过。

1990年,鲁布森担任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伊很乌苏嘎查嘎查长。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搞明白草原退化的原因。

伊很乌苏嘎查是一个纯牧业嘎查,一条河流,常年蜿蜒流过。因地势较低,每逢春季或雨季,山里发洪水,水势冲扫上游的庄稼地,顺着河流一并冲进草原,河边细沙愈来愈多,水质变差,草原生态逐步退化。

对症下药 坚持学习

1993年,鲁布森向当地水利厅申请建水坝的项目,想以此来阻止洪水冲击草原。当年5月份,他带领全嘎查有劳动力的牧民,风风火火参与建水坝工程。

牧民不用掏钱,只负责出力,还能防止草原恶化,牧民们觉得,这是天大的好事。大家毫无怨言地干了足足两月,终于建成了水坝,可没过多久,冲垮了。

7月中旬的一晚,建成的水坝,迎来第一场洪水。因水势过猛,水坝未能抵挡,两个月的辛苦,白费了。

“当时看得我眼泪都掉下来了。”鲁布森说,那是全嘎查牧民第一次齐心协力做的一件事,看到牧民脸上失望的表情,心中满满地愧疚。

“不是你的错,为什么觉得愧疚?”

“大家那么信任我,支持我,那么卖力地干,结果却是那样,感觉特别对不起大家。”那些天,鲁布森见了嘎查牧民都不知道说什么,总是低着头。

植树防沙、禁牧还草,鲁布森坚持学习各种有力推动草原生态的项目和措施。

最终,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流域上游得到治理,草原终于摆脱了洪水噩梦。

带头创业 共同致富

洪水走了,又迎来连年的干旱。牧民习惯了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有限的草场,使畜牧业发展遭遇瓶颈,牧民增收缓慢。

1997年鲁布森换任伊很乌苏嘎查党支部书记。怎样才能让牧民的腰包鼓起来,让嘎查脱贫致富?这是鲁布森一直思考的问题。他挨家挨户走访,常与嘎查牧民促膝长谈。#p#分页标题#e#

“老阿爸,说说你的想法,怎么才能让大家富起来。”鲁布森认为,老辈牧民经验足,多听听他们的意见,错不了。

交谈中,鲁布森得知,部分嘎查牧民无法承受干旱影响,将高产饲草料种植基地闲置或转租。“牧民搞养殖,利用好饲草料基地很重要。”鲁布森劝阻牧民不能闲置或转租基地,同时鼓励牧民,整合草场,贮草养畜。

不久,伊很乌苏嘎查搞起了高产饲料基地种植,并不断扩建,到2011年,实现产量200万公斤,直接减少嘎查牧民22万元的购草支出。

鲁布森是个固执的人,觉得有利于牧民的事,都要试试。2007年,鲁布森通过自己试养得到的经验,与嘎查牧民集资注册成立了镶黄旗兴隆养殖专业合作社,当年投资近200万元,建起了伊很乌苏嘎查德美羊、西门塔尔牛繁育基地。当年,合作社收益达60万元,参加合作社的牧民人均增收800余元。

“我们嘎查牧民越来越有经济头脑了。”鲁布森笑着说。现在,嘎查牧民利用区位优势,建起了旅游点。2011年的旅游收入就达15万元。

草原生态在恢复,牧民收入不断增加。嘎查牧民人均收入由10年前不足1000元提高到7300元,嘎查贫困户由18户减少到5户,成镶黄旗名列前茅的富有嘎查。

线索征集:内蒙古晨报现面向社会各界朋友征集新闻线索,热烈欢迎大家拨打本报新闻热线18047123456,分享您身边的新闻。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