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上午,一场倒春寒使得气温骤降,但泗县泗城镇胡陈村村口的一个养鸭大棚里温暖如春。记者走进大棚,只见47岁的武见友正麻利地给鸭子添饲料、加清水。 “鸭子还小,俺还需要给它们烧炭取暖呢。 ”这位憨厚朴实的中年汉子谈起养鸭如数家珍。

武见友上有年迈多病的母亲,下有正上学的孩子,妻子又患有智障,家庭重担全落在了他一人肩上。因为抽不开身外出务工,又无一技之长,正一筹莫展之际,镇村干部介绍他去附近一个养殖大户的养鸭大棚里打零工。大棚鸭生长周期短,每出栏一棚鸭子,武见友可以拿到3000元的劳务收入,这让他家里的日子得到一些改善。打工增长了他的见识,也增大了他的“野心”。 “打工收入虽稳定但有限,不如自己学份技术。 ”有心的武见友一边在鸭棚里打零工,一边认真学习养殖技术和营销窍门,很快便“出师”了。去年初,他除了在村口承包了一个养鸭大棚外,还尝试养了一些猪和牛,很快便趟出了路子。 “万事开头难。一旦真做起来,就觉得有许多力量在推着你前进。 ”武见友说。

“你瞧,这6头大猪个个都有50多公斤,小猪崽是春节期间刚产下的,整整有13只呢。 ”武见友带着记者参观了自家的猪舍,自豪地展示着养殖成果。他给记者细细算了他家2016年的收入:一家四口人的低保补助6600元、粮补1600元,母亲的老人补贴900元,养殖业扶贫补贴3000元,16头猪和3头牛一共挣了3.9万元……账目还没算完,去年的家庭收入就已远超脱贫线了。

元宵节过后,武见友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吃完早饭、喂好猪,就赶到鸭棚里,一直忙活到中午才回家。下午1时许再赶回鸭棚,忙到晚上6时许。“苦点累点不算啥,只要日子能越过越好。去年脱了贫,今年争取奔上致富路。 ”武见友信心满满。

“也许是天道酬勤,最近俺家双喜临门。 ”武见友晃动着手上的一串钥匙,显得开心极了。原来,按照易地搬迁政策,前些天,他获得了政府分配的安置房,圆了多年安居梦。在镇里的帮助下,他还获得了银行提供的2万元扶贫贷款,有了扩大养殖规模的本钱,筹划大干一场。 “新的一年,养鸭大棚里的活俺继续干,家里那十几头猪俺要好好养。俺还想再学点技术,在家里再种上两亩秋桃树。如今党的政策好,俺得靠自己的双手打出一片天,也给村里其他贫困户带个好头! ”武见友吐露肺腑之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