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1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在四川成都举行。记者来到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采访时看到,粮库对采用绿色低温储粮技术储存的稻谷做了品质比对。比对结果显示,2020年和2019年的两种稻谷煮出来的大米粥都是香气袭人,品质相差不大。该粮库负责人表示,如果不采用绿色低温储粮技术的话,2019年的稻谷品质就会差不少。
让粮食保持品质只是绿色低温储粮技术的一个优势。在昨天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王宏表示,我国推广应用气调储粮、低温和准低温储粮等技术,使国有粮食储备仓库粮食储藏周期综合损失率降至1%以内。
在专家看来,在我国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全力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工作的背景下,消费者对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的粮油食品的需求快速增长,建设绿色低温储粮体系势在必行,这是我国现代粮食储藏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首先,这是粮食行业转型发展的现实任务。随着改革的持续推进,粮食流通领域正在发生四个深刻变化:一是在收购方式上,由政策性收购主导转向市场化收购常态;二是在价格形成上,由以托市价格为参照转向市场形成价格机制;三是在操作主体上,由单一政策执行主体为主转向多元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四是在监管和服务上,由主要面向行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转向全社会粮食流通和各类市场主体。
这也意味着,今后,粮食部门在宏观调控、行业管理流通监管、服务主体等方面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而粮食仓储企业如何在守住管好“天下粮仓”职责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做好改革转型、创新发展、拓展经营空间、实现提质增效,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做大做强做优,是一个亟须破解的重要课题。
其次,这是粮食消费需求提档升级的迫切要求。当前,粮食消费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吃得便利”转变。而采取绿色低温储粮技术有利于减弱粮食自身代谢,延缓品质劣变,同时还能防止储粮害虫和微生物滋生,保持粮食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实现从“有粮”到“优粮”的转变。
最后,这也是安全储粮压力的有效释放。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粮食损失浪费现象仍然存在。另外,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粮食品质劣变加速,保粮压力逐渐增大,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粮食储藏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
大力推进新仓型、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在储粮中的应用,可以不断提高粮食仓储行业应对安全储粮压力的能力。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负责人表示,自实施以低温储藏技术为基础的粮堆生态管理后,该粮库粮食水分减量由以前的平均1.5%降至0.5%。
对此,王宏也表示,接下来将支持建设绿色低温仓储设施,提高仓房的气密性、隔热性,推动分类、分仓储藏,进一步降低仓储环节的粮食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