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丰底蕴
书香伴成长
教师篇
★ 数学阅读 ★
★ 读书心得 ★
打通“隔断墙”,构建“承重墙”
——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小学数学)》有感
金峰实验小学 杨幼钟
新课标,是教学之航标,是课堂之牵引。面对新课标,我任重而道远,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通过阅读,我感受了教育大师的教学理念,领悟了新时代教育的真谛。最近,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小学数学)》,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小学数学“一致性”的教学理念和结构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围绕“计数单位”教学,感悟运算的一致性
2022版课标多次强调了“一致性”,明确提出“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分数的分数单位,都是度量数大小的单位。因此,2022版课标特别强调了“计数单位”,并指出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均要以“计数单位”为核心要素进行统领。计数法是基于数的计数单位和个数,用符号对数进行表示。因此,对数概念一致性的体会与理解,能够促进学生数感和符号意识的发展。数概念的一致性是学生理解运算一致性的基础。运算一致性的体现之一为:运算可以看成基于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个数的某种操作。因此,学生对数本质的认识尤为重要。如果学生看到数就能关注到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的个数,就可以很好地为认识运算一致性奠定基础。
在执教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第一课时,我思考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虽然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已经有了分数的简单计算,但当时采用的是直观的方法进行教学,没有引导学生总结一般的计算方法。因此,五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第一课时内容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对分数在相同分母的情况下进行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它是在学生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也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学好本课,为接下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知识打下基础。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在教学方法和策略方面受益匪浅,而且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小学数学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二、从掌握分数计算沟通整数、小数、分数运算一致性
2022版课标第三学段的内容要求中明确提出:“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原来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再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联系整数、小数,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和整数、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一样,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理解明白分母为什么不变。建立整数、小数和分数一致性的关键之一是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来打通认识。教学中我设计了”判一判“的教学环节,请你判一判,以下这些式子哪些可以用“3+1”进行计算,可以用“3+1”进行计算的请说明理由。(1)30+10;(2)23+12;(3)300+100;(4)0.3+0.1;(5)3厘米+1厘米;(6)3厘米+1分米;(7)3000+1000。学生在观察判断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理解整数、小数和分数的一致性,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从而加深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理解:分母不变,只要把分子相加减。为异分母教学做铺垫,使得学生更能够体会到,在异分母计算时需要先通分,以保证分数单位相同。
加减乘除法的运算,其本质就是计数单位个数的累加与细分,也就是计数单位的计算,体现了数运算的一致性。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将零散的,碎片的数学知识建立起整体化、系统化、逻辑化的知识结构,即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打通知识之间的“隔断墙”,构建知识之间的“承重墙”,对提高学生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意识等核心素养必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我们作为教师应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深化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提炼能建立数学知识间的结构与联系、发挥核心作用的数学概念,由此建构数学单元学习主题统整下的脉络清晰、条理分明、相互联系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数学知识之间数学学习方法的一致性和可迁移性,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 读者简介 ★
杨幼钟,任教于漳州市芗城金峰实验小学,一级教师。从教十年始终坚持一线教学,并始终保持着一颗宽容的心,看待身边的一切。除了教学工作,杨老师还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并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杨老师的教学风格温和、耐心、细致,深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赞誉。杨老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生篇
★ 数学阅读 ★
★ 读书心得 ★
三人成虎,谨言慎行
——读《漫画数学》之数字巨人有感
漳州市金峰实验小学五年三班
蔡凝萱
20世纪初,说起趣味科学大师,人们总会提起一个名字:别莱利曼,就是这位没有头衔和科研成果的“普通人”,为世界科普事业作出了非凡的贡献。别莱利曼一生中发表了1000多篇文章,出版了100多本书,其中大部分是科普读物。在他的笔下,复杂的知识变成了生动曲折的故事。他的科普作品趣味性十足,同时兼具文学性和科学性因广受欢迎,读者众多。
这本书用漫画形式幽默地展现了赏金的故事、农妇的鸡蛋、谣言的传播速度等七个故事。其中谣言的传播速度它让我联想到刚学的《打电话》的知识,原来数字可以这么惊人!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学校被某个人发现了自己的小秘密,你以为可以风平浪静,可是第二天似乎许多人都知道了。这就是数字传播的速度。这个故事讲的是骗子小灵通为了骗吃骗喝,8点15分在一家饭店绘声绘色欺骗三个人说,有一颗行星要撞地球。被骗的这三个人,冲到街上嚷嚷起来。1人告诉了三个人。到了8点45分包括小灵通在内,知晓这个消息的人数是13+3x9=40人。消息加速传播的同时,小灵通正在饭店里面大吃大喝。“哈哈,耍耍嘴皮子就能填饱肚子!”没想到的是两个警察走进饭店,朝骗子小灵通说:“你因造瑶生事被逮捕了。”小灵通很震惊:“怎么……怎么就传到你们耳朵里去了?这才两个小时,传的太快了吧……。”
你也在惊讶吧,为什么消息,会那么快就惊动警察呢?这可不是巧合。如果按15分钟传递一次的节奏来推算,对于一个拥有5万居民的小城镇来说,8点45分:13+3x9=40人,9点:40+27x3=121人,9点15分:121+81x3=364人,9点30分:364+243 x 3=1093人,9点45分1093+729x3=3280人,10点3280+2187x3=9841人,10点15分:9841+6561x3=29524人。只要两个小时多就会有超过一半的居民听到这个谣言。如果每个人每次能将谣言传达给5个人,那么在1个半小时内,谣言就能散播到19531个人的耳朵里。如果再快点,每人每次能传达给10个人那只要一个多小时时间一个谣言就能传播到111111个人的耳朵里去。
你是不是很震惊?如果将传播转换成互联网,那谣言的传播速度就更快了。这个故事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几个相同数字相乘变大得好快好快,还让我明白了平时要谨言慎行,要为自己的话负责,三人成虎,有时候我们随意的一句话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数学是不是很有趣?这本书让我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其实非常有用,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就比如出去搭飞机去旅行,就可以设计一个统计表利用数学来帮助我们检查物品是否带全了,又比如做家务时可以利用数学优化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提高效率等。
让我们一起快乐学习数学知识,在高效的生活下成长!
★ 读者简介 ★
大家好!我是蔡凝萱,今年12岁了,来自漳州市芗城区金峰实验小学的五三中队。我是一个爱跳舞的女孩,我还特别喜欢摄影,在四年级时荣获“芗城区摄影二等奖”。也曾获得“优秀少先队员”、“进步之星”,少先队员一星章等。我的座右铭是:失败一次不代表次次失败,只有努力才能成为下一次的胜利者。
★征稿启事★
读书心得活动常年面向师生征稿,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931522505@qq.com
END
林坤华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