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上海自贸区(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题:“瘦身”逾八成:负面清单之减折射中国对外开放稳步扩大
新华社记者周文其、杨晓静、周蕊
上海自贸试验区金桥片区内,美安康质量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团队近期特别忙碌:有远赴巴西执行有机认证,有到海南认证良好农业规范……公司正协助多家企业申报创新原料的国际认可。
美安康执行总裁斯榕说,公司蒸蒸日上的景象离不开中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优质营商环境,“与中国持续扩大的对外开放密不可分”。
2014年,随着自贸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修订,上海自贸试验区新增31条扩大开放措施,正式放开了外资认证机构的准入。正是这一举措,让斯榕和合作伙伴决定到上海创立美安康。
如今,美安康在上海自贸试验区金桥片区的700平方米办公场所中,有400平方米是实验室,主要针对有机农产品、膳食补充剂等制定检测和认证指标。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发布。这是中国第一次用负面清单管理外商对华投资。
商务部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司长杨正伟介绍,设立自贸试验区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试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法无禁止即可为’,负面清单管理让自贸区内的外商投资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这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外商投资管理进入新阶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说。
十年来,自贸区负面清单历经7次修订,从2013年版的190条到2021年版的27条,缩减了85.7%。
2023年5月12日,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总装车间,工人对车辆进行检测。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到芬坎蒂尼(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从普华永道商务技能培训(上海)有限公司到贝莱德基金,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汽车整车制造、金融服务、医疗服务、旅游服务等数十个开放领域实现一批全国首创项目落地,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标志性门户。
2016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等四部法律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其后,中国推出全国版负面清单并连续五年修订,从2017年的93条减至2021年的31条。
“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推动‘制度良种’在全国生根发芽。”杨正伟认为,自贸区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负面清单的缩减见证了中国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尽管全球范围内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但中国仍坚持以缩减负面清单等一系列扩大开放举措,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更广泛的互利共赢。
在全球跨国投资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今年1至8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154家,同比增长33%;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39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
“通过以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更好地与世界共享自身发展的潜力与机遇。”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说。
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的市场,持续扩大的对外开放,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等综合优势,使得外商对在华长期投资信心不减。
国务院8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聚焦为外商营造更加优化的投资环境,推出了24条针对性政策措施。其中,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是重要内容,负面清单或将再度“瘦身”。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介绍,将与有关部门一道深化研究,推动合理缩减自贸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同时,推动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引领全国持续扩大开放。
“我们正在与合作伙伴一起,研发一种功能性食品原料,帮助中国食品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斯榕说,计划到2023年底,美安康会在海南自贸港参与运营面积达7000平方米的“崖州湾热带保鲜应用技术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