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连续三年精准扶贫工作中,吉林农业大学鹅研中心践行国家战略,肩负使命,精准扶贫当先锋;团队心系三农,根植鹅业一线,立足鹅业产业经济与庭院经济双备的特点,用科技之光把论文写在吉林省精准扶贫工作的篇章里。团队专注鹅研三十载,主要开展鹅新品种选育及生产配套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主持国家、省市级鹅研课题40余项,科技成果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4项,现有吉林白鹅、卡洛斯鹅良种,近三年扶持省内扶贫单位近二十家。

一、精准扶贫先立向,白鹅产业特色明

自2015年12月以来,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部署脱贫攻坚任务以来,吉林农业大学鹅研中心紧紧围绕实现全省脱贫目标,充分发挥地方农业高校自身产业技术优势,积极投身到全省精准扶贫工作中,目前白鹅产业扶贫地区覆盖吉林省东、中、西3个地区,20余重点县市,50余乡镇。鹅以食草为主,投入少,见效快,成活高,市场好,深受扶贫地区青睐。以吉林农业大学精准扶贫点洮南市那金镇好田村白鹅养殖为工作模式样板,通过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发展白鹅产业,构建起“项目+专家+合作组织+公司+农户”多方联动的白鹅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并形成了白鹅养殖为主的吉林农业大学“双白”工程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到户,产业扶贫到村。吉林农业大学鹅研中心坚持“产、学、研、教、扶”五位一体工作理念,充分发挥鹅业“短、平、快、省、稳”优势,将养鹅项目、地方资源与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高度的融合,积极走出了促进贫困村内生造血功能,探索了可持续、有特色的鹅业产业精准扶贫发展之路,当前已形成了一整套稳定的养鹅特色扶贫模式。

二、精准发力重抓实,构建模式要切实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白鹅项目既可以作为产业经济,又可以作为庭院经济。首先要明确项目工作思路,建立区域切实可行方案模式。一、充分开展贫困村养殖生产资源现状的前期调研,通过乡镇及村级政府部门协调,组织专家到现场进行踏查,然后与各对接扶贫办及当地政府负责人员开会研讨,确立模式。二、着眼于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确立鹅业统筹谋划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科学制定远景目标,详细分解年度工作任务。三、确立发展白鹅养殖类型,如商品鹅或产蛋鹅,采用分批派发机制,降低程序风险。四、确立年度发展规模,以贫困户实际状态设立上限,规模由小及大,适度经营。五、优质技术依托配置:建立“鹅业技术服务公司+农户”模式,以吉林农业大学养鹅万事邦技术服务平台为依托,为贫困户提供点对点、点对群技术服务。六、为贫困户联络鹅业生产资料资源:配合各级扶贫包保部门,通过吉林省鹅业标准化示范联盟成员单位,为贫困户购置优质脱温鹅雏,做好卵黄抗体首免及二免,确保高成活率。 七、跟踪技术服务:吉林农业大学养鹅万事邦技术服务平台跟踪贫困户后续养殖方法、免疫程序、鹅病诊疗等技术环节。八、建立贫困户约束机制:要求贫困户为每只脱温鹅雏交5元钱押金,如能按要求完成,年终将押金返回,因此,贫困户热情高,后续反应效果良好。 九、技术服务公司协调市场回收:通过公司市场运营,帮助贫困村联系商品鹅及蛋品收购商,保证市场销售。 十、培植成立村级鹅业合作社:由村级政府部门组织培植乡土经济人,带动增强产业与村级白鹅产业发展的链接,大力发展新型鹅业经济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及模式,通过鹅业产业经济分红、合作社入股分红等途径,建立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产业脱贫。

三、科技扶贫先扶智,技术保障见实效

白鹅扶贫项目以造血式扶贫为主要方式,注重“科技扶智助力扶贫攻坚”,发挥高端院校科教、人才和技术优势,坚持以科技创新和技术示范为引擎,以白鹅产业形成和增收增效项目为载体,以组织模式和工作模式创新为动力,周密组织、多措并举、精准发力,使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措施有效落地,目前,吉林农业大学鹅研团队扶贫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始终把推进科技产业扶贫作为重要支撑。脱贫攻坚,科技当先。工作开展结合实际设计项目,如针对吉林农业大学精准扶贫点洮南市那金镇好田村生产发展状况,为贫困户先后开展吉林白鹅、卡洛斯鹅养殖及关键技术推广示范,养殖脱温鹅雏,每户上限30只,有125个贫困户参与其中项目实施,平均每户增收600元/年。脱贫攻坚,培训为辅。吉林农业大学鹅研中心为全省鹅业科技培训需求单位提供智力支持,成立养殖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与技术服务组,采用“良种+良法”的推广示范理念,从养鹅技术环节的关键点“种、料、病、管、舍”到全产业链条的“产、加、销”入手,重点技术扶持贫困户,通过“现场指导+技术培训+电话咨询+QQ群+微信群”,建立了“有物、有影、有声”的空间立体技术示范体系,有效推动了工作的发展。据统计,先后在全省开展各类鹅业扶贫培训20余次,就农民关心的鹅种、养殖技术、疾病诊疗和产品销售等开展专题培训和生产实际指导,培训农民1000余人,发放科技宣传资料2000余册,为全省扶贫工作提供一定的科技支撑。

四、高位推动重保障,精准帮扶成效明显

两年来,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鹅研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如好田村2018年通过帮扶脱贫的贫困户数达到123户,贫困人口211人,实现了贫困村摘帽,其中有我们白鹅养殖的重大贡献;多家媒体多次对吉林农业大学的扶贫工作给予报道,新华社、吉林日报、吉林电视台新文化报、东亚经贸新闻等分别以《让科技之光照亮希望的田野——吉林农大结对扶贫侧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开创具有农业高校特色帮扶之路》、《科技当家好脱贫——吉林农业大学帮扶洮南市好田村纪实》和《好田村:项目全覆盖脱贫致富快》、《好田故事》、《吉林农业大学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等为题,对我校开展的帮扶工作进行了连续采访报道。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中国精准扶贫网、中国电商扶贫网、商务部新农村商网、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凤凰网、搜狐网、农业部、中国吉林网等进行了转发。

五、精准帮扶在路上,脱贫致富奔小康

目前,精准扶贫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扶贫攻坚任务仍很艰巨,扶贫工作依然在路上。今后,吉林农业大学鹅研中心将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的精神及具体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促脱贫为根本,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思路,继续重点白鹅养殖特色产业,重点在扶贫扶志、乡村振兴与乡风文明建设、做大做强优势示范项目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狠下功夫,使白鹅产业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