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长假期间,小米陷入了一场热水器质量风波,引发了广泛关注。小米(01810.HK)是一家善于抓住时代潮流机会的企业,从以“为发烧而生”的手机起家,发展成为万物互联时代的智能家居领军企业。
2012年,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即IoT)的概念初露端倪。随着高通、联发科等芯片巨头陆续发布了物联网专用的低价Wi-Fi芯片,技术门槛大幅降低,万物互联迎来了爆发前夜。2014年,首个能够通过手机远程控制的“小K智能插座”在众筹平台上崭露头角,被视为国内首个物联网爆款产品。同年,小米推出了“小米插
座”,尽管当时还没有“米家”生态概念,但这被认为是小米进军物联网的开端。
此后几年,小米一直在物联网领域积极发展。2016年,“米家”生态概念正式诞生,涵盖了路由器、插线板、剃须刀、牙刷、摄像头等各种智能家居产品。如今,米家生态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规模。然而,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米家面临一场声势浩大的质量风波。一位名叫“新疆大表姐”的视频博主在社交媒体上抱怨米家热水器频繁出现质量问题,引发了许多人对小米和米家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不满。一些人称“小米的大家电真不能买”,还有人表示曾经是小米的“米粉”,但现在却“因爱生恨”。
问题不在于电器出现问题需要售后,而是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有消费者表示,在多次售后尝试后,仍然无法解决问题,最终只能选择放弃米家产品,转而购买其他品牌的电热水器。更令人愤怒的是,有网友发现,抱怨维权视频被屏蔽或恶意举报下架,这引发了公众的不满。
截止目前,BT财经尚未发现小米或米家对此事作出回应。小米和米家产品质量问题可能已经存在一段时间。在知乎等平台上,一些自称为“骨灰米粉”的消费者反映,购买小米家电后频繁出现问题,包括洗衣机、空调、扫地机器人、洗碗机、摄像头等,这些问题令消费者非常困扰。2022年,小米电视曾多次因屏幕脱落问题受到曝光,引发了广泛关注,尽管后来小米承认了问题并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也有许多关于米家产品售后问题的投诉,包括冰箱异响、售后进展缓慢等。这些问题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
贴牌生产还是自主研发?
曾经与雷军进行“10亿赌局”的格力电器董明珠曾表示,小米的家电基本上是贴牌生产,而雷军采用的是轻资产模式。她认为,如果小米像格力一样自建工厂,就无法与格力竞争。
然而,小米的“贴牌”并不仅仅是代工和品牌授权。例如,数据显示,米家生态中的白电产品主要由宁波吉德电器有限公司生产,该公司的股东包括小米旗下的投资平台“天津金米投资合伙企业”。
有博主分析指出,小米的家电并不仅仅是贴牌的,一些产品小米实际上参与了全程的研发和生产。因此,有人认为,“贴牌货”不应等同于“质量差”,关键在于将优质产品交付给消费者。
在财务报表上,米家生态对小米的业绩做出了实质性贡献。小米的收入主要分为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和其他四大部分。2023年上半年,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收入贡献从去年同期的28.3%上升到33%,成为唯一增长比例的业务板块。特别是在智能大家电领域,空调的销售量大幅增加,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网上充斥着米家产品质量的投诉和抱怨,但该业务板块的毛利率却在提高。2023年中报显示,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毛利率从2022年第二季度的14.3%2023年中报显示,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部分毛利率从2022年第二季度的14.3%增加至2023年第二季度的17.6%。小米公司的财报分析指出,这主要是因为一些生活消费产品的毛利率提高,以及毛利率较高的产品如平板电脑的销售强劲增长所致。
坚挺的中报业绩可持续吗? 总体而言,小米的2023年中期业绩相当坚挺。尽管全球消费电子市场表现低迷,市场对小米等公司的业绩预期不高,但最新的中报数据显示,小米创下了超过15项经营指标的历史新高。
这份报告是在8月29日晚间发布的,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团的总收入达到674亿元,环比增长13%。经过调整后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47%,达到51亿元,创下自2021年四季度以来的最高单季盈利水平。上半年整体来看,小米的经调利润已经达到84亿元,接近去年全年的水平。
然而,尽管业绩强劲,小米的股价并没有大幅上涨。在这份令人瞩目的财报发布后的交易日,股价仅上涨了0.65%。截至9月底,公司股价为12.34港元,较2021年最高点下跌了约65%。公司最大的业务板块,即“智能手机”业务,仍在持续下滑。数据显示,2023年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366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423亿元下降了13.4%,占小米当季整体总收入的比重降至54.3%。尽管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整体表现不佳,但小米手机业务的下滑幅度略低于行业整体水平。根据Canalys的数据,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整体下滑了10.1%。相比之下,小米财报透露的公司手机当季出货量同比下滑了15.8%,达到3290万台。
截至目前,全球手机出货量已连续下滑六个季度,暗示着行业仍未触底。但也有市场观点认为,有乐观信号:二季度小米手机业务收入虽然仍然下滑,但同比降幅已经比一季度减少了近一半,这种改善幅度也好于行业整体水平。
小米手机的高端化进程备受投资者关注。数据显示,2023年二季度,小米手机的平均销售单价(ASP)同比增长了2.8%,达到1112元。财报还提到,在报告期内,小米手机在中国大陆的ASP同比增长超过了24%。然而,与上一季度的1152元相比,1112元的ASP数据有所下降,甚至低于2022年一季度的1189元。
前文提到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板块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智能手机的第二大业务。虽然小米在智能家居业务板块站稳了脚跟,但也面临越来越多竞争对手的挑战。在国内市场,华为是一位不容忽视的竞争对手。近期,华为不仅发布了全新手机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还推出了手表、平板、耳机以及全屋智能等多种产品。另一强大的竞争者OPPO也从电视领域着手,近年来在智能家居产品方面取得了迅速的进展。然而,智能家居市场涵盖众多品类,其中有些产品的技术门槛较低。一旦价格战爆发,小米将不得不面对如何应对的抉择。
小米另一个重要的板块是“互联网业务”,占整体营收的约一成,并且录得了环比增长。根据公司财报分析,这一增长得益于小米生态系统规模的持续扩大。截至2023年中期,小米MIUI的全球用户数累计达到了6.06亿,同比增长10.8%。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了6.55亿台IoT设备,同比增长24.2%。根据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的分析,互联网业务的收入与智能终端的销量和结构密切相关,月活数量(MAU)的增加将不可避免地推动互联网收入的增长。广告和游戏收入也在互联网业务板块中。财报数据显示,二季度小米广告收入录得了51亿元,同比增长13%;游戏业务当季收入为10亿元,同比增长7%,连续八个季度保持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