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近日,随着技术人员的一声拉闸,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张家寨子村的光伏设备正式并网发电,源源不断的电流变成了集体钱袋子里的收入。“年发电量预计在5万度以上,每度收益0.85元,一年净收益4万元左右。光伏发电设备享受国家补贴20年,相当于给了村里‘一本定期打款的存折’。”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士刚算着账,乐得合不拢嘴。
据介绍,为经济薄弱村安装光伏发电设备,是寿光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村老话讲:‘手里没把米,唤鸡也不来。’村集体经济是提升农村党支部组织力、战斗力的源头工程。近年来,寿光聚
焦农村集体经济这块‘硬骨头’,通过实施领头雁培育、项目帮扶造血、村官论坛互促等举措,迅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加快了强村富民步伐。”寿光市委书记朱兰玺说。
选优配强“红色经理人”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头羊。村党支部书记没有经营村庄的能力,“守着金山也得要饭吃”。
台头镇北洋头村过去班子“捏不成块”,村集体欠下“一屁股债”。2011年3月,在外办厂的侯新令被请回村里。他把企业交给儿子经营,一心扑在村庄发展上,通过理顺承包合同、盘活闲置土地、建设公寓楼等,仅用一年时间就还清了村集体800多万元外债,村集体收入连续6年突破1200万元。
这样的例子,在越来越多的村庄上演。近年来,寿光把选准育强村级带头人,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突破口,实施“能人回村计划”,先后从在外商人、企业管理人员、合作社负责人中,回请300多名能人回村任职,涌现出一批有本领、懂经营、能干事的村党支部书记。
在选准的同时,还要育好。寿光采取小班化模式,分类分批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到苏南、浙江、长沙等经济发达地区取经。“我们借鉴太仓市太星村的经验,党支部领办了3个合作社,大力发展彩椒产业,让‘土坷垃’变成了‘金疙瘩’。”在山东省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进会上,洛城街道东斟灌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介绍。
变“财政兜底”为“项目帮扶”
过去,经济薄弱村日常运转基本靠“补”、公益事业基本靠“捐”,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块短板。长期持续向经济薄弱村输血,既加重了捉襟见肘的财政负担,还容易滋生“养懒汉”现象。
“过去,我们每年拿出680万元帮扶经济薄弱村,但效果不是很理想。从今年开始,我们变‘财政兜底’为‘项目帮扶’。”寿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逢春说。
为激发村集体“造血”功能,寿光用活政策杠杆,设立1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对市场前景良好、效益稳定可观的致富项目,提供10万至50万元无息资金;对上年度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不足10万元、本年度增长2万元以上的村,按照增长额10%直接奖励村干部。
同时,寿光还整合经管、农业、财政、金融等12个部门单位的政策资源,分类形成了政策倾斜、资金支持、项目发展、技术信息、表彰激励等5个方面的扶持措施,推动各方面发展资源、要素向基层一线倾斜。
稻田镇西丹河村是远近闻名的西红柿种植专业村,但村民们卖菜要跑到十几里外的田马菜市场。村“两委”申请到45万元无偿资金,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入股,建设了占地20亩的蔬菜批发市场,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卖菜,村集体每年还增收40多万元。
从“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
“屯西村葛茂学书记讲得接地气、干货多,听了很受启发。下步我们将村里的闲置厂房、废弃学校盘活,让‘死资产’变成‘活资本’。”在前不久举办的寿光市“村官论坛”上,上口镇西吕村党支部书记王文修信心满满。
为帮助各村厘清资源优势,挖掘增收潜能,寿光每季度举办一次“村官论坛”,选取不同类别的典型村,分享强村富民的经验做法。通过“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跟着书记学”,提升了村干部经营村庄的能力。
据介绍,近年来,寿光总结推广了科学流转土地、领办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等8条有代表性的增收渠道,并分别选取了典型村庄和典型案例,让村党支部书记现身说法、充分交流,引导各村立足村情、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目前,寿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376个,占39%;5万元以上的村775个,占80%,并已率先消除了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村。“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打开了广阔蓝海。我们争取到今年底所有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当好排头兵。”寿光市委书记朱兰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