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有没有遇到问题?有没有以下的现象?
孩子不听话,逆反
有时候你苦口婆心的给孩子讲话,他反而嫌你罗索,有没这个现象?
孩子犯了一个错,你批评他,他不断找借口辩护,有没这个现象?i
遇到这些问题我们怎么解决的?最后的解决效果如何?
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期望值很高,又不知如何施教,有的把家庭教育搞的过于繁琐复杂,教什么,怎样教,很困惑,不得要领,错误的教育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
其实,孩子能否接受家长的教育,关键取决于孩子在内心如何看待家长,如果孩子根本就厌烦,根本就不想接受家长的引导,这种情况下越努力教育就越没用!
接下来八节课,我们就来讲讲如何与孩子沟通,孩子才会听的技巧。
广告“父皇,我还小不懂朝政!”“不懂?你3个月都灭了10国了!”
×
第一节
一、什么是亲子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今天我们讲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沟通就是指父母与孩子的沟通。
亲子沟通其实与同事沟通,夫妻沟通,父母沟通本质是没有区别的,有句话叫“一句话叫人笑,一句话叫人跳”这里面就包含着技巧。不同说话的反应不同。
比如说:我们老师不公平,我和小明都没有完成数学作业,可是老师为什么只批评我不批评他?各位家长听完会怎么给孩子说?
学完我们的家长课程你就会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到底应该怎么跟孩子沟通,沟通技巧有多重要。
有效的沟通会让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亲子关系更合谐,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亲子关系不合谐 ,可以毫不客气的讲,就没有家庭教育,你看再多的书,上再多的培训,学习再多的方法都没有用。
不合谐的亲子关系,孩子的内心会缺乏安全感,内心没有安全感就好比大楼没有钢筋,大树没有生机,内心缺乏能量,学习习惯学习动力注意力都会出现问题,成绩也因此不会好,对孩子来讲,安全感是一份来自内在的能量。
沟通白金法则:你想让别人怎么对你,你就得怎么对待别人。你的沟通方式就是孩子的沟通方式。
如果我们学会了这套沟通方式,孩子也会受我们影响,学会沟通,对于现在和将来都受益终身。
二、课程背景简介。
这套亲子沟通的技巧发源于美国的父母效能训练(P.E.T)。父母效能训练P.E.T是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在1962年创建,并推出的一套简单、实用的父母训练课程。这套课程风靡全球五十多个国家,每年有500多万人受训。父母与孩子几十年在一起,冲突是在所难免的。沟通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冲突,建立和谐关系。
父母与孩子的冲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行为冲突;第二,需求冲突;第三,价值观冲突。针对不同的冲突,本套亲子沟通技巧有不同的技巧来沟通解决。
三、行为冲突
1、行为的概念及其与评价的区别:
什么是行为?简单地讲,行为一定是具体的,能看得见,听得到的,孩子的行为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事情所采取的手段,行动,简单的说就是孩子所做的事情或说的话,是孩子意识的外在体现。我们在描述孩子行为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孩子的行为,说的是自己的感觉,对孩子的判断。
我们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有两个核心问题我们总是搞不清楚,一就是对孩子行为的描述,二、问题归属。
评价语言的典型模式是:“总是”、“一贯”、“一直”等。
大家来判断一下,以下的话是描述行为的还是感受的?
我的孩子好动,一会儿也静不下来。
我的孩子总是喜欢看电视,就是不爱做作业。
我的孩子很任性,总是和我对抗。
我的孩子很淘气,在外面好跟人家打架。
我的孩子很体贴父母,特别讨人喜欢。
我的孩子做完作业从不检查,一点责任心都没有。
我们需要改变的是孩子的行为,可我们却一直在强调自己的感觉,结果孩子的行为没有发生改变,而我们不舒服的感觉却不断的出现,从而更是不断的对孩子进行负面的评价、指责,训斥,甚至辱骂,这对孩子的心灵将产生永久性的伤害。
什么是行为,行为一定是具体的,能看得到,听得到的,比如说孩子让你给他拿袜子,这个就是行为,那你说孩子怎么这么懒,是什么?对的,是你的感觉,评价。孩子吃饭的时候,只挑肉吃,这个是行为,而你说孩子偏食,这个是评价。
行为又可以分为:
2、
可接受行为与不可接受行为。
从孩子的行为对我们产生的感觉上来判断,孩子所有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一种是不可以接受的行为。
什么是可接受的行为?所有能给你带来愉悦的、幸福的、平和的等正面情绪的行为。一放学就进屋写作业;吃完饭帮你收拾桌子,洗碗,能不能接受?
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行为?所有带给你“生气、烦恼、愤怒、担忧、压力”等负面情绪的行为。比如工作一天回来很累,想休息,孩子在屋里大喊大叫,在沙发上跳来跳去,能不能接受?“烦S了,老实点,小心我揍你”
大家说说什么行为是不能接受的?
行为的接受承诺也受1、对象变化,2、父母自身状态,3、环境变化影响而变化 。
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
1、寻求关注:得到认可,做的更好,得不到认可,失落感,错误率增加。
2、争取权利:一旦出现争取权利,双方的战争开始,父母已输
3、报复:反抗,与父母要求背道而驰
4、自暴自弃:看到孩子积极行为,鼓励孩子。
我们复习一下:我们帮助孩子改变的是什么----行为,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行为---凡是看得见,听得到的就是行为,当我们知道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改变的是他的行为的时候,当我们明白什么是行为的时候,我们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就不会一直在强调自己的感觉,不会向孩子发泄自己的负面的情绪,就不会再消极的评价孩子,训斥孩子,伤害孩子,当我们知道什么是行为,就解除了我们亲子沟通中的一座大山。现在大家能不能分得清什么是行为,什么是感受了?觉得有没有收获?
四、问题归属
随着年龄增长,亲子关系发生危机的情况经常出现,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多是陷于自己的情绪中,对问题却束手无策,这个时候需要做的是界定问题,划分问题归属,分析问题的根源在哪,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父母包办或者扔给孩子不管不问。
1、问题归属及其判断标准
在与孩子沟通中,有2个核心的问题,我们总是搞不清楚,第一个是对孩子行为的描述。第二个就是问题的归属,也就是问题在谁,或者说谁有问题。
我们这里说谁有问题并不是说谁错了,而是说谁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谁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情绪有困扰,说明谁有问题。
2、亲子状态
父母与孩子相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状态:
(1)父母有问题:孩子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但是他的行为干扰到了父母,父母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情绪、有困扰(烦恼、生气、焦躁不安等情绪)。
例如:
孩子在客厅的墙壁上胡写乱画。
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太长,忘了写作业。
孩子边玩边做作业,很晚才能睡觉。
孩子在放音乐,声音大得连父母相互说话都听不见。
(2)孩子有问题:孩子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情绪、有困扰(烦恼、沮丧、生气、焦虑等不舒服的感觉)。
孩子在学校体育比赛中没有获奖,感到很沮丧。
快要考试了,孩子感到很紧张。
数学上有难题,孩子思考了很长时间也没解答出来。
孩子想参加同学的生日联欢会,又担心作业做不完,感到很犹豫 。
(3)双方都无问题:亲子沟通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推动亲子双方都没有问题。
(4)
:和谐亲子关系
例如:晚饭后,儿子想打一会游戏,妈妈却关掉电脑让儿子去做作业,儿子很抵触,跟妈妈吵架。
3、请尝试写出
父母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
父母的问题导致孩子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导致父母的问题;
双方无问题…
以上各5个。
4、父母对于在问题区的自己和孩子应持怎样的态度:
当孩子有问题时,父母有协助的责任,协助孩子负起自行解决问题的责任。而不是把孩子的问题“揽”过来,代替孩子解决问题,把解决孩子的问题当成自己的责任,运用“积极倾听”的辅助技巧--协助孩子解决问题。
当父母有问题时,应先看清问题的真相,再找出有效解决办法,而不能简单地把问题转嫁给孩子,把孩子推进“问题区”。运用“我信息”--有效的解决父母的问题
当父母和孩子都在问题区时,父母首先得解决自己的问题,否则没有能力协助孩子解决问题。
五、讨论:大家讨论什么是行为及其与评价的区别,区分问题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