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树立信心,有远大的理想。
上普高,就是要考大学;考大学就是要考好大学,名牌大学、重点大学、要时刻警醒自己,我是要考大学的,要克服一些不良的心理。
1、紧张、畏惧心理。一些学科难学,所以就怕上这些课,害怕老师提问,怕老师的个别谈话,怕做实验、怕动手,怕做作业,千方百计地回避学习,胆怯的心理之弦一天到晚紧绷着,久而久之,越怕越难,越难越怕,越怕越学不好。
2、“一口吃个胖子”心理。想把成绩搞上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绩仍没有什么起色,即产生“反正学不好了”和“我不是学习的料”的错误心理。
3、消极心理。学习松松垮垮、马马虎虎,思想懒惰,缺乏主动性,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上课常“开小差”,盼望着“快下课”,老师提问大都说“不会”。
要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学习中寻找乐趣,就能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要认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学习,就一定能学好各科知识。
二、要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初中—→高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其差异在:
1、初中学习只要求掌握是什么,属识记性的,而高中学习不仅要掌握是什么,还要思考为什么,属理解性的,更强调能力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调整,尽快进入高中学习角色。
2、初中各科学习内容较少,知识量较少,知识容量较小,知识内容较独立;而高中各科学习却是海阔天空,从古代到近代;点多、面广、理深。如果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即使很用功,成绩往往也不突出。
3、初中阶段处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经验型阶段。高中阶段则要求同学们进入思维的理论成熟阶段。
4、初中阶段同学离家近,有父母看管;高中阶段离家较远,一切都需要同学们自觉(衣、食、住、行、学习、生活、休息),因此,要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搞好初中—→高中的过渡。
具体的讲,要明确“三个变化”,理顺“三种关系”。
(1)、学习方法上要由“呆”到“活”,善于运用
初中重在定性研究,所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以识记为主,老师讲得多,讲得细;进入高中后首先要改掉这种不良的习惯,要学会学习。
①、会观察 学习中的观察既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又是智力活动的源泉;学习中的一切信息都是通过观察输入的,高中课程研究的现象和规律是我们身边现象的抽象归纳,所做的实验是同学们常观察的对象,同学们在学习中要多留心,多注意,多思考,多动脑想为什么会这样?
②、会记忆 学习中的知识与技能,是凭借记忆巩固下来的。记忆是学好各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学会学习就是要发挥记忆力,掌握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果。所记的知识清晰,在运用上就准确,做题上失误就少,反应在试卷上就能取得好的成绩。
③、会想象 要发展想象力,掌握想象方法,提高想象效果。想象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又是智力活动的创造性条件;学习中的不少抽象化知识都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才能创造性地加以掌握。高中各科知识前后联系比较密切,相似的课型和相似的知识比较多,需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善于运用类比法。
④、会思维 学习中的一切理性知识,如概念、规律、公式等只有通过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才能获得。思维的方法较多,主要有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等,这些方法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注意学习和掌握。
(2)知识学习上要由“少”到“多”,善于总结
对各种概念和规律要深入理解,善于总结,加强运用。各科的学习是一节一节进行的,而每节的知识都是属于点的知识和线的知识,要通过逐步学习把属于“点、线”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面、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样才能灵活运用。
(3)能力培养上由“知”到“能”,善于实践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方法运用的体现。同学们必须把基础知识学牢,学深,学活。要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加强能力培养。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能力有:理解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审题能力等。进行能力培养要善于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在观察中思考、读写中思考、听说中思考、实验中思考、练习中思考。具体做法应特别注意理顺三种关系。
① “学”与“思”的关系
高中各科学习不是把课本内容和老师所讲的知识记住了就等于学好了。要学好,还必须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积极地去听、记、思、练。“思”是学习的核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在学习中多质疑、多思考,通过思考发现问题,然后弄通。学习就要“悟理”,要悟出各种现象包涵的规律。
② “练”与“结”的关系
我们常发现:一些同学非常努力,做了大量的题,但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分析原因他们往往只做题不总结。做题是掌握知识、训练技能技巧、查缺补漏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的实践活动。做题时动机要明确,不能应付了事。要认真审题,把握题设情景,找出关键字眼、特殊条件,选准相关概念规律,每次作业或检测后要对错误进行认真的反思、总结。对于典型的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变异、考虑多种解法,达到举一反三,拓展思路的目的。
③ 各科之间的关系
各科是相互有联系的:语文是理解能力的基础,审题要会读题;语数外是基础学科,对于学好其他学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化学的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学们在学习中要妥善处理各科之间的关系,不偏科,全面发展。
三、注意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知识重要,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更重要。科学的学习方法包括预习、听课、整理(笔记)、应用(作业)、复习总结等。大量事实表明:做好课前预习是学好的前提;主动高效地听课是学好的关键;及时整理学习笔记、做好练习,是巩固、深化概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善于复习、归纳和总结,能使所学知识触类旁通;适当阅读科普读物和参加科技活动,是学好的有益补充;树立远大的目标,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是学好的动力和保证。
1、课前认真预习
预习是在课前独立地阅读教材,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要求。把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对已学过但忘了的知识及时补上,要阅读有关典型的例题,适当阅读相关内容的课外书籍。这样,上课时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抓不住要点。
2、主动高效率的听课
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能主动、注意的听。还可以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在老师允许的情况下作进一步的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听课,就能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掌握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作好学习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恰当地作学习笔记,学习笔记要简明、易看、一目了然,符合自己的特点。按知识本身的体系归类,整理出总结性的学习笔记,使知识系统化。以后再复习时,能迅速地回到自己曾经达到的高度。在学习中如果太轻信自己的记忆力,不做笔记,是不可取的。
4、认真做作业
作业是学好各科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要作好作业,首先要仔细审题,弄清题意,明确题中所给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根据题中陈叙的现象和过程对照所学知识,经过冷静的思考或分析推理,建立数学关系式,找出解题的基本思路;最后还必须对答案进行验证,检查解答是否符合题意,运算中的各物理量单位是否一致,答案是否正确、符合实际,物理意义是否明确,运算过程是否严密,是否还有别的解法。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提高解题能力。
5、及时复习总结
复习包括课后复习、章、节、单元复习、总复习。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练习,如果不及时复习,归纳总结,就很容易遗忘。必然出现各科知识内容一大片、定律、公式一大堆,对具体过程分析不清,对公式中物理量间的关系理解不深,不会纵观全局,前后联贯,灵活运用概念和规律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课后要及时复习、总结。还要适时进行章、节、单元复习,及时归纳总结以形成系统的知识。
同学们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目标,遵守纪律,抓紧时间,集中精力,努力拼搏,刻苦攻读,努力提高学业成绩,力争考上理想的名牌大学,实现自己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