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沙成塔,积水成海

高中优生如何培养经验交流_高中学生经验分享_优质高中生学习经验

大综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大综合(理化生,政史地)300分,一道选择题6分,一个填空有时2个字就值4分,可谓一字千金,历来为学家必争之地,而6门几十本课本,怎么来得及看一轮?真让人头疼。

物理。物理作为大综合考试其实减轻了我们不少负担,许多原本是重点的公式和概念,由于作为选学内容,使得众多好题失去了价值,出题人只好避开难点考察必修本上的知识,这就使范围大大缩小。

复习物理以看书做书后练习为主,绝对不挑课外参考书(除非是大综合的),尤其花力气在那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上,比如电灯发光的原理,电路的一些基本知识,顺带可以综合出几种光谱的区别。而平常跟着老师复习进度走,上到哪就看到哪,有大综合的讲义就做几讲,不怎么抽专门的时间对付它,因为我大综合偏向文科。但不管怎么说,发的讲义、试卷都要保证完成,这是最起码的。

化学。化学人称理科中的文科,此话用来讲大综合化学有一定道理。化学书上的知识比较零碎,考起来也是东一点、西一点的,功在平时,当然尽全力猛攻也未尝不可(只要时间允许)。我高三所做的基本上是通读一遍,以卷代看(通过试卷查漏补缺),课后花的时间极少,要有,也是在综合题上。

不过老师告诫我们的话我一直牢牢记在心∶化学重在串联知识。这可以买一本知识结构图之类的书,或是自己在纸上写一个元素,再把与它相关的所有公式、定理、方程式写出来,有时间不妨一试。我对化学的理解是∶只要原来上课基础打得好,完全可以大胆腾出手来钻研其他的耗时多的学科。

生物。生物只考一本书,那就意味着字字珠玑。从插图到注解,小字当大字看,下角料也是压轴菜。简单地说,就是看,包括对概念的了解及灵活应用。多看几遍,勾勾画画,圈圈点点,直到这本书随便提出一个概念来你都能举出实例,讲得头头是道。生物与实际联系紧密,我也没有时间去分析报上新闻与生物考点的相关性,买了些书做,这方面科技事件极多,最有名的是人类基因组规划,好像能联系大部分章节,灵活应用就体现在这里。

高中优生如何培养经验交流_优质高中生学习经验_高中学生经验分享

我看书时喜欢关注书上的例子,因为它们不但便于我理解概念,而且常常巧妙地变个样子出现在试题里,带着一种兴趣而不是功利的目的去看,效果也许更好些。生物仅有的几个反应式是必须烂熟于心的,别忘了一些专有名词的写法,如三磷酸腺苷等。还有一些常用的词,如 ATP 等,得考虑不会填的空格是不是填上它。总之,生物很有趣,别把它学得太累了。

政治。政治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原理加实例,所以教材上原理的例证(即使是小字部分),我也绝不放过。我常做的事是把几个易混概念放在一起,然后从例子里推概念,这件事说明什么原理,那件事为什么不能证明这个道理,都得弄清。有时候别人觉得政治这门学科不用花太大的心思去记,只要自己弄懂或是考试时写一大堆就行,也有人觉得政治就是死背书,背得多自然考得好。我认为两种说法各取一方面比较好。我向来不背书,政治也不例外。但多看书,多完成题——书——题的循环是我常做的。政治参考书上常有纲要、结构图一类的东西,可别走马观花地把它们略过了,有时间应当像做化学"联络图"一样做一张政治"联络图",至少得对各节的小标题烂熟于心,不行就记大标题。因为真正难以对付的是这种题"请用唯物论分析这段话",如果知识多而没有体系,考试时将会花上大量时间却收效很低。政治回答重在术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十分重要。我平常做题时就有意识地模仿参考答案的语调和论调,甚至做选择题后可以把正确选项代人后当作结论。专门花时间看政治可能对时间要求 比较高,也没必要,但做完一题,弄懂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是极有必要的,我案头放的是5本书加 1本时政,随时供翻阅。

历史。历史书4本,内容囊括古今中外,可谓多矣。如果按章节顺序,除非把整本书背下来,否则绝无考好的可能。历史事件前后联系是十分微妙的,如果我们抓住其中前因后果的关系,拔出萝卜带出泥,将会提高复习效率。这一点我得益于我的历史老师,他把前后的相关事件联串出来,如令人痛苦的法国大革命历程(包括中间政权、国家名和执政者),这个工作如果在高一高二做了将会对高三复习有很大帮助。我抽了几天完完整整看了历史课本,不强求自己细看一遍全部记住,而是求知道一个事件的大概及其意义。大综合历史考得较多的是灵活分析事件意义,这些从书上直接得到的很少,自己根据前后周边事件分析的能力就很重要。历史事件还得花一定时间记,当然只记重要事件,因为常有题让你分析世纪末到世纪中出现的大事说明了什么思想潮流的到来。

在最后阶段,我比较头疼的是一些事件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这与历史事件孤立地看有关。不过有时觉得两个原因都很重要,但内因是主导,这一政治学思想也体现到了历史题中,可谓综合。还应考虑哪个原因是一串原因的端点,擒贼先擒王,有时为了一个题可以翻半个小时的书,追本溯源,等到最终搞清楚的时候,已经相当于做十几题了。

历史的综合主要体现在 3次科技革命及上个世纪的一些事件上,这些地方我都采取"记大事分时间段纲举目张"法,比较有效。

地理。地理课本最多,在大综合中占50分,但由于综合题往往以一道地理题开头,如果判断不出该图在世界上代表哪个地区,剩下几题也就难以攻克。所以地理的敏感度一定要高,常见的一些图形如等高线图、经纬线图、植被分布图等,不妨多花点时间,从地图册上也好,从参考书上也好,找来多看。毕竟,会图,地理就成功了一半。地理几乎没有什么知识不能表示在图上,所以我复习时一手拿图,一手拿课本,把每个考点都落实到图上,同时自己也常随手画几个草图。大综合地理不会考太多,但重点仍是重点,所以参考书应该还能用。我们老师每周给我们发1-2张卷子,我一开始课外还能做点题,后来发现挂一漏万,还常有犯同样错误的情况,于是减少练习量,常复习错题,做题也以质量高的历年高考题为主。地理要抓是比较容易上来的,做题就弄懂,看书就照图,没错的。

优质高中生学习经验_高中优生如何培养经验交流_高中学生经验分享

非智力——小小秤砣坠千斤

一、作息安排。时间的分配上,4 门中以大综合为主,大综合中又以史地政为主。每天早上把前几天整理的英语零散知识温习一遍,读上一会儿古诗词,吃完饭,如果头脑还清醒的话,就一边背古诗,一边往学校赶。这样练多了,有时见到一个景物就能冒出一句诗来。到学校以后,上课自然是跟进度。下课如果再学效率会很低,我一般会去办公室问问题。午睡是不需要的,因为我一天保证7个半小时的睡眠。中午有空还去书店逛逛,不过每次回来以后都会比之前忙很多。下午放学后是快乐时光,我总是抱个篮球直奔球场。然后半小时后准时精疲力竭地回来,冲个澡,效果比坐那儿半个小时好多了。

晚饭后散步是科学的。然而时间不等人,我采用一个折中的办法——练听力的同时散步。学习时以追求效率为主,大综合科目轮流看,课本习题交叉进行,坐得久了那就运动会儿。要想省时间总有办法——压腿时可以看议论文论据,锻炼时有英语广播,极目远眺((保护视力)时又可以思考一天学了什么……

11点以前必睡,为了保证躺下就睡着,我在睡前 5分钟绝不看书,这时可以与家人闲谈放松一下,然后进入梦乡。

二、营养协调。除了学校午餐那顿外,其余都得感谢我妈,这位业余却胜过专业的烹饪师,除了荤素搭配这一常识外,她还注意各种营养元素(天知道她怎么懂得这么多)搭配。菜的颜色也配合得非常好,让人心情非常愉悦。晚上还有水果色拉加上核桃仁加餐。

三、各科时间平衡协调。数学作为传统强项,我没有花太多时间。每两三天一份练习卷,作为别的科目复习的下脚料,见缝插针。

语文∶可以算作弱项,在二模以前,我每天花1个半小时在语文上,其中半小时看作文,半小时基础练习题,半小时复习试卷。

英语∶晨读半小时,散步之余听力训练一刻钟,另外还有每天1套模拟卷,大约花半小时。

大综合∶复习时间的中心所在。桌上两摞书,左边数理化生,右边政史地,不管章节,不论顺序,随时取用,大综合习题集在手,5厘米厚,用两个月做完。

四、冲刺阶段及考场发挥。最后一个星期,其实并不轻松。怀揣着极低的四模成绩单,想着大综合选择题总也没有起色,而原本同一水平的同学都已跃过这一关,心里已不能急了。

这个阶段其实不止我一个人忙。家长从报刊上搜集模拟题和考前心理辅导,老师把新近搞到的好题赶紧给我们讲(甚至在发准考证那天还讲了一题),同学(保送生)想找我们玩又怕影响高考,憋了好一阵·…而只要你一打开报纸,扑面而来的是今年高考生将 XX 迎考。接受了太多的关心,有些人反而不适应。

我的感觉是∶只要安下心来,不去考虑7月7、8号,就能学得进去。毕竟,气氛是人造的。

我没有订计划,因为手中的模拟题就是计划;我没有放弃锻炼,因为我甚至没有想过那两天的情形·…一切都是那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平静之中蕴藏着什么,彼此心里都清楚。

学校有答疑时间,几个熟面孔照例又碰面了。一番寒暄,然后是开玩笑∶这次要考状元吧? 又是一阵哈哈哈,谁知道我当时怎么想的呢?我只记得谁说过数学最后几天复习已没什么用,大综合选择题是实力的体现……似乎全对我不利。似乎我将在阴霾中度过人生关键的几天。可实际情况呢?除了比以前更专注,更抓紧,我还是老样子——成天严肃地学,笑对生活。与我一同打球的人一口咬定我不是大一就是高一,不然怎么这么闲(有工夫天天打球)?

我没考虑过考后怎么样?不要说分类讨论,我连类都不曾分过,因为虚幻的事我不屑去费心思。我也不像一些人那样有情调——去构思黑7月考场内外的气氛以及自己当时的心情。桌旁一:书架的卷子在等着我去复习。而每当发现一个漏掉的知识点时,我绝对不会去想糟了,都这时候了还有空白!我会开心地说;"哈,离成功又近了一步。"我深知,从3月份知道不能保送开始,求全责备不适合我,惟有步步为营才是真。

用心去学的话,时间过得是挺快的。转眼到了高三最后一个日子。去考场转了一圈,没顾着想想在中学的生活即将画上句号,而是觉得今天篮球一定很顺手。果然三分球8个进了6个,(平常大约10个进 2),开心地回家,桌上摊开一份报纸,标题"黑马是在这几天产生的"赫然在目,对照一下自己的情况,除了还不知道是不是黑马外,其余竟然都符合!亢奋中复习到9 点,感到高三以来头一次大脑疲倦,于是果断放下书本,看了会儿电视,不知所云,就睡着了。

第二天很早就醒了,看了半小时语文,去楼下小树林转了一圈,除了吸点氧气外,没什么感觉。几个轻松的闲人慢悠悠地拿着油条,谈小孩学习情况。我回到家吃完妈妈准备的早餐(照例蒸鸡蛋和牛奶面包)以及特意买的鸡精和可乐,他们坚持要送我到七站地外的考场,就同去。一路无语,到了考场才发现没到几个人。到的几个人都在紧张地背书。我第一次感觉很轻蔑,碰到几个同学,谈两天后的打算,直到与家长击掌告别。"要考状元哦!""哈哈,那用说吗?"语文卷做得还行,从来都是这个感觉。数学卷更顺,只是倒数第二题费了我不少时间。第二天早上,有人谈起本班几位高手的数学,我向来懒得凑热闹,都没往心里去。只想着6分一道的大综合千万别丢了。做得极慢,做两遍才填涂答题卡。总的感觉是很好,也有几处铜矿不知在哪,凭印象弄上去两个。英语也就那样。考试时真的心如死水,波澜不惊,全身心投入,以至于我都不记得当时怎么想的。有一点很重要∶你的高考就不要在乎别人怎么样,构造一个"一个人的高考"环境是对发挥很有利的。考完以后我才向家长承认那天数学并没发挥好,但为了不影响士气,我故作轻松地说很不错,说多了自己都信了(这是从一本心理学教材上学的"自我暗示"),不然哪有心情搞大综合?

好多事以后才看清楚……正如歌中所唱,高考之乐只有过后回味才能感受,竟然挺过来了,那还有什么不能超越的呢?

语文篇—书到用时方恨少

都说语文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在高一、高二时我把书上的字、词、音、形、义全部跟进度巩固了一遍,高三上学期仍需要专门的训练。

基础知识∶别小看前6题,前六板打好了,就能为语文总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这 6题只靠平时积累的语文知识,是硬功夫,一旦练好受益一辈子。所以老师组织的专题复习要用心去听。我们学校以发题卷为主,上面归纳了历年易错的考点,比如字词部分,几张卷子基本上囊括了所有平时能接触到的错误,要解决它们,没有平时留心报纸杂志上的字词,而且又没有一本专门的基础复习用书的话,是断然不行的。对付第一、二题音、形,我平常留心背一点易混字词,每次练习前都把整理出来的错例再看一遍,多次经验表明,虽然改正过错误,仍有很大的可能重蹈覆辙。选词填空和成语选错可以说靠语感没问题,但平常说话不可能句句符合语法,很可能错误的东西由于周围人不断说使我们的语感充满了错误,这就得靠参考书。自己查资料当然可以,不过为省时间,还是多买几本书好,这样也能验证一下书上有无明显错误。凭实力当然可以轻松搞定这两题,问题是我3月份开始准备高考,时间偏紧,我采取的是逐个击破法,即不强求自己一下子在 X模前吃下成语题,但每天必看几题,同时第二天自测学习效果,这样每天都有实足的收获,自信心也有了。其实我一贯做错选词填空题的,一开始摸不着门道,后来发现排除法挺不错,首先得积累一定量的词组对,然后用这点知识加上点运气,多半能搞定。

第五、六题为病句和选句填空。对于改病句题,我花了一定时间集中看了一下病句类型,做到心中有数。因为当你把题目中的病句的类型找到后,你就肯定已经解出来了,以后就靠模拟卷练练手感,查漏补缺,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了。选句填空应该是难度较高的一项,做这题仅靠语感绝对不够。首先得明确题目要求,他要你音调协调,那就把末尾字的韵母归个类除了这些必做的事外,还需要点逻辑知识。为什么有时先写远景再写近景?彩虹从哪儿出来?都有可能作为你判断的依据。对于这一题,我没花多少功夫,因为也不知道我的努力究竟会不会有回报。但我想只要平常还接触一点应试语文以外的语文,应该能从容应对。阅读∶这是语文的重点和难点,最让人摸不透的一块。一、文言文阅读(5题),是阅读中比较简单的部分。虽说主要靠对文章的理解,但平常下的功夫能助你一臂之力。比如选择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组,其他几组都含有学过课文内的知识点,一下子一排除光(或是选中),有时都不需要扣文中的意思。我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 5篇代表性文章,有人物传记,有记叙事件,有议论辩驳,有景色描写,还有家信飞鸿。每一篇的重点字词(语文书后附录会给出)以及语境至少过目一遍,留个印象。

平常多则两篇,少则两天一篇地练手。我喜欢给自己施压,比如吃饭后到上课前有1个小时,我就布置1张数学卷和阅读,既提高速度,又不至于太疲劳。

二、社科文阅读∶刚人手时觉得难极了,因为高中生没有大学生一边翻书一边解题的习惯。高中内容都只要看过一遍就全记住了。但这种阅读你不得不句句甚至是字字落实,每一句选项都必须在原文中有出处。技巧有,但理解才是最关键的(准确地找到句子在文中的位置),通过看一些课外书,大概总结了下面几点技巧∶(1)与原文仅差几字的多半不对;(2)留心人名时间的对应关系,张冠李戴乃出题者的法宝;(3)用排除法;(4)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东西不能并列。技巧通常用5套卷子就可以掌握,剩下的巩固工作也许有些重复,不过我当时保证每周都做7 篇。

三、主观题阅读有些难对付,但这项大家水平相当,你即使投入巨大的精力,其产出不过是比别人多几分。我把老师讲过的阅读题像品茶那样细细回味,必要时把答案蒙住再做,直到感觉自己已熟练应用一些招术了才罢休。这一项,我题目的确做得不多,不过我总感觉以前读的书对阅读理解都有帮助(包括小说)。比如说读外国散文,如果不曾接触点外国作品,怎么能理解"热砖上的猫"?我的语文老师读的作品极多,他号称 3年不做题但拿起题目都不会错,恐怕原因就出于此。另外,有一些小窍门我稍微练了一下,比如分清要点写你的答案,一些普适性的承上启下、首尾呼应、烘托主题之类的写上又不花多少时间,说不定还混点分。我有一个好朋友,他从来不做题和看文学名著,但问答题得分总不低,正由于深谙此道。新题说新不新,一般占分 20分,但来得容易失去心痛。

诗词题∶诗词的背通不仅仅为了做填空,在高考作文中用上一两笔,可以让老师眼睛一亮。我从高三下学期开始背诗词,刚开始定计划每天背3首,头两天还算勉强完成,到第三天简直苦不堪言。我就改变策略每天尽量看,若哪篇一句都不曾谋面干脆就跳过,看多了自然会背几句,背几句再加几句就成篇……这样,以点带面,农村包围了城市,不到两个月,搞定两本诗词集。书上背诵部分全靠高一、高二记忆和临考前看了一遍,所以说语文关键靠平时,一点不为过。

作文是重中之重,也是语文这个复习重点中的重点。文体自选其实并不是没有文体要求,而且新概念作文高分的诞生又给我们增加了不少压力。我在高三上学期坚持大量阅读,一本短篇小说集就是最好的伙伴。毛姆的惊险小说,柯南道尔的逻辑推理,马克吐温的幽默片段……高三下学期一开始自己写了不少文章,自己倒是极满意,只是一模写"脚印"的话题作文,精心构思的一篇小小说被判37分(满分60分)后,我才体会到不足。我后来把每一张模拟卷的作文都写了,请老师批改,老师倒是热心批改,但我总觉得水平提高不大。无奈,到处搜集作文本,把前几年订的《语文报》合订本全翻出来,细细看,,好的构思就用,好的开头先模仿再活用。议论文少了事例不行,那就看议论文材料整编一类的书,文章缺少华丽色彩,那就多用散文化语言。我每天看散文至少1篇,重复地看,追求的就是一种文学氛围。我平常也注意搜集一些故事和语句,生活中新鲜的词汇可以移入作文,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在报纸的副刊上多半能找到,当然,少不了翻翻同龄人的优秀作文,看看到底怎么人手。后面交了几次作文,老师说有不少进步。但二模时仍然分不高,原因在审题有偏差,比如"路",就不能理解为"路"的本义。针对这个问题,我除了上老师的课外班外,还找来作文书,专门分析题目与文章的联系,多次练习,终于保证大方向不发生偏差。另外,还专门根据题目写手段和各段大意,这样比较省时间。

数学篇——想说离别不容易

数学可以说是我的强项,在搞数学竞赛时就已经做了不少高考题,本以为数学上不用再花多少力气,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们上数学课是按照数学大纲顺序复习的,每次上课讲几道例题,布置书后作业题,再发一张配套的练习卷。我的感觉是碰到几个简单题目拼成的综合题,虽说会做,但答案总不正确,可能因为我做题习惯用口算吧。针对这个问题,我选择了几套参考书,一套基础知识题库,每次上完课就跟着做,做不完不要紧,保持个手感;一套高考题详解,因为带色彩的数学题不太容易自己凭空想出;还有各种出版社的不成套数学书,换着做,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以上是第一轮复习数学的方法。原来对各种题型不是很敏感,经过这轮复习,基本能解决常见题型。我对数学的复习,中心放在课堂与参考书之间。上课不浪费时间,听懂并牢记例题的方法(甚至有用的结论),然后再用最短的时间把作业做完,剩下的时间对付各种外来题。在高三上半学期进行的月考中,我数学有两次不是满分。第一次是因为那种题型没有接触过;还有一次(期末)我碰到一道立体几何问题,一开始没有找出思路,经过10多分钟的苦想,终于决定放弃,先攻后面的大题。虽然很紧张,但题型是很熟的,因而没有碰到什么障碍,最后把损失降到了最低——一道实在没有思路的小题。

总的来说,高三上学期的数学处在这样一个阶段;对每一题都保持着极大的兴趣,往往能利用灵机一动弄出许多似是而非的问题。

到了寒假,自己觉得有必要准备一下高考综合题,做了一套历年模拟卷,通过它检查一下自己在知识构成上有什么漏洞,发现并拾起了不少要点。

高三下学期我的复习重点已不能放在数学上,只好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即按质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其他题目只能尽量挤时间零散地做,课后基本不在数学上花力气。

这时,学校的复习已进入专题阶段,老师各讲不同的专题,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选讲座。我由于很久不摸数学,做练习时已不像以前那样自如,但保持着一种数学强者的心态,事后证明,这种心态是很重要的。

在各个专题之间,夹杂着 4次模拟考试,由于我自认为弱点在立体几何,就有重点地做一点这方面的题,每次模拟之前有半天的时间复习数学,我一般是做1至 2套模拟试卷,再添上几道立几题。前3次模考成绩稳定在 145分以上,我就把数学当作配角,见缝插针地填充在别的科目复习间隙之间。4 模让我大跌眼镜,才131分,比平均分还低。这时我并不十分着急,等把试卷分析完,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错是因为题意的理解有误。我对考点的陌生使得我没法把题目往正确的知识点上靠,或是因为不熟悉方法,我主观地把题目理解成我拿手的题型。时间只剩下两个星期,而我手头有各门的冲刺模拟卷,准备在这时搞定。

最后,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每天用1小时做完1份高考卷,同时复习以前的错题 20道。开始时仍然不顺,但在最后几次开始有一点感觉了。老师给我们订的目标是不低于130分,我想应该没问题。

考数学在下午,我中午睡了一觉,喝了鸡精和可乐,什么有关数学的东西都没带就走了。在考场,别人猛看书,我和同学讲笑话,吹牛,直到发卷子。大略地看了一下试卷,只有一题比较新鲜,我由于前几天逼自己1小时做完2小时的卷子(其实多半 40分钟做完),现在就故意放满速度,不做一题查一题,至少也要不遗漏什么条件的。

还有两道大题时尚余1个多小时。做题时心情始终很平静,因为我想的是成绩无所谓。但倒数第二题一开始就误入歧途,于是在20分钟后果断放弃,攻最后一题。虽说心里平静,可能还有一些急躁,光图做出来,没有细细推敲每一步的可逆性,最后因为不严密被扣去一半分(5分)。还剩 40分钟的时候,我与那道新题狭路相逢,也许是大脑有些疲劳,我把计算结果弄错了。事后想想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

高中优生如何培养经验交流_高中学生经验分享_优质高中生学习经验

高考状元经验谈:我是如何学好数理化的

高考状元经验谈:有志者事竟成

高考物理选择题每日一练025期(2022.2.7)

高考物理选择题每日一练026期(2022.2.8)

高考物理选择题每日一练027期(2022.2.9)

高考物理选择题每日一练029期(2022.2.16)

高考物理选择题每日一练028期(2022.2.12)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