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卫东国就开着皮卡车,将自家的170多峰骆驼悉数赶往草场,任由它们在草原上“放飞自我”。两天后,他会把这些骆驼赶回家补充水分,随后再次赶往草场放养,如此周而复始,已成了牧民们的养驼之道。
不是只有沙漠中才能见到成群的骆驼,在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戈壁草原上,养驼已是当地牧民的主业,牧民们还借助骆驼发展旅游业,逐渐把骆驼养成草原上的一道“风景”。
卫东国所在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是甘肃省唯一的边境镇,紧邻蒙古国。过去这里的牧民也以养羊为主,但羊肉市场不稳定,而且放牧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加上羊对草场损耗严重,让生态环境本就脆弱的马鬃山镇不堪重负。因此,近年来马鬃山镇政府提倡“退羊养驼”,鼓励牧民发展骆驼产业。
在这种情况下,卫东国就和村里的其他牧民养起了骆驼。“骆驼本身忍饥耐渴,很适合马鬃山镇的草场环境,而且不用时刻看管,比起养羊轻松多了。”卫东国告诉记者。
目前,马鬃山镇的骆驼数量已经达到5000多峰。在牧民们看来,骆驼浑身是宝。“骆驼鲜奶每斤30多元,酿成酸奶每斤也有30多元;另外驼毛一斤15元,驼肉一斤20多元,加在一起一峰骆驼每年收入少不了。”卫东国说起他的致富经来头头是道。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京新高速、额哈铁路、马桥公路相继开通,多条触角向外延伸,昔日偏僻闭塞交通不便的边境小镇逐渐热闹起来。众多自驾游爱好者、户外运动探险者慕名而来,马鬃山镇的明水古城、黑喇嘛军事要塞、黑戈壁沙漠等人文、自然景观也再次向世人展现其独特风采,成为主要景点。
游客日渐增多,卫东国也念起了新的“生意经”。2016年,他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在巴音布勒格村自家的骆驼基地新修了4间客房和游客接待中心,接待游客。为了增加游客体验乐趣,他还建起了骆驼展览馆,骆驼鞍、骆驼镫、牵绳等各式各样的骆驼工具摆满了展厅,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大开眼界。
不仅如此,牧民们还不断开发骆驼资源,依靠骆驼办起了“骆驼文化节”。卫东国介绍,每年10月份,当草场泛黄,骆驼毛色发亮、体型健壮之时,草原就迎来了一年丰收的季节,当地牧民就会从青海、内蒙古邀请牧民一同举办盛会,这也吸引了不少游客远道而来。
“截至去年,我已经组织了5次骆驼文化节了。”卫东国说,在骆驼文化节上,牧民身着节日盛装,在草原上举办赛驼、摔跤、射箭、评比骆驼等活动,游客们则骑骆驼观赏戈壁美景、喝驼奶、吃驼肉,成了当地旅游的新风尚。
卫东国说,游客中心从建起来到现在,他已经接待了500多名游客。为了让更多牧民增收致富,他还带动村里其他4户牧民,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骆驼牧民专业合作社,牧民把自家的骆驼按数量入股,每年合作社把经营所得收入全部按股分红。
从“沙漠之舟”到新的“草原名片”,边境牧民逐渐把骆驼这一原始的交通工具养出了“新花样”,在帮助牧民增收致富的同时,已经成为草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