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搞活粮食流通市场。管好“天下粮仓”,要用好改革这个最大红利,在调动各级政府抓粮管粮积极性的同时,调动各类粮食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着力形成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秩序。
要积极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突出抓好县级国有粮食企业兼并重组,不断增强企业的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要大力培育和规范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粮食市场主体,积极扶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要以改革的办法,大力推进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全面推进依法管粮,为守住管好“天下粮仓”营造良好的环境。要加快粮食立法进程,加强粮食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推动粮食流通管理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
要强化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服务与监管,严格对粮食收购资格和政府储备粮代储资格的审核,实行中央事权粮食委托在地检查。要创新粮油库存检查组织的方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性粮食购销、出库等监督检查,维护粮食流通秩序,确保粮食有序流通。
积粮为民,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
我们要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主动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粮食需求量刚性增长的新形势,努力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
广积粮,掌握充裕粮源。广积粮,就是要逐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产增产,保证粮食储备充足和库存充裕。当前,做到广积粮,应从生产和流通两个方面着手。
在生产环节,作为重要的涉农部门,粮食系统要适应粮食生产方式变革,积极创新粮食经营体制机制,通过控股、参股、合作、订单等形式主动参与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加强与粮食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粮食经纪人的合作,鼓励粮食企业在粮食收储、市场信息、仓储技术等环节为粮食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方位服务,努力构建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在流通环节,要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做好最低收购价收购和临时收储工作,引导、规范多元收购主体入市收购,确保中央涉粮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让种粮农民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最大程度调动农民种粮和售粮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千方百计扩大粮食收储能力,按照国家要求落实好地方粮油储备的规模数量,优化品种结构和布局,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积好粮,提高粮食质量。守住管好“天下粮仓”,既要守住数量,又要保证质量。积好粮,就是要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升级,增加市场需要的优质粮油,保证粮油食品安全。
粮食部门要充分发挥政策服务和市场信息优势,在种植前为农民提供市场行情信息,通过开展订单收购等方式,引导农民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推广种植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品种,实现优质优价。
要强化粮食质量安全检测监管,积极开展对新收获粮食的监测监控,从源头把住粮油食品质量安全关。
要全面推广科学储粮,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推广“四合一”储粮技术,积极开展生态储粮,保证粮食储存品质。
要倡导科学消费理念,大力发展适度加工,提高纯度,控制精度,保持粮食品质特性。
要适应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改善升级和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新要求,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和“放心粮油”工程,积极发展“百姓厨房”,增强口粮供应保障能力,保证主食产品营养、健康、安全。此外,要广泛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全民爱粮节粮的良好风尚。
好积粮,保障有效供给。好积粮,就是要在优化粮食储备布点基础上,努力做到粮食流通畅通到市场终端末梢,一旦发生应急事件或连续受灾,保证粮食及时调到需要的地方,送到困难群众手中。
要加强粮油仓储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粮食主产区要加强一线收储库建设,改善粮食收储条件,满足农民售粮需求。要以“四散”物流为依托,打通“北粮南运”铁路散粮运输主通道,加快主要粮食物流通道和节点建设,提高粮食跨区域流通效率,有效降低粮食流通成本。
要按照“合理布点、全面覆盖、平时自营、急时应急”的原则,搞好粮食应急加工、应急储运、应急供应网点布局,确保每个乡镇或街道至少有一个应急供应点,京、津、沪、渝等36个大中城市人口集中的社区每3万人至少有一个应急供应点。
要完善国家粮食交易平台建设,组织好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和跨省移库,促进粮食产销区发展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粮食产销衔接。
要高度重视粮油统计信息工作,加强粮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做到粮食市场和价格“未涨先知、未抢先知”,增强粮食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